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954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涉及发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实现了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发射箱后盖回弹机构与导向结构、后盖法兰、可分离式后盖相配合,实现发射箱后盖的回弹;飞行器发射过程中,可分离式后盖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压缩回弹机构高温弹簧,使后盖快速、可靠、安全地开启,实现燃气流排导;飞行器发射出箱后,燃气压力消失,可分离式后盖在弹簧作用下实现回弹,使后盖恢复关闭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射
,具体涉及一种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可分离式后盖方案中,后盖打开后不可恢复关闭状态。在一筒多弹共用自排导通道发射装置中,飞行器发射后,若后盖不能关闭,相邻号位的燃气会对已完成发射号位产生烧蚀;并且,已发射号位会变成燃气排导通道,会由于排导面积的增大而改变不同发射号位的飞行器出筒内弹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满足一筒多弹共用排导通道发射装置需要的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实现的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所述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包括可分离式后盖8、后盖法兰7、回弹机构与导向结构6;所述回弹机构包括上安装座1、下安装座2、高温弹簧3、缓冲垫4和心轴5;其中,所述下连接座2安装在发射箱导流底座上,所述上安装座1通过螺栓安装在发射箱可分离式后盖8上,心轴5位于上安装座1下方中间位置;高温弹簧3用于为回弹机构提供回弹力,套在心轴5上,并通过心轴5和下安装座2的轴孔配合进行约束;缓冲垫4粘接于下安装座2上,用于在可分离式后盖8开启时,减小上安装座1与下安装座2之间的冲击力;所述导向结构6安装于后盖法兰7上;初始状态下可分离式后盖8通过剪切销固定在后盖法兰7上,剪切销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可断裂,使得可分离式后盖8能与后盖法兰7分离,并向下运动;可分离式后盖8可在导向结构6的约束下上下滑动,从而回弹机构能够与导向结构6、后盖法兰7、可分离式后盖8相配合,实现发射箱可分离式后盖8的自动复位;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可分离式后盖8带动上安装座1压缩高温弹簧3后可使得上安装座1与缓冲垫4接触;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飞行器发射过程中,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可分离式后盖8带动上安装座1压缩高温弹簧3,直至上安装座1与缓冲垫4接触,将燃气压力通过下安装座2传递到发射箱底座上;可分离式后盖8与后盖法兰7分离后实现开启,实现燃气流排导,飞行器发射出箱后,燃气压力消失,可分离式后盖8在高温弹簧3的作用下实现回弹,使可分离式后盖8恢复关闭状态,实现可分离式后盖8的复位。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6上的凹槽与可分离式后盖8两端的凸起配合,使得可分离式后盖8可在导向结构6的约束下上下滑动。优选地,所述高温弹簧3采用高温合金材料制成。(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实现了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发射箱后盖回弹机构与导向结构、后盖法兰、可分离式后盖相配合,实现发射箱后盖的回弹;飞行器发射过程中,可分离式后盖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压缩回弹机构高温弹簧,使后盖快速、可靠、安全地开启,实现燃气流排导;飞行器发射出箱后,燃气压力消失,可分离式后盖在弹簧作用下实现回弹,使后盖恢复关闭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中设计的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中回弹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后盖自动复位后盖初始状态与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左图为初始状态,右图为工作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实现的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中,首先需要设计一种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该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由可分离式后盖、回弹机构与导向结构组成,回弹机构包括上安装座1、下安装座2、高温弹簧3、缓冲垫4、心轴5。其中上安装座1通过螺栓安装在发射箱可分离式后盖8上,心轴5位于上安装座1下方中间位置,下连接座2安装在发射箱导流底座上,高温弹簧3套在心轴5上,并通过心轴5和下安装座2的轴孔配合进行约束。高温弹簧3为后盖回弹机构提供回弹力,采用高温合金材料,并在其表面涂覆抗烧蚀材料以保护弹簧,具有在高温燃气流作用下保持弹性的性能。缓冲垫4粘接于下安装座2上,用于在可分离式后盖8开启时,减小上安装座1与下安装座2之间的冲击力。如图2所示,导向结构6安装于后盖法兰7上;初始状态下可分离式后盖8通过剪切销固定在后盖法兰7上,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剪切销断裂,可使得可分离式后盖8与后盖法兰7分离,向下运动;导向结构6上的凹槽与可分离式后盖8两端的凸起配合,使得可分离式后盖8可在导向结构6约束下上下滑动。发射箱后盖回弹机构与导向结构6、后盖法兰7、可分离式后盖8相配合,实现发射箱可分离式后盖8的自动复位。基于上述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飞行器发射过程中,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可分离式后盖8带动上安装座1压缩高温弹簧3,直至上安装座1与缓冲垫4接触,将燃气压力通过下安装座2传递到发射箱导流底座上;可分离式后盖8与后盖法兰7分离,快速、可靠、安全地开启,实现燃气流排导。飞行器发射出箱后,燃气压力消失,可分离式后盖8在弹簧3作用下实现回弹,使可分离式后盖8恢复关闭状态,实现可分离式后盖8的复位。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既能在发射时保证可分离式后盖可靠开启,又能在发射结束后快速、可靠地回弹;在共用排导通道发射装置中,本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使已完成发射任务后盖保持封闭状态,可以保护已完成发射任务的发射筒免受相邻号位燃气流二次烧蚀,提高装置使用次数;使发射过程中不同发射号位的燃气增推作用相同,保证不同发射顺序飞行器出筒内弹道一致性。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实现的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包括可分离式后盖(8)、后盖法兰(7)、回弹机构与导向结构(6);所述回弹机构包括上安装座(1)、下安装座(2)、高温弹簧(3)、缓冲垫(4)和心轴(5);其中,所述下连接座(2)安装在发射箱导流底座上,所述上安装座(1)通过螺栓安装在发射箱可分离式后盖(8)上,心轴(5)位于上安装座1下方中间位置;高温弹簧(3)用于为回弹机构提供回弹力,套在心轴(5)上,并通过心轴(5)和下安装座(2)的轴孔配合进行约束;缓冲垫(4)粘接于下安装座(2)上,用于在可分离式后盖(8)开启时,减小上安装座(1)与下安装座(2)之间的冲击力;所述导向结构(6)安装于后盖法兰(7)上;初始状态下可分离式后盖(8)通过剪切销固定在后盖法兰(7)上,剪切销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可断裂,使得可分离式后盖(8)能与后盖法兰(7)分离,并向下运动;可分离式后盖(8)可在导向结构(6)的约束下上下滑动,从而回弹机构能够与导向结构(6)、后盖法兰(7)、可分离式后盖(8)相配合,实现发射箱可分离式后盖(8)的自动复位;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可分离式后盖(8)带动上安装座(1)压缩高温弹簧(3)后可使得上安装座(1)与缓冲垫(4)接触;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飞行器发射过程中,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可分离式后盖(8)带动上安装座(1)压缩高温弹簧(3),直至上安装座(1)与缓冲垫(4)接触,将燃气压力通过下安装座(2)传递到发射箱底座上;可分离式后盖(8)与后盖法兰(7)分离后实现开启,实现燃气流排导,飞行器发射出箱后,燃气压力消失,可分离式后盖(8)在高温弹簧(3)的作用下实现回弹,使可分离式后盖(8)恢复关闭状态,实现可分离式后盖(8)的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实现的发射筒后盖自动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自动复位的发射筒后盖包括可分离式后盖(8)、后盖法兰(7)、回弹机构与导向结构(6);所述回弹机构包括上安装座(1)、下安装座(2)、高温弹簧(3)、缓冲垫(4)和心轴(5);其中,所述下连接座(2)安装在发射箱导流底座上,所述上安装座(1)通过螺栓安装在发射箱可分离式后盖(8)上,心轴(5)位于上安装座1下方中间位置;高温弹簧(3)用于为回弹机构提供回弹力,套在心轴(5)上,并通过心轴(5)和下安装座(2)的轴孔配合进行约束;缓冲垫(4)粘接于下安装座(2)上,用于在可分离式后盖(8)开启时,减小上安装座(1)与下安装座(2)之间的冲击力;所述导向结构(6)安装于后盖法兰(7)上;初始状态下可分离式后盖(8)通过剪切销固定在后盖法兰(7)上,剪切销在助推器燃气压力的作用下可断裂,使得可分离式后盖(8)能与后盖法兰(7)分离,并向下运动;可分离式后盖(8)可在导向结构(6)的约束下上下滑动,从而回弹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春刘冬张志勇张平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