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集装箱内置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52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内置风道,它包括主风机、管道、排风口、副风机和防返流板。所述主风机安装在管道的进口端构成风道。所述管道由主管和翼形风道组成,从俯视角度上看平置的主管呈锥形,大端为进口端、小端为出口端。管道的主管两侧设有翼形风道,主管朝下的一面在中轴线上介于前后两只翼形风道之间设有一只排风口,两侧每一道翼形风道都设有一只朝下的排风口。所述副风机安置在管道主管中段内腔中构成内增速结构,在副风机的出口处设有防返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创新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储能集装箱内的温度均匀性,使得内置的铅酸蓄电池在相同温度环境下运行,以减少故障率,提高配套的铅酸蓄电池循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集装箱内置风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管道,具体地讲,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套储能集装箱的内置风道。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的进步,生产的清洁能源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利用率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改善风能、光伏发电站的运行效率,将谷期的富余电能通过储能装置储存起来,以备补充峰期用电。集装箱储能电站是一种集成度较高的储能装置,即集装箱内腔中集中安装一批铅酸蓄电池及相关的电控装置。因充放电过程中铅酸蓄电池产生一定的热量,在这封闭且狭小的空间内若不及时排出热量,必然恶化电池的工作环境。现有技术通过配置内风道来促进集装箱内部空气流通,利用持续输入外部的冷空气来置换内部的热空气,从而实现有效降温。现有技术采用的风道是一种由数节不同尺寸的矩形截面管道顺序连接而成,这种分档缩小管道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能够达到送风降温目的。但是,此种前后节管连接处存在急缩口缺陷。从流体力学中可知,陡降截面积的管道流体阻力大,能量损耗多,若同一风道中设有多道急缩口,则风道进口和出口的风力有较大差值。因此,现有技术的风道在实际应用存在风力降温不均的问题,从而造成配套的铅酸蓄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工作,由于环境温度对铅酸蓄电池运行有影响,必然造成性能上差异,特别是高温易降低铅酸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风道阻力大、流速损耗多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制作容易、风力传输损失小和风场分布均匀的储能集装箱内置风道。本专利技术为了进一步改善风道末端的降温效果,在风道中部增设一道副风机。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储能集装箱内置风道,它包括主风机、管道、排风口、副风机和防返流板。所述主风机安装在细长管道的进口端构成主动送风的风道。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管道由主管和翼形风道组成,从俯视角度上看平置的主管呈锥形,大端为进口端,小端为出口端。管道的主管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呈波浪状折弯的翼形风道,主管朝下的一面在中轴线上介于前后两只翼形风道之间设有一只排风口,两侧每一道翼形风道都设有一只朝下的排风口。所述副风机安置在管道主管中段内腔中构成轴向内增风速结构,在副风机的出口端处设有防返流板。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管道的主管横截面和翼形风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腔体,主管壁与翼形风道之间设有通风口。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管道的主管进口端比出口端内腔横截面大3~5倍。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管道的主管朝下相邻开设的排风口与两侧翼形风道开设的排风口处在同一圆周上,该圆直径D=1300~1600mm。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主风机为离心式空调风机,副风机为涡轮式轴流风机。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风道的主管在垂直投影面上呈锥形,全长设有急缩口,通风风阻小,风压损失少,所以运行效率高;2、风道的主管和对称两侧翼形风道分别设有朝下的排风口,而且设置的4只排风口均布在同一圆周上,分散冷却,降温均匀性好;3、在风道的主管中段增设副风机及防返流板,直接提升后半段主管内的风速及风压,从而进一步改善所在位置的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平置示意图。图2是图1A-A剖面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储能集装箱中的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储能集装箱内置风道,它包括主风机1、管道2、排风口3、副风机4和防返流板5。所述主风机1安装在细长管道2的进口端构成主动送风的风道,本实施例配套的主风机1为离心式空调风机。所述管道2由主管和翼形风道2.1组成,从俯视角度看平置的主管呈锥形,大端为进口端,小端为出口端,进口端内腔横截面积比出口端横截面积大,本实施例大4倍。管道2的主管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呈波浪状折弯的翼形风道2.1,如图2所示管道2的主管横截面和翼形风道2.1的横截面均为矩形腔体,主管壁与翼形风道2.1之间设有通风口2.2。主管朝下的一面在中轴线上介于前后两只翼形风道2.1之间设有一只排风口3,两侧每一道对称翼形风道2.1都设有一只朝下的排风口3。主管朝下相邻开设的排风口3与左右两侧翼形风道2.1开设的排风口3处在同一圆周上,本实施例该圆直径D=1500mm。此结构中共4只排风口3均布在同一圆周上,从结构上做到分散冷却,所以降温均匀性好。为了进一步改善管道2的主管后半段降温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主管中段增设一台副风机4及配套的防返流板5,利用副风机4作功增加后半段主管内的风速及风压。由于受结构的限制,本实施例配置的副风机4为涡轮式轴流风机。本专利技术中管道2的主管采用锥形结构设计,结构中没有急缩口缺陷,再加上在主管2两侧对称均布翼形风道2.1,使得排风口3分散布置,特别是在同一圆周上均布排风口3,这种分散送风结构,送风均匀,降温效果好。本专利技术中管道2属于典型的细长管,为了尽量减小前后段风速及风压的差值,在主管中段加设副风机4及防返流板5,极大地改善主管后半段的降温效果。上述结构创新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本专利技术在图3所示的储能集装箱内的温度均匀性,使得内置的铅酸蓄电池在相同温度环境下运行,以减少故障率,提高配套的铅酸蓄电池循环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储能集装箱内置风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能集装箱内置风道,它包括主风机(1)、管道(2)、排风口(3)、副风机(4)和防返流板(5);所述主风机(1)安装在细长管道(2)的进口端构成主动送风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2)由主管和翼形风道(2.1)组成,从俯视角度上看平置的主管呈锥形,大端为进口端,小端为出口端;管道(2)的主管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呈波浪状折弯的翼形风道(2.1),主管朝下的一面在中轴线上介于前后两只翼形风道(2.1)之间设有一只排风口(3),两侧每一道翼形风道(2.1)都设有一只朝下的排风口(3);所述副风机(4)安置在管道(2)主管中段内腔中构成轴向内增风速结构,在副风机(4)的出口端处设有防返流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集装箱内置风道,它包括主风机(1)、管道(2)、排风口(3)、副风机(4)和防返流板(5);所述主风机(1)安装在细长管道(2)的进口端构成主动送风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2)由主管和翼形风道(2.1)组成,从俯视角度上看平置的主管呈锥形,大端为进口端,小端为出口端;管道(2)的主管两侧沿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呈波浪状折弯的翼形风道(2.1),主管朝下的一面在中轴线上介于前后两只翼形风道(2.1)之间设有一只排风口(3),两侧每一道翼形风道(2.1)都设有一只朝下的排风口(3);所述副风机(4)安置在管道(2)主管中段内腔中构成轴向内增风速结构,在副风机(4)的出口端处设有防返流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仁唐西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双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