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伸出收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37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臂伸出收纳机构,在悬臂收纳作业时即使悬臂发生弯曲等也能够收纳悬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悬臂伸出收纳机构具备:设置在悬臂(15)的导向辊(31)以及销插座(45)、和设置在基端吊杆(14a)的导向部(32)以及悬臂固定销(43),导向部(32)具有:通过导向辊(31)的转动来将悬臂(15)拖向基端吊杆(14a)的底面的第1轨道面(34s);悬臂(15)沿着基端吊杆(14a)进行移动的第2轨道面(35s);以及从第2轨道面(35s)突出的凸形的第3轨道面(36s)。由于导向辊(31)转动第3轨道面(36s),从而悬臂(15)被进一步拖向基端吊杆(14a)的底面,因此即使悬臂(15)产生弯曲等,也能够对悬臂固定销(43)和插入孔(48)之间的位置偏离进行修正。

Cantilever extension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antilever extension mechanism, which can be used to collect the cantilever even if the cantilever is bent in the cantilever. The invention extends cantilever holding mechanism have provided on a cantilever (15) of the guide roller (31) and pin socket (45), and set the boom at the base end (14a) of the guide (32) and a cantilever fixed pin (43), (32): a guide through the guide rollers (31) the rotating of the cantilever (15) drag the boom base end (14a)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first orbital plane (34S); (15) along the cantilever suspender base end (14a) of mobile second orbital plane (35S); and from the second orbital plane (35S) convex prominent third orbital plane (36s). Since the guide roller (31) rotates the third rail surface (36s), the cantilever (15) is further dragged to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ase end hanger (14a), so even if the cantilever (15) produces bending, it can also fix the position deviation between the cantilever fixed pin (43) and the insertion hole (4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悬臂伸出收纳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臂伸出收纳机构。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在悬臂伸出/收纳作业中使用的悬臂伸出收纳机构。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在基端吊杆(boom)的前端部侧面下方安装的导向部、和在悬臂的大致中央部安装的引导辊组成的机构。并且,公开了一种由在基端吊杆的中央部侧面下方安装的吊杆侧销插座、和在悬臂的前端部安装的悬臂侧固定销组成的机构。要进行悬臂伸出作业,首先,对悬臂基端部和吊杆前端部进行连结。接着,将吊杆仰起。接着,若使吊杆稍稍伸长,则悬臂侧固定销从吊杆侧销插座脱离。若进一步使吊杆伸长,则引导辊沿着导向部的斜面转动,悬臂从基端吊杆的底面缓慢离开。若引导辊从导向部完全脱离,则悬臂成为从吊杆前端部吊下的状态。最后,通过使张紧杆产生张力从而将悬臂伸出。悬臂收纳作业按照与悬臂伸出作业相反的顺序进行。若在使悬臂从吊杆前端部吊下的状态下使吊杆收缩,则引导辊沿着导向部转动,悬臂被拉向基端吊杆的底面。进而,若使吊杆收缩,则悬臂侧固定销被插入吊杆侧销插座。从而能够将悬臂固定在吊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机构要求还应用于大型起重机。搭载于大型起重机的悬臂的长度较长,重量较重,因此弯曲大。另外,大型起重机各部件的颤动大。因此,悬臂收纳作业中,即使通过引导辊和导向部将悬臂拉向基端吊杆的底面,因弯曲或颤动的原因也会导致悬臂侧固定销的位置偏离。因此,存在无法将悬臂侧固定销插入吊杆侧销插座,无法收纳悬臂的问题。另外,近年来,由于轻量化、高刚性化的原因,采用将吊杆底部的剖面形状设置成圆弧状的、所谓圆吊杆的情况较多(例如专利文献2)。圆吊杆与剖面形状为四边形或六边形的吊杆相比,限制转动的力更弱,因此前端吊杆相比于基端吊杆而言更容易转动。该转动也会导致悬臂侧固定销的位置偏离,因此无法将悬臂侧固定销插入吊杆侧销插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417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352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悬臂收纳作业时即使悬臂产生弯曲等,也能够收纳悬臂的悬臂伸出收纳机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第1专利技术的悬臂伸出收纳机构,是一种用于相对于具有基端吊杆的吊杆伸出/收纳悬臂的悬臂伸出收纳机构,上述悬臂伸出收纳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上述悬臂或者上述基端吊杆的导向辊;设置在上述基端吊杆或者上述悬臂并对上述导向辊进行引导的导向部;设置在上述基端吊杆或者上述悬臂的悬臂固定销;以及设置在上述悬臂或者上述基端吊杆,具有可插入上述悬臂固定销的插入孔的销插座,上述导向部具有供上述导向辊转动的第1轨道面、第2轨道面、以及第3轨道面,上述第1轨道面是随着上述吊杆的收缩,通过上述导向辊的转动将上述悬臂拖向上述基端吊杆的底面的形状,上述第2轨道面是随着上述吊杆的收缩,通过上述导向辊的转动,从而上述悬臂在被拖向上述基端吊杆的底面的状态下沿着该基端吊杆移动的形状,上述第3轨道面是从上述第2轨道面突出的凸形。第2专利技术的悬臂伸出收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上述悬臂固定销的前端部形成锥状,上述第3轨道面的位置是随着上述吊杆的收缩,在上述悬臂固定销前端部的顶点在上述插入孔的前端开口部通过的前后,供上述导向辊通过的位置。第3专利技术的悬臂伸出收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上述第3轨道面是载置在上述第2轨道面的修正板的表面。第4专利技术的悬臂伸出收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第1、第2或第3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上述插入孔的前端开口部的内部尺寸比上述悬臂固定销的外部尺寸大,上述插入孔的后端开口部的内部尺寸与上述悬臂固定销的外部尺寸大致相同。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1专利技术,在悬臂收纳作业中,由于导向辊转动第3轨道面,使得悬臂被进一步拖向基端吊杆的底面,因此即使悬臂产生弯曲等,也能够对悬臂固定销与插入孔之间的位置偏离进行修正。因此,能够将悬臂固定销插入插入孔,能够收纳悬臂。根据第2专利技术,在悬臂固定销前端部的顶点在插入孔的前端开口部通过之后,将悬臂的拖曳程度返回至通常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悬臂固定销与销插座发生干扰,产生过大的负载。根据第3专利技术,由于只要将修正板载置于第2轨道面即可,因此制造容易。根据第4专利技术,由于插入孔的前端开口部的内部尺寸比悬臂固定销的外部尺寸大,因此能够吸收悬臂固定销与插入孔之间的位置偏离,将悬臂固定销插入插入孔。另外,由于插入孔的后端开口部的内部尺寸与悬臂固定销的外部尺寸大致相同,因此能够在将悬臂固定销完全插入插入孔的状态下,对悬臂固定销进行定位。附图说明图1示出收纳了悬臂15的状态下的移动式起重机C的侧视图。图2是将悬臂15配置于吊杆14的下抱位置的状态下的悬臂15以及吊杆14的左侧视图。图3是将悬臂15配置在吊杆14的下抱位置的状态下的悬臂15以及吊杆14的右侧视图。图4是将悬臂15配置在吊杆14的下抱位置的状态下的悬臂15以及吊杆14的俯视图。图5是导向部件30的侧视图。图6是第1悬臂支撑部件40的立体图。图7是第2悬臂支撑部件50的立体图。图8是将悬臂15伸出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悬臂收纳作业的各阶段的悬臂15以及吊杆14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悬臂收纳作业的各阶段的导向部件30、第1悬臂支撑部件40以及第2悬臂支撑部件50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悬臂伸出收纳机构,应用于例如图1所示的移动式起重机C。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悬臂伸出收纳机构,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移动式起重机C,还能应用于各种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首先,对移动式起重机C的基本构造进行说明。图1中的符号11是行驶车体,具备用于行驶的车轮。在行驶车体11搭载旋转台12,通过旋转马达能够在水平面内进行360°旋转。在转动台12设置驾驶室13。在转动台12可自由起落地设置吊杆(boom)14。吊杆14的基端部通过销而被枢支在转动台12。在吊杆14与转动台12之间安装起落缸。若使该起落缸伸长,则吊杆14仰起,若使起落缸收缩,则吊杆14落下。吊杆14是构成伸缩式(telescopic)的多段式吊杆,由基端吊杆14a、中间吊杆、以及前端吊杆14b组成。吊杆14通过伸缩缸而进行伸缩动作。另外,吊杆14的段数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设置为没有中间吊杆的二段式,也可以设置为具备多个中间吊杆的四段以上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吊杆14,是将底部的剖面形状设置成圆弧状的所谓圆吊杆。因此,前端吊杆14b具有容易相对于基端吊杆14a绕中心轴旋转的性质。另外,剖面形状也可以采用四边形或六边形的吊杆。从吊杆14(前端吊杆14b)的前端部14c吊下具备未图示的吊钩的钢缆,该钢缆沿着吊杆14被导向转动台12并被卷扬机卷绕。卷扬机通过升降电动机的驱动而正反转动,对钢缆进行卷绕、伸出,从而能够进行吊钩的升降。通过对转动台12的旋转、吊杆14的起落、伸缩、吊钩的升降进行组合,从而可实现在立体空间内的起货卸货。另外,移动式起重机C具备悬臂15。悬臂15整体为细长的棒状部件,其基端部15a成为两岔形状。在得到比使吊杆14完全伸长的吊杆长度下的起重/作业半径大的起重/作业半径的情况下,采用悬臂15。不使用时,悬臂15沿着吊杆14的侧面被收纳(参照图1)。使用时,对悬臂15的基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悬臂伸出收纳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臂伸出收纳机构,用于相对于具有基端吊杆的吊杆伸出/收纳悬臂,所述悬臂伸出收纳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所述悬臂或者所述基端吊杆的导向辊;设置在所述基端吊杆或者所述悬臂并对所述导向辊进行引导的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基端吊杆或者所述悬臂的悬臂固定销;以及设置在所述悬臂或者所述基端吊杆,具有可插入所述悬臂固定销的插入孔的销插座,所述导向部具有供所述导向辊转动的第1轨道面、第2轨道面、以及第3轨道面,所述第1轨道面是随着所述吊杆的收缩,通过所述导向辊的转动将所述悬臂拖向所述基端吊杆的底面的形状,所述第2轨道面是随着所述吊杆的收缩,通过所述导向辊的转动将所述悬臂在被拖向所述基端吊杆的底面的状态下沿着该基端吊杆移动的形状,所述第3轨道面是从所述第2轨道面突出的凸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05 JP 2015-1150201.一种悬臂伸出收纳机构,用于相对于具有基端吊杆的吊杆伸出/收纳悬臂,所述悬臂伸出收纳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所述悬臂或者所述基端吊杆的导向辊;设置在所述基端吊杆或者所述悬臂并对所述导向辊进行引导的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基端吊杆或者所述悬臂的悬臂固定销;以及设置在所述悬臂或者所述基端吊杆,具有可插入所述悬臂固定销的插入孔的销插座,所述导向部具有供所述导向辊转动的第1轨道面、第2轨道面、以及第3轨道面,所述第1轨道面是随着所述吊杆的收缩,通过所述导向辊的转动将所述悬臂拖向所述基端吊杆的底面的形状,所述第2轨道面是随着所述吊杆的收缩,通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内裕司畑友贵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多田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