一种图像采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1274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包括镜头组件、电路组件以及设置于镜头组件和电路组件之间的棱镜组件,其中,棱镜组件包括分别与镜头组件和电路组件固定连接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棱镜,棱镜包括两个组合成四棱柱棱镜的三棱柱棱镜,两个三棱柱棱镜相接触的面之间设置有不可见光截止膜;电路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棱镜组件远离镜头组件的一侧,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棱镜组件的与第一电路板相邻的侧面,棱镜组件的外壳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在第一开孔处,棱镜分别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
本技术涉及图像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图像采集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图像采集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及实时监控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图像采集设备包括镜头组件以及与镜头组件固定连接的电路板。镜头组件将被摄物体的图像投射到电路板上,电路板将被摄物体的图像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进而被摄物体的图像就被记录下来。具体拍摄时,电路板上的图像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其中,不可见光通常指红外光,在红外光的干扰作用下,拍摄的图像颜色通常有些红,导致最终的成像效果不甚理想,尤其当被摄物体所处的环境光线较暗或者处于有雾天气时,可见光的光线较弱,在这种条件下,图像采集设备的成像质量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设备,以提高图像采集设备的成像质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设备,包括镜头组件、电路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电路组件之间的棱镜组件,其中:所述棱镜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电路组件固定连接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棱镜,所述棱镜包括两个组合成四棱柱棱镜的三棱柱棱镜,两个所述三棱柱棱镜相接触的面之间设置有不可见光截止膜;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棱镜组件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棱镜组件的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邻的侧面,所述棱镜组件的外壳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在所述第一开孔处,所述棱镜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镜头组件捕捉被摄物体的图像,被摄物体的光线在经过棱镜后,可见光形成的图像透射在第一电路板上,不可见光形成的图像反射在第二电路板上,可见光形成的图像与不可见光形成的图像整合后形成图像采集设备最终采集到的图像,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成像质量较高。具体的,所述不可见光截止膜包括红外光截止膜。优选的,所述棱镜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棱镜位置进行调节的微调结构,所述微调结构包括螺栓、微调推杆以及楔块,其中: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孔,所述微调推杆靠近所述外壳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棱镜固定连接,所述微调推杆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楔形槽,所述楔块卡合于所述楔形槽内,所述楔块具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螺纹孔;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楔块的螺纹孔且端部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优选的,所述微调推杆包括推杆和推杆头,所述推杆伸入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棱镜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头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弹性装置连接。具体的,所述推杆与所述棱镜粘接。可选的,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碟簧或者弹簧。优选的,所述微调推杆的推杆头具有定位凸出部,所述定位凸出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微调推杆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柱,所述定位凸柱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出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出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栓的端部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螺栓远离所述螺栓头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微调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环形沟槽形状相配合的开口挡圈,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楔块的螺纹孔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后,所述开口挡圈卡合于所述环形沟槽内。具体的,所述棱镜组件的外壳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支架,所述顶板和底板分别与所述支架通过紧固件连接。具体的,所述棱镜包括两个组合成正四棱柱棱镜的正三棱柱棱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图像采集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棱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棱镜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棱镜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棱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镜头组件20-棱镜组件30-电路组件31-第一电路板32-第二电路板21-外壳210-第一开孔211-第二开孔212-第一凸出部213-第二凸出部2120-第一通孔2130-第二通孔214-定位凸柱215-顶板216-底板217-支架22-棱镜221-正三棱柱棱镜222-不可见光截止膜23-螺栓231-螺栓头232-环形沟槽24-微调推杆240-楔形槽241-推杆242-推杆头243-定位凸出部2430-定位孔25-楔块250-螺纹孔26-开口挡圈27-弹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提高图像采集设备的成像质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设备。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设备,包括镜头组件10、电路组件30以及设置于镜头组件10和电路组件30之间的棱镜组件20,其中:棱镜组件20包括分别与镜头组件10和电路组件30固定连接的外壳21以及设置于外壳21内的棱镜22,棱镜包括两个组合成四棱柱棱镜的三棱柱棱镜,两个三棱柱棱镜相接触的面之间设置有不可见光截止膜222;电路组件30包括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32,第一电路板31设置于棱镜组件20远离镜头组件10的一侧,第二电路板32设置于棱镜组件20的与第一电路板31相邻的侧面,棱镜组件的外壳21与第一电路板31和第二电路板32位置相对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210(图中由于视角原因,与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的第一开孔未示出),在第一开孔210处,棱镜22分别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需要说明的是,不可见光截止膜222指的是,当所有不可见光照射到不可见光截止膜的表面时,不可见光均被反射到第二电路板上,而可见光可以透射到第一电路板上。具体的,通常情况下,在图像采集中,红外光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光线,因此,在具体实施时,不可见光截止膜可以采用红外光截止膜,以下描述时,如无特殊说明,不可见光以红外光为例,不可见光截止膜以红外光截止膜为例,以下将不再赘述。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镜头组件捕捉被摄物体的图像,被摄物体的光线在经过棱镜后,可见光形成的图像透射在第一电路板上,不可见光形成的图像反射在第二电路板上,可见光形成的图像与不可见光形成的图像整合后形成图像采集设备最终采集到的图像,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图像采集设备的成像质量较高。具体的,第一电路板形成可见光的图像(相比现有技术过滤掉了红外光),第二电路板形成红外光的图像,现有技术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其采集的图像中掺杂了红外光的作用,导致采集的图像品质较差,本技术实施例可见光形成的图像无干扰,并且进一步的,可见光形成的图像与不可见光形成的图像轮廓整合后共同形成最终的图像,因而图像采集设备的成像较为清晰,进而成像品质较高。如图5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棱镜22包括两个组合成正四棱柱棱镜的正三棱柱棱镜221,且两个正三棱柱棱镜221相接触的面之间设置有红外截止膜,采用这样的设计,镜头组件10采集的被摄物体的图像中,可见光在经过棱镜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组件、电路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电路组件之间的棱镜组件,其中:所述棱镜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电路组件固定连接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棱镜,所述棱镜包括两个组合成四棱柱棱镜的三棱柱棱镜,两个所述三棱柱棱镜相接触的面之间设置有不可见光截止膜;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棱镜组件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棱镜组件的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邻的侧面,所述棱镜组件的外壳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在所述第一开孔处,所述棱镜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组件、电路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电路组件之间的棱镜组件,其中:所述棱镜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镜头组件和所述电路组件固定连接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棱镜,所述棱镜包括两个组合成四棱柱棱镜的三棱柱棱镜,两个所述三棱柱棱镜相接触的面之间设置有不可见光截止膜;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棱镜组件远离所述镜头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棱镜组件的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邻的侧面,所述棱镜组件的外壳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孔,在所述第一开孔处,所述棱镜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位置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可见光截止膜包括红外光截止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棱镜位置进行调节的微调结构,所述微调结构包括螺栓、微调推杆以及楔块,其中: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开孔,所述微调推杆靠近所述外壳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棱镜固定连接,所述微调推杆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楔形槽,所述楔块卡合于所述楔形槽内,所述楔块具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螺纹孔;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楔块的螺纹孔且端部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辉帅树新罗正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