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回温除湿型供冷新风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784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回温除湿型供冷新风机组,其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箱体、冷凝盘管、显热交换芯体,该显热交换芯体将箱体分隔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以及第四腔体,且显热交换芯体分别将第一腔体内的气体导向第二腔体内、第三腔体内的气体导向第四腔体内,冷凝盘管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并将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连通,进风口与第一腔体连通,出风口与第四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显热交换芯体将第三腔体内的过冷气在导向第四腔体过程中,对新风进行冷却,使得新风的湿度提升,然后新风经过冷凝盘管后,一部分制冷量用于新风的除湿,另一部分用于新风再次降温,即第三腔体内的气体温度较低,湿度较小,此外,还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自回温除湿型供冷新风机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冷新风机组,具体涉及一种自回温除湿型供冷新风机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市场出现一种辐射降温式的空调系统,该系统是将盘管预埋在建筑物的楼板或墙板中,然后向盘管内通入制冷液,通常加入的制冷液是17度的进液,22度的出液,而采用普通的空调降温,通常加入的制冷液是7度,12度的出液,因此,辐射降温式的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比普通空调要高,同时能耗相比也较低。然而,上述辐射降温式的空调系统加入的制冷液温度高,则空调系统的除湿能力会较差,再加上房间内水汽不能散失,室内的湿气会逐渐增加,尤其是梅雨季节,在预埋的盘管的墙壁上会产生结露现象,结露的水会破坏装潢,并发生霉变,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难题,目前有两种常用的除湿方法,第一中采用一种溶液除湿型机组,该机组结构庞大,价格较高;另一种普通的新风机组,通过加大制冷量将送入室内的新风降温,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但温度很低的新风,送至房间内会产生喷雾现象,并容易在进风口出现结露,而为了彻底的除湿,将新风进口处设有预加热设备,则增大能源的损耗,不符合国家节能的政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回温除湿型供冷新风机组,其包括具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的箱体(1)、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冷凝盘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冷新风机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的显热交换芯体(3),所述的显热交换芯体(3)将所述的箱体(1)分隔成第一腔体(A)、第二腔体(B)、第三腔体(C)以及第四腔体(D),且所述的显热交换芯体(3)分别将所述的第一腔体(A)内的气体导向所述第二腔体(B)内、所述第三腔体(C)内的气体导向第四腔体(D)内,所述的冷凝盘管(2)设置在所述的第二腔体(B)内、并将所述的第二腔体(B)与所述第三腔体(C)连通,所述的进风口(10)与所述第一腔体(A)连通,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回温除湿型供冷新风机组,其包括具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的箱体(1)、设置在所述箱体(I)内的冷凝盘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冷新风机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I)内的显热交换芯体(3),所述的显热交换芯体(3)将所述的箱体(I)分隔成第一腔体(A)、第二腔体(B)、第三腔体(C)以及第四腔体(D),且所述的显热交换芯体(3)分别将所述的第一腔体(A)内的气体导向所述第二腔体(B)内、所述第三腔体(C)内的气体导向第四腔体(D)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仲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惠林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