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供油系统及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0792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供油系统及发动机,涉及汽车动力设备技术领域。一种高压供油系统,旨在解决上述现有问题中的回油管路设计粗糙,回油量不好控制以及进油计量阀为断电常闭阀而产生截流的问题。其包括输油泵、进油计量阀、限流阀;其中进油计量阀为常开式电磁阀,舍弃了原有的球阀结构,集成在泵盖上,极大的节省了安装空间,通过电磁力控制进油阀的开关,可以给油泵提供最大流量的燃油,不会产生截流,提升供油效率。该油路设计极大的优化了回油油路,通过上述结构设置,高压供油系统形成一套较之现有的全新的回油油路,具有多个截流孔和单向阀,平稳油泵压力,增加排气效率,提升油泵性能。

A high pressure oil supply system and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 pressure oil supply system and an engin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power equipment. A high pressure oil supply system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rough design of oil return pipeline, bad control of oil return, and the problem of closure of intake metering valve for power failure and normally closed valve. It includes oil pump, inlet metering valve, flow limiting valve; the inlet metering valve is normally open solenoid valve, ball valve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integrated in the pump cover, greatly saves the installation space, the inlet valve switch is controll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 to provide maximum flow quantity of the fuel oil pump that does not produce closure, improve fuel efficiency. The design of the oil circuit has greatly optimized the oil return way. Through the above structure setting, the high-pressure oil supply system has formed a new set of existing oil return way, which has multiple closure ports and one-way valves. The smooth oil pump pressure increases the exhaust efficiency and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il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供油系统及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汽车动力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压供油系统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高压油泵属于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里的供油总成,肩负着将低压柴油加压输送到喷油器总成的职责。为了适应更严格排放标准的市场需求,提供更高的供油效率、提供给喷油器更高压力的燃油、提供给高压油泵本身更稳定的工作状态,都对高压油泵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高压油泵的核心原理在于油路的设计规划。现有技术中的油路至少存在以下不足:1.回油管路设计粗糙,回油仅靠缝隙进行,回油量不好控制一致性,不同油泵差异较大;2.进油计量阀为断电常闭阀,进口零件,成本较高,最大流量有上限,可能产生截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压供油系统,旨在解决上述现有问题中的回油管路设计粗糙,回油量不好控制以及进油计量阀为断电常闭阀而产生截流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具有上述的高压供油系统,具备上述的高压供油系统的特点。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压供油系统,具备泵体,包括输油泵、进油计量阀、限流阀、柱塞组件、出油阀与共轨管;泵体包括泵体下腔与泵体腹腔,柱塞组件包括柱塞腔;进油计量阀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油阀前平衡腔、进油阀腔和进油阀后腔;进油阀腔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输油泵的进口与输油泵进口管路连接,输油泵的出口与输油泵出口管路的一端连接,输油泵出口管路的另一端与进油阀前平衡腔的进口连接;进油阀前平衡腔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进油阀腔的进口连接;进油阀腔的第一出口通过柱塞腔管路与柱塞腔的进口连通,柱塞腔的出口通过出油阀管路与出油阀的进口连通,出油阀的出口与共轨管的进口连接;进油阀腔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进油阀后腔的进口连接;进油阀后腔包括第三出口与第四出口,进油阀后腔的第三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输油泵进口管路连接,进油阀后腔的第四出口与泵体腹腔的进口连接,泵体腹腔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泵体下腔连接;限流阀管路的进口与输油泵出口管路连接,限流阀管路的出口与泵体下腔连接;限流阀设置在限流阀管路上;第五管路的进口与泵体下腔连接,第五管路的出口与输油泵进口管路连接;限流阀为具有第一截流孔的滑阀结构;进油计量阀为常开式电磁阀。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油路至少存在以下不足:回油管路设计粗糙,回油仅靠缝隙进行,回油量不好控制一致性,不同油泵差异较大。进油计量阀为断电常闭阀,进口零件,成本较高,最大流量有上限,可能产生截流。针对解决上述的情况,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高压供油系统,旨在解决上述现有问题中的回油管路设计粗糙,回油量不好控制以及进油计量阀为断电常闭阀而产生截流的问题。该高压供油系统,包括输油泵、进油计量阀、限流阀;其中进油计量阀为常开式电磁阀,舍弃了原有的球阀结构,集成在泵盖上,极大的节省了安装空间,通过电磁力控制进油阀的开关,可以给油泵提供最大流量的燃油,不会产生截流,提升供油效率。限流阀带有截流孔并有多级开启压力装置,压力控制更加平稳,有截流孔确保在没开启的情况下提供润滑油量,压力变化波动小,稳压能力更强。通过上述构成,这样的高压泵油路具有良好的回油性能,具有多个截流孔和单向阀,联通各个油腔,平稳油泵压力,增加排气效率,提升油泵性能。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进油计量阀与出油阀设于泵盖上。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出油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被构造成使油液从柱塞腔向共轨管的方向的流动。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被构造成使油液从进油阀后腔向输油泵的方向流动。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高压供油系统还包括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设于输油泵进口管路上,且位于第三管路与输油泵进口管路的节点与油箱之间。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高压供油系统还包括滤网,滤网设置在输油泵进口管路上,且位于第三管路与输油泵进口管路的节点、第五管路与输油泵进口管路的节点之间。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进油阀后腔的第四出口与泵体腹腔的进口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第二截流孔。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四管路上还设有第三截流孔,第三截流孔靠近泵体下腔。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高压供油系统还包括驱动轴与挺柱,柱塞组件包括柱塞腔和设置在柱塞腔中的柱塞;驱动轴为凸轮轴;驱动轴通过挺柱带动柱塞在柱塞腔中往复运动。一种发动机,包括控制机构和上述的高压供油系统;控制机构与电磁阀电连接,用于控制从进油阀腔的第一出口进入柱塞腔的油量大小。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供油系统,旨在解决上述现有问题中的回油管路设计粗糙,回油量不好控制以及进油计量阀为断电常闭阀而产生截流的问题。该高压供油系统,包括输油泵、进油计量阀、限流阀;其中进油计量阀为常开式电磁阀,舍弃了原有的球阀结构,集成在泵盖上,极大的节省了安装空间,通过电磁力控制进油阀的开关,可以给油泵提供最大流量的燃油,不会产生截流,提升供油效率。限流阀带有截流孔并有多级开启压力装置,压力控制更加平稳,有截流孔确保在没开启的情况下提供润滑油量,压力变化波动小,稳压能力更强。通过上述构成,这样的高压泵油路具有良好的回油性能,具有多个截流孔和单向阀,联通各个油腔,平稳油泵压力,增加排气效率,提升油泵性能。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包括控制机构和上述的高压供油系统;控制机构与电磁阀电连接,用于控制进油计量阀使得从进油阀腔的第一出口进入柱塞腔的油量增大或减小,极大的优化了回油油路,使泵体润滑更流畅,泵腔压力更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压供油系统的油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流阀部分的油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压供油系统的回油油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柱塞组件部分的油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限流阀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出油阀的剖视图。图标:100-高压供油系统;1-输油泵;101-输油泵进口管路;102-输油泵出口管路;2-进油计量阀;201-进油阀前平衡腔;202-进油阀腔;2021-进口;2022-第一出口;2023-第二出口;203-进油阀后腔;2031-第三出口;2032-第四出口;3-出油阀;301-柱塞腔;302-柱塞;303-驱动轴;304-挺柱;4-限流阀;401-第一截流孔;402-第二截流孔;403-第三截流孔;404-第一单向阀;405-第二单向阀;501-共轨管;502-泵体下腔;503-泵体腹腔;504-滤网;505-燃油滤清器;506-回油口;I-第一管路;II-第二管路;III-第三管路;IV-第四管路;V-第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压供油系统及发动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供油系统,具备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油泵、进油计量阀、限流阀、柱塞组件、出油阀与共轨管;所述泵体包括泵体下腔与泵体腹腔,所述柱塞组件包括柱塞腔;所述进油计量阀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油阀前平衡腔、进油阀腔和进油阀后腔;所述进油阀腔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输油泵的进口与输油泵进口管路连接,所述输油泵的出口与输油泵出口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输油泵出口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油阀前平衡腔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油阀前平衡腔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进油阀腔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油阀腔的第一出口通过柱塞腔管路与所述柱塞腔的进口连通,所述柱塞腔的出口通过出油阀管路与所述出油阀的进口连通,所述出油阀的出口与所述共轨管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油阀腔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进油阀后腔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油阀后腔包括第三出口与第四出口,所述进油阀后腔的第三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输油泵进口管路连接,所述进油阀后腔的第四出口与所述泵体腹腔的进口连接,所述泵体腹腔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泵体下腔连接;限流阀管路的进口与输油泵出口管路连接,所述限流阀管路的出口与所述泵体下腔连接;所述限流阀设置在所述限流阀管路上;第五管路的进口与所述泵体下腔连接,所述第五管路的出口与所述输油泵进口管路连接;所述限流阀为具有第一截流孔的滑阀结构;所述进油计量阀为常开式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供油系统,具备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油泵、进油计量阀、限流阀、柱塞组件、出油阀与共轨管;所述泵体包括泵体下腔与泵体腹腔,所述柱塞组件包括柱塞腔;所述进油计量阀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油阀前平衡腔、进油阀腔和进油阀后腔;所述进油阀腔包括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输油泵的进口与输油泵进口管路连接,所述输油泵的出口与输油泵出口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输油泵出口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油阀前平衡腔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油阀前平衡腔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进油阀腔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油阀腔的第一出口通过柱塞腔管路与所述柱塞腔的进口连通,所述柱塞腔的出口通过出油阀管路与所述出油阀的进口连通,所述出油阀的出口与所述共轨管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油阀腔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进油阀后腔的进口连接;所述进油阀后腔包括第三出口与第四出口,所述进油阀后腔的第三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输油泵进口管路连接,所述进油阀后腔的第四出口与所述泵体腹腔的进口连接,所述泵体腹腔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泵体下腔连接;限流阀管路的进口与输油泵出口管路连接,所述限流阀管路的出口与所述泵体下腔连接;所述限流阀设置在所述限流阀管路上;第五管路的进口与所述泵体下腔连接,所述第五管路的出口与所述输油泵进口管路连接;所述限流阀为具有第一截流孔的滑阀结构;所述进油计量阀为常开式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计量阀与所述出油阀设于泵盖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康凯臧广辉周峰王雷奚阳
申请(专利权)人:辽阳新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