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门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47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木门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一种木门加工设备;步骤2:固定门板;步骤3:开槽处理;步骤4:拼合门板;步骤5:刨槽处理;步骤6:木板解锁;步骤7:完成组装。采用本技术方案时,节省人力,同时保证了加工后的门有很好的隔音效果。

A wood door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ood processing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 process for wood processing,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prepare a wood processing equipment; step 2: fixed door; step 3: slotting processing; step 4: split door; step 5: gouging treatment; step 6: Step 7: complete the unlock board; assembly. When using this technical scheme, it saves manpower and ensures good sound insulation effect after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门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门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门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在装潢时会选择使用木板来制作房门。在木门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工对木板进行拼合、组装,但是木板较重,至少需要两人合作完成;同时,手工处理木板的过程中会产生木屑,对于木屑的处理比较统一,都是将其用于引火,但是这样比较浪费资源;另外,木门的隔音效果较差,会影响休息,降低居住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人力、同时可以加工出隔音效果较好的木门加工工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木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一种木门加工设备,包括底座、支架、提升气缸、拼装机构、开槽机构和刨槽机构;提升气缸固定于支架上且位于底座上方,提升气缸输出轴竖直向下,提升气缸输出轴下端固定有夹持爪;拼装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拼装单元,每个拼装单元包括拼装板和钢丝绳,拼装板一端与底座铰接,拼装板另一端通过钢丝绳与提升气缸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拼装板相对一端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一号气缸,一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固定有支撑板,拼装板远离支撑板一端设有卡紧机构;开槽机构包括两个开槽单元,每个开槽单元包括二号气缸、固定板和若干开槽刀,二号气缸固定于支架上,二号气缸输出轴与拼装板表面平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二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开槽刀均匀固定在固定板上;刨槽机构设置于其中一块拼装板的卡紧机构处,刨槽机构包括三号气缸、电机和刨槽单元,三号气缸与拼装板固定连接,电机与三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刨槽单元与电机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三号气缸输出轴与电机输出轴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刨槽单元包括两端封口的环形管和若干弧形刨槽刀,弧形刨槽刀均匀分布于环形管周壁,环形管周壁设有开口,开口位于相邻两个弧形刨槽刀之间,其中环形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皮纹管;步骤2:将由木料组装而成且上端设有卡条、下端开口的“U”形方框固定在夹持爪上,然后启动一号气缸,支撑板在一号气缸的作用下从空腔内伸出,再将两块门板分别放置在拼装板上,使门板一端抵近支撑板,用卡紧机构卡紧门板另一端;步骤3:启动二号气缸,二号气缸推动固定板移动,从而推动开槽刀移动并对门板进行开槽处理,门板上形成槽道,开槽完成后,关闭二号气缸;步骤4:启动提升气缸,提升气缸通过拉动钢丝绳移动从而带动拼装板转动,同时“U”形方框也在提升气缸的作用下上移;当两块门板完全拼合后,两块门板上的槽道组成一个腔体;步骤5:启动三号气缸和电机,三号气缸带动电机和环形管移动,同时环形管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环形管周壁上的刨槽刀与两块门板接触后,对两块门板的拼接处进行刨槽处理,在两块门板的拼接处形成沟槽;在刨槽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开口进入环形管内腔,然后从皮纹管排出,操作人员只需将皮纹管自由端依次放入腔体内即可,产生的木屑便自动进入腔体;步骤6:刨槽处理完成后,关闭一号气缸,支撑板收缩回空腔内,两块门板由于失去支撑下落,下落的过程中自动解除卡紧机构对门板的卡紧作用,同时门板与底座接触的瞬间产生振动,使腔体内的木屑变得蓬松;步骤7:关闭提升气缸,拼装板在钢丝绳的作用下复位,同时夹持爪上的“U”形方框扣合在门板的侧壁上,当“U”形方框上自带的卡条卡入沟槽后门板组装完成。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开槽机构开槽处理后,在提升气缸和拼装机构的配合下实现门板的拼合,无需人工进行搬运,节省人力;同时在刨槽机构的配合下,可以将刨槽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木屑送至门板拼合后的腔体内,同时与一号气缸和支撑板配合使用,可以使腔体内的木屑更加蓬松,另外木屑分别位于每个腔体内,保证门板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木屑都不会推积在一起,保证了门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卡紧机构包括拉簧和弧形板,弧形板与底座铰接,拉簧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拉簧另一端与弧形板内侧壁固定连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卡紧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操作者使用。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开槽刀倾斜设置,两个开槽单元上的开槽刀之间形成夹角。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开槽刀之间形成夹角可以保证加工形成的槽道拼合成腔体后,木屑在腔体内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步骤1中两个所述开槽单元上的开槽刀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20°。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既保持木屑在腔体内的稳定性,同时又避免槽道之间的门板狭长而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石墨层。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减小支撑板与门板之间的摩擦力,确保支撑板可以顺利收回空腔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节省人力,同时保证了加工后的门有很好的隔音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木门加工设备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开槽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拼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拼装示意图;图5为刨槽单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提升气缸2、“U”形方框3、拼装板4、钢丝绳5、一号气缸6、支撑板7、拉簧8、弧形板9、三号气缸10、电机11、环形管12、弧形刨槽刀13、皮纹管14、二号气缸15、固定板16、开槽刀17。一种木门加工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如图1所示的一种木门加工设备,包括底座1、支架、提升气缸2、拼装机构、开槽机构和刨槽机构。提升气缸2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架上,位于底座1的上方,提升气缸2输出轴竖直向下,提升气缸2输出轴下端固定有夹持爪,夹持爪上夹持有“U”形方框3,“U”形方框3上设有卡条,“U”形方框3下端开口。拼装机构包括左右两个拼装单元,每个拼装单元包括拼装板4和钢丝绳5,拼装板4一端通过合页与底座1铰接,拼装板4另一端与钢丝绳5下端固定连接,钢丝绳5上端与提升气缸2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左侧拼装板4的右端与右侧拼装板4的左端开有空腔,空腔内均安装有一号气缸6,一号气缸6输出轴上端固定有支撑板7;位于左侧的支撑板7其左侧壁上设有石墨层,位于右侧的支撑板7其右侧壁上设有石墨层。拼装板4远离支撑板7一端设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拉簧8和弧形板9,弧形板9与底座1铰接,拉簧8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拉簧8上端与弧形板9内侧壁固定连接。刨槽机构设置于右侧拼装板4上,位于卡紧机构的右侧。刨槽机构包括三号气缸10、电机11和刨槽单元,三号气缸10与拼装板4固定连接,三号气缸10输出轴朝向后方,电机11与三号气缸10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电机11输出轴竖直向上,刨槽单元与电机11输出轴上端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刨槽单元包括上下两端封口的环形管12和若干弧形刨槽刀13,弧形刨槽刀13与环形管12周壁固定连接且匀分布于环形管12周壁,环形管12周壁设有开口,开口位于相邻两个弧形刨槽刀13之间,开口连通环形管12内外壁;其中,环形管12下端固定连接有一根皮纹管14。开槽机构包括左右两个开槽单元,每个开槽单元包括二号气缸15、固定板16和若干开槽刀17,二号气缸15固定于支架上,二号气缸15输出轴位于水平面且朝向后方,固定板16固定连接在二号气缸15输出轴自由端,开槽刀17均匀固定在固定板16上。左侧开槽单元最右边一个开槽刀17与右侧开槽单元最左边一个开槽刀17之间形成120°夹角,其余开槽刀17对应之间的角度也为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木门加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一种木门加工设备,包括底座、支架、提升气缸、拼装机构、开槽机构和刨槽机构;提升气缸固定于支架上且位于底座上方,提升气缸输出轴竖直向下,提升气缸输出轴下端固定有夹持爪;拼装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拼装单元,每个拼装单元包括拼装板和钢丝绳,拼装板一端与底座铰接,拼装板另一端通过钢丝绳与提升气缸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拼装板相对一端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一号气缸,一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固定有支撑板,拼装板远离支撑板一端设有卡紧机构;开槽机构包括两个开槽单元,每个开槽单元包括二号气缸、固定板和若干开槽刀,二号气缸固定于支架上,二号气缸输出轴与拼装板表面平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二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开槽刀均匀固定在固定板上;刨槽机构设置于其中一块拼装板的卡紧机构处,刨槽机构包括三号气缸、电机和刨槽单元,三号气缸与拼装板固定连接,电机与三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刨槽单元与电机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三号气缸输出轴与电机输出轴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刨槽单元包括两端封口的环形管和若干弧形刨槽刀,弧形刨槽刀均匀分布于环形管周壁,环形管周壁设有开口,开口位于相邻两个弧形刨槽刀之间,其中环形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皮纹管;步骤2:将由木料组装而成且上端设有卡条、下端开口的“U”形方框固定在夹持爪上,然后启动一号气缸,支撑板在一号气缸的作用下从空腔内伸出,再将两块门板分别放置在拼装板上,使门板一端抵近支撑板,用卡紧机构卡紧门板另一端;步骤3:启动二号气缸,二号气缸推动固定板移动,从而推动开槽刀移动并对门板进行开槽处理,门板上形成槽道,开槽完成后,关闭二号气缸;步骤4:启动提升气缸,提升气缸通过拉动钢丝绳移动从而带动拼装板转动,同时“U”形方框也在提升气缸的作用下上移;当两块门板完全拼合后,两块门板上的槽道组成一个腔体;步骤5:启动三号气缸和电机,三号气缸带动电机和环形管移动,同时环形管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环形管周壁上的刨槽刀与两块门板接触后,对两块门板的拼接处进行刨槽处理,在两块门板的拼接处形成沟槽;在刨槽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开口进入环形管内腔,然后从皮纹管排出,操作人员只需将皮纹管自由端依次放入腔体内即可,产生的木屑便自动进入腔体;步骤6:刨槽处理完成后,关闭一号气缸,支撑板收缩回空腔内,两块门板由于失去支撑下落,下落的过程中自动解除卡紧机构对门板的卡紧作用,同时门板与底座接触的瞬间产生振动,使腔体内的木屑变得蓬松;步骤7:关闭提升气缸,拼装板在钢丝绳的作用下复位,同时夹持爪上的“U”形方框扣合在门板的侧壁上,当“U”形方框上自带的卡条卡入沟槽后门板组装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门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一种木门加工设备,包括底座、支架、提升气缸、拼装机构、开槽机构和刨槽机构;提升气缸固定于支架上且位于底座上方,提升气缸输出轴竖直向下,提升气缸输出轴下端固定有夹持爪;拼装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拼装单元,每个拼装单元包括拼装板和钢丝绳,拼装板一端与底座铰接,拼装板另一端通过钢丝绳与提升气缸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拼装板相对一端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一号气缸,一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固定有支撑板,拼装板远离支撑板一端设有卡紧机构;开槽机构包括两个开槽单元,每个开槽单元包括二号气缸、固定板和若干开槽刀,二号气缸固定于支架上,二号气缸输出轴与拼装板表面平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二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开槽刀均匀固定在固定板上;刨槽机构设置于其中一块拼装板的卡紧机构处,刨槽机构包括三号气缸、电机和刨槽单元,三号气缸与拼装板固定连接,电机与三号气缸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刨槽单元与电机输出轴自由端固定连接,三号气缸输出轴与电机输出轴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刨槽单元包括两端封口的环形管和若干弧形刨槽刀,弧形刨槽刀均匀分布于环形管周壁,环形管周壁设有开口,开口位于相邻两个弧形刨槽刀之间,其中环形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皮纹管;步骤2:将由木料组装而成且上端设有卡条、下端开口的“U”形方框固定在夹持爪上,然后启动一号气缸,支撑板在一号气缸的作用下从空腔内伸出,再将两块门板分别放置在拼装板上,使门板一端抵近支撑板,用卡紧机构卡紧门板另一端;步骤3:启动二号气缸,二号气缸推动固定板移动,从而推动开槽刀移动并对门板进行开槽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友
申请(专利权)人:务川自治县启友门业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