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热水机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62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热水机群,由多台高温热水机组成,每台高温热水机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该高温热水机群通过控制装置,与每个模块之间建立控制关系,可以控制各模块的开启与停止。通过对不同工况的计算,可以计算出开启模块数量的最优值,起到提高使用效率的作用;同时,该控制装置还能够对高温热水机群的工作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及时关闭所有的模块便于检修,或只关闭异常模块,不影响其余模块的正常工作。整个高温热水机群通过智能化的控制,保障了效率与安全性。

A high temperature hot water clus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igh temperature water cluste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high temperature hot water machine, each hot water machine as a separate module, the high temperature hot water cluster through the control device, and each module to establish the control relationship, open and stop can control each module.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different condition, can calculate the optimal number of open module valu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rol device can also work parameters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hot water cluster real-time monitoring, once found abnormal, timely turn off all of the modules are easy to maintenance, or just close the abnormal module, does not affect the the normal work of the remaining modules. The whole high temperature hot water group ensures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through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热水机群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温热水机群,包括了多台以模块形式设置的高温热水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智能化控制的高温热水机群。
技术介绍
高温热水机组在工业领域,尤其是表面处理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一般是将待加热的液体从处理槽中抽出,引导至蒸发器中,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升温后的液体再由管路导回至处理槽中,降温后的冷媒再通过压缩机进行升温,实现循环往复。但是这样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降温后的冷媒需要升温反复利用,升温时的吸热过程被浪费;2、受制于设备结构与冷媒的选择,待加热的液体一般只能加热到75摄氏度;3、对于需要较大制热量的工况来说,需要多台热水机构成的机组群共同工作,现有技术中缺少对这种机组群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案;4、现有技术中的机组群的控制模式仍不够智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内容是提供一种高温热水机群,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台高温热水机,所述各高温热水机至少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每台所述高温热水机为所述高温热水机群的一个模块;所述各模块分别设有热水槽支管、降温槽支管,分别被并联到所述高温热水机群的热水槽总管、降温槽总管上,所述热水槽总管连接热水槽,所述降温槽总管连接降温槽;所述热水槽总管上设有热水泵,所述降温槽总管上设有降温泵;所述各模块内充有可以发生相变的高温冷媒,并设有供所述高温冷媒循环流动的冷媒循环支管;当所述高温冷媒为气态时,所述热水槽中的液体在热水泵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热水槽总管流动至所述模块的热水槽支管内,所述高温冷媒与来自所述热水槽的液体在所述冷凝器中进行第一次热交换,来自所述热水槽的液体被升温,所述高温冷媒在所述第一次热交换后变为液态继续在所述冷媒循环支管内流动;所述降温槽中的液体在所述降温泵的驱动下,通过所述降温槽总管流动至所述模块的降温槽支管内,所述高温冷媒与来自所述降温槽的液体在所述蒸发器中进行第二次热交换,来自所述降温槽的液体被降温,所述高温冷媒再次变为气态,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循环往复;所述高温热水机群还包括一控制系统,所述各模块、热水泵、降温泵与所述控制系统之间均存在信号通讯关系,所述控制系统可以分别控制所述各模块、热水泵、降温泵的启停;当所述高温热水机群工作时,所述控制系统根据当前工况,计算出需要开启的所述模块的数量,并控制相应所述模块开启或关闭。优选地,所述高温冷媒的冷凝温度在80-90摄氏度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高温冷媒的冷凝温度在85摄氏度时,其对应的冷凝压力不超过3.0Mpa。优选地,所述热水泵、降温泵、热水槽总管、热水槽支管、降温槽总管、降温槽支管均由耐腐蚀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各模块中均设有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用于感应所述各模块在工作时的工作参数,并将所述工作参数传送至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工作参数可以是压力值、温度值、电流值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传感装置相对应地可以是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内预设有所述工作参数的正常区间范围,当所述传感装置传送的任一所述模块的任一项所述工作参数不在所述正常区间范围内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高温热水机群的全部所述模块停止工作。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全部模块停止工作时,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热水泵、降温泵停止工作。或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内预设有所述工作参数的正常区间范围,当所述传感装置传送的任一所述模块的任一项所述工作参数不在所述正常区间范围内时,所述控制系统仅控制所述工作参数不在所述正常区间范围内的模块停止工作。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高温热水机群还设有报警装置,当所述传感装置传送的任一所述模块的任一项所述工作参数不在所述正常区间范围内时,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各模块、热水泵、降温泵间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传送信号。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各模块、热水泵、降温泵间通过信号线连接并传送信号。优选地,多个所述模块中有一个主模块,其余为从模块,所述控制系统设于所述主模块上。优选地,所述各模块都各自具有多个不同的制热量档位,所述控制系统在计算需要开启的所述模块的数量时,还会计算各所述模块需要开启的制热量档位。优选地,所述各模块的最大制热量相同。优选地,所述模块的总数为16。本技术提供的热水机组能够将待加热液体加热至85-90摄氏度而不影响机组的运行,并通过将多台这种热水机组构成热水机组群,能够实现模块化控制,既可以通过输入当前工况下所需要的制热量,计算出开启热水机组的最优值,使效率达到最高,也可以在任何一个模块出现故障时及时将其关闭,使用者可以选择是否将其他模块一并关闭或仅仅关闭故障模块,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热水机组的总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热水机组群的模块分布方式及总体结构图。其中:1-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4-冷媒循环支管,5-热水槽支管,6-降温槽支管,7-膨胀阀;10-模块,11-热水泵,12-热水槽,13-热水槽总管,14-降温泵,15-降温槽,16-降温槽总管;20-控制系统,21-控制中枢,22-控制信号路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附图1绘示了本技术单个高温热水机模块10的结构图、附图2绘示了本技术热水机组群的模块分布方式及总体结构图。从附图1中可以看出,每个模块包括了压缩机1、蒸发器2、冷凝器3,三者之间通过制冷剂循环支管4进行连接。冷媒循环支管4中充填有特定的高温冷媒,该高温冷媒的特点是在冷凝温度为80-90摄氏度时,其换热效率最高,特别是在冷凝温度为85摄氏度时,冷凝压力不会超过3.0Mpa。冷媒循环支管4上设有膨胀阀7,用于控制支管内冷媒的流动。压缩机1将液态的高温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后,通过冷媒循环支管4将其引导至工业热水侧(对应热水槽12)的冷凝器2中,热水槽12中容纳有待加热的液体,在热水泵11的驱动下,通过热水槽总管13、热水槽支管5,同样被引导至冷凝器2中。这样气态的高温冷媒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待加热液体发生放热,高温冷媒发生相变,由气态变为了液态,与此同时待加热液体吸收热量,达到了80-90摄氏度的温度区间。被加热后的液体又通过热水槽支管5、热水槽总管13,最终被引流回热水槽12中。而此时,冷凝后的冷媒沿着冷媒循环支管4继续流动,到了工业降温侧(对应降温槽15)的蒸发器3中后,又与从降温槽15引出的待冷却的液体发生热交换,这里的待冷却液体可以是经过了氧化、电镀等工序后的液体,温度较高,在降温泵14的驱动下,通过降温槽总管16、降温槽支管6流入蒸发器3中。液态冷媒在与待冷却液体充分热交换后再次吸热变为气态,而待冷却液体放热后经由降温槽支管6、降温槽总管16,再次被引导至降温槽15中;气态的高温冷媒,进入压缩机1,进行下一轮循环。无论是热水槽还是降温槽,都有可能盛放腐蚀性液体,因此一种优选的方案是将全部管路与热水泵11、降温泵14都用耐腐蚀材料制作,耐腐蚀材料可以是316L不锈钢、钛合金等。以上阐述了单个模块10的工作循环,但在面临较为复杂的工况时,单个模块10显然不能够胜任,需要将多个模块10进行组合,形成高温热水机群。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将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温热水机群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热水机群,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台高温热水机,所述各高温热水机至少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每台所述高温热水机为所述高温热水机群的一个模块(10);所述各模块(10)分别设有热水槽支管(5)、降温槽支管(6),分别被并联到所述高温热水机群的热水槽总管(13)、降温槽总管(16)上,所述热水槽总管(13)连接热水槽(12),所述降温槽总管(16)连接降温槽(15);所述热水槽总管(13)上设有热水泵(11),所述降温槽总管(16)上设有降温泵(14);所述各模块(10)内充有可以发生相变的高温冷媒,并设有供所述高温冷媒循环流动的冷媒循环支管(4);当所述高温冷媒为气态时,所述热水槽(12)中的液体在热水泵(11)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热水槽总管(13)流动至所述模块(10)的热水槽支管(5)内,所述高温冷媒与来自所述热水槽(12)的液体在所述冷凝器(2)中进行第一次热交换,来自所述热水槽(12)的液体被升温,所述高温冷媒在所述第一次热交换后变为液态继续在所述冷媒循环支管(4)内流动;所述降温槽(15)中的液体在所述降温泵(14)的驱动下,通过所述降温槽总管(16)流动至所述模块(10)的降温槽支管(6)内,所述高温冷媒与来自所述降温槽(15)的液体在所述蒸发器(3)中进行第二次热交换,来自所述降温槽(15)的液体被降温,所述高温冷媒再次变为气态,通过压缩机(1)压缩后,循环往复;所述高温热水机群还包括一控制系统(20),所述各模块(10)、热水泵(11)、降温泵(14)与所述控制系统(20)之间均存在信号通讯关系,所述控制系统(20)可以分别控制所述各模块(10)、热水泵(11)、降温泵(14)的启停;当所述高温热水机群工作时,所述控制系统(20)根据当前工况,计算出需要开启的所述模块(10)的数量,并控制相应所述模块(10)开启或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热水机群,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台高温热水机,所述各高温热水机至少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每台所述高温热水机为所述高温热水机群的一个模块(10);所述各模块(10)分别设有热水槽支管(5)、降温槽支管(6),分别被并联到所述高温热水机群的热水槽总管(13)、降温槽总管(16)上,所述热水槽总管(13)连接热水槽(12),所述降温槽总管(16)连接降温槽(15);所述热水槽总管(13)上设有热水泵(11),所述降温槽总管(16)上设有降温泵(14);所述各模块(10)内充有可以发生相变的高温冷媒,并设有供所述高温冷媒循环流动的冷媒循环支管(4);当所述高温冷媒为气态时,所述热水槽(12)中的液体在热水泵(11)的驱动下,通过所述热水槽总管(13)流动至所述模块(10)的热水槽支管(5)内,所述高温冷媒与来自所述热水槽(12)的液体在所述冷凝器(2)中进行第一次热交换,来自所述热水槽(12)的液体被升温,所述高温冷媒在所述第一次热交换后变为液态继续在所述冷媒循环支管(4)内流动;所述降温槽(15)中的液体在所述降温泵(14)的驱动下,通过所述降温槽总管(16)流动至所述模块(10)的降温槽支管(6)内,所述高温冷媒与来自所述降温槽(15)的液体在所述蒸发器(3)中进行第二次热交换,来自所述降温槽(15)的液体被降温,所述高温冷媒再次变为气态,通过压缩机(1)压缩后,循环往复;所述高温热水机群还包括一控制系统(20),所述各模块(10)、热水泵(11)、降温泵(14)与所述控制系统(20)之间均存在信号通讯关系,所述控制系统(20)可以分别控制所述各模块(10)、热水泵(11)、降温泵(14)的启停;当所述高温热水机群工作时,所述控制系统(20)根据当前工况,计算出需要开启的所述模块(10)的数量,并控制相应所述模块(10)开启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热水机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冷媒的冷凝温度在80-90摄氏度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热水机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高温冷媒的冷凝温度在85摄氏度时,其对应的冷凝压力不超过3.0Mp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热水机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泵(11)、降温泵(14)、热水槽总管(13)、热水槽支管(5)、降温槽总管(16)、降温槽支管(6)均由耐腐蚀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热水机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模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合庆田军杨友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兆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