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和能源利用
,尤指一种单蒸发器多冷凝器的新风除湿机组及空气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空调机组的冷凝热可达制冷量的1.15~1.3倍,大量的冷凝热会直接排入大气,并且仅依靠室外高温空气来对其进行冷凝,不仅冷凝效果不好,而且这些热量的散发又使得周围环境温度升高,造成严重的环境热污染,同时这部分热量又会白白散失掉,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若将空调机组放出的冷凝热予以回收利用,并利用室内排风温度在夏季较低,冬季较高的特点,将其作为机组的主要冷热源,不但可以减少冷凝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还是一种变废为宝的节能措施。传统新风除湿机对冷凝热的利用主要是对冷却除湿之后的新风进行再热,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冷凝热有了一定的回收利用,但仍有大部分的冷凝热排到室外空气中,依靠室外风冷冷凝器带走这部分热量,此外,在制热时,由于室外温度很低,往往不能满足制热的需求,经常出现结霜的情况。为此,有些学者将室外风冷冷凝器置于室内排风侧,在冬季时,利用室内较高温度的排风作为机组的热源,解决了冬季供热不足的弊端,但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在夏季时,制冷量又难以满足要求,仅靠室内排风作为冷源又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亟需一种新型除湿机的出现,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顾此失彼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蒸发器多冷凝器的新风除湿机组及空气调节方法,能够实现夏季降低冷凝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蒸发器多冷凝器的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风的送风通道、室内风的排风通道;在所述送风通道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兼具冷凝和蒸发功能的第一换热器、再热冷凝器、送风机;在所述排风通道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兼具冷凝和蒸发功能的第二换热器、排风机;所述第二换热器进一步连接一辅助冷凝器,所述辅助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除湿机组的室外机内;在制冷工况下,所述第一换热器作蒸发器使用,所述第二换热器作冷凝器使用,所述再热冷凝器和所述辅助冷凝器均开启;在所述送风通道中,室外风流经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后被冷却除湿,后流经所述再热冷凝器被加热后送入室内;在所述排风通道中,室内风流经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所述第二换热器后升温并排出室内;其中,所述辅助冷凝器对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行辅助冷凝;在制热工况下,所述第一换热器作冷凝器使用,所述第二换热器作蒸发器使用,所述再热冷凝器和所述辅助冷凝器均关闭;在所述送风通道中,室外风流经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后升温并被送入室内;在所述排风通道中,室内风流经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所述第二换热器后降温并排出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蒸发器多冷凝器的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风的送风通道、室内风的排风通道;
在所述送风通道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兼具冷凝和蒸发功能
的第一换热器、再热冷凝器、送风机;
在所述排风通道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兼具冷凝和蒸发功能
的第二换热器、排风机;
所述第二换热器进一步连接一辅助冷凝器,所述辅助冷凝器设置于所述
新风除湿机组的室外机内;
在制冷工况下,所述第一换热器作蒸发器使用,所述第二换热器作冷凝
器使用,所述再热冷凝器和所述辅助冷凝器均开启;在所述送风通道中,室
外风流经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后被冷却除湿,后流经所述再热
冷凝器被加热后送入室内;在所述排风通道中,室内风流经作为冷凝器使用
的所述第二换热器后升温并排出室内;其中,所述辅助冷凝器对所述第二换
热器进行辅助冷凝;
在制热工况下,所述第一换热器作冷凝器使用,所述第二换热器作蒸发
器使用,所述再热冷凝器和所述辅助冷凝器均关闭;在所述送风通道中,室
外风流经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后升温并被送入室内;在所述排
风通道中,室内风流经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所述第二换热器后降温并排出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蒸发器多冷凝器的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通道处进一步设置一湿膜加湿模块,其在制冷工况下关闭,在
制热工况下开启;
在制热工况下,室外风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后,再流经所述湿膜加湿模
块被加湿后送入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蒸发器多冷凝器的新风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热冷凝器连接一用于控制其通路打开和关闭的电磁阀;
在制冷工况下,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再热冷凝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华,许亚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朗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