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主体、预制构件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798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主件、预制构件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构件主体,包括用于浇注的连接面;以及多组组合箍筋,每组组合箍筋包括成对设置的两个拉筋及箍筋帽;每个拉筋的一端设置于构件主体内,另一端突伸于连接面外;其中,每组组合箍筋中成对设置的两个拉筋突伸于连接面的两端之间间隔形成供顶部纵筋通过的开口,每个箍筋帽连接于两个拉筋之间且封闭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预制主体、预制构件及其施工方法中,组合箍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拉筋之间预留形成有开口,使得用于绑扎形成钢筋笼的顶部纵筋可由两个拉筋之间的开口放入,而无需沿预制主体纵长方向的端面穿入,避免因施工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无法将顶部纵筋穿入箍筋内进行绑扎,从而影响项目后续施工进度。

Prefabricated main body,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fabricated precast main component,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including the main components, including the connecting surface for casting; and multiple combinations of stirrups, each combination including a set of two pairs of stirrup reinforcement and stirrup cap; one end of each reinforcement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main body, the other end extends out of the connecting surface among them, each combination; two reinforcement stirrup process arranged in pairs extending through an opening for the top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s formed on the connecting surface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each interval, the stirrup cap is connected between two reinforcement and closed open. The invention of prefabricated body,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combination between stirrups is relatively arranged in two for reinforcement is formed with an opening so as to form the top lashing steel cage can be placed in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by opening between the two reinforcement, without end penetration along the vertical rectangle to the prefabricated body, avoid construction the condition is limited, unable to penetrate the top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stirrup for binding, thus affecting the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follow-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主体、预制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主体、预制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预制构件(例如,预制梁)中预制主体(仅包括预制层的部分)在工厂生产时,以钢筋桁架作为骨架,并在底部四周布置侧模板以浇注形成预制层;在现场装配时,在预制主体的预制层上通过现场绑扎纵筋与箍筋后进行现场浇注混凝土形成现浇叠合层,实现预制构件与其它构件之间的连接。其中,纵筋的一端为平直端,另一端为锚固于与当前预制构件连接的其它构件内的弯锚端;例如,梁纵筋的弯锚端锚固于与预制梁连接的预制柱内,以实现预制梁与预制柱之间的固定连接。传统箍筋通常为倒U字型预埋于预制主体内,即在现场施工时,工人只能沿预制主体纵长方向先将纵筋的平直端由箍筋的一端穿入,才能将纵筋推进入箍筋内。然而在纵筋弯锚端未设置供工人站立的支撑架结构时,由于空间的限制,使得工人无法将纵筋平直端穿入箍筋内或者穿入后无法进行施力,以推动纵筋向前移动,从而造成现场纵筋与箍筋无法绑扎影响项目后续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纵筋无法穿入箍筋造成现场无法绑扎而影响进度,提供一种能够省时且省力的实现纵筋和箍筋绑扎的预制主体。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预制主体的预制构件。更有必要提供一种该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一种预制主件,其包括:构件主体,包括用于浇注的连接面;以及多组组合箍筋,每组所述组合箍筋包括成对设置于所述连接面纵长方向两侧的两个拉筋及连接于所述两个拉筋之间的箍筋帽;每个所述拉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构件主体内,另一端突伸于所述连接面外;其中,每组所述组合箍筋中成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拉筋突伸于所述连接面的两端之间间隔形成供顶部纵筋通过的开口,每个所述箍筋帽连接于两个所述拉筋之间且封闭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组合箍筋中成对的两个所述拉筋沿垂直所述连接面纵长方向正对设置,且所述多组组合箍筋沿所述连接面纵长方向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拉筋突伸于所述连接面的一端向靠近所述连接面方向弯曲形成弯钩部,每组所述组合箍筋中两个所述拉筋的所述弯钩部相互面向且间隔形成供所述顶部纵筋通过的所述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主体的净跨小于或等于4米,所述多组组合箍筋沿所述连接面纵长方向间隔设置于整个所述连接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主体的净跨大于4米,所述多组组合箍筋设置于所述预制主体靠近所述顶部纵筋穿入端的一侧,且所述多组组合箍筋的预留范围为距所述顶部纵筋穿入端大于或等于一米的范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主体呈90度成型,所述多组组合箍筋沿所述预制主体弯折角度相匹配的布置于所述预制主体的连接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箍筋帽包括第一连接段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段,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段由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的两端相向弯折而成;所述第一连接段封闭所述开口,所述两个第二连接段固定连接于成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拉筋上。一种预制构件,其包括上述的预制主体、顶部纵筋以及浇注于所述预制主体中所述预制层上的现浇层,所述顶部纵筋绑扎于所述预制主体的所述多组组合箍筋上,且所述多组组合箍筋与所述顶部纵筋绑扎形成的钢筋笼在进行浇注时预埋于所述现浇层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构件为预制梁,所述连接面的纵长方向为所述预制梁长度方向,每组所述组合箍筋中成对的所述两个拉筋沿所述连接面宽度方向正对设置。一种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搭设预制模板,并将拉筋沿预制模板纵长方向成对设置且预留形成开口;将底部纵筋与所述拉筋的底部绑扎,进行混凝土浇注形成预制层;在施工现场将所述顶部纵筋经所述开口穿入所述拉筋内,并在所述顶部纵筋放置完成后进行绑扎;将每个箍筋帽固定连接于每对所述拉筋中突伸于所述预制层外的两端之间且封闭所述开口;进行混凝土现浇将所述多组组合箍筋和与之绑扎的所述顶部纵筋埋入现浇层中,并与所述预制层结合形成预制构件。本专利技术预制主体、预制构件及其施工方法中,组合箍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拉筋之间预留形成有开口,使得用于绑扎形成钢筋笼的顶部纵筋可由两个拉筋之间的开口放入(即由预制主体中连接面上方穿入即可),而无需一定沿预制主体纵长方向的端面穿入,避免因施工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无法将顶部纵筋穿入箍筋内进行绑扎,从而影响项目后续施工进度。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预制主体与纵筋的配合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组合箍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实施例中预制主体与纵筋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第三实施例中预制主体与纵筋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预制构件施工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预制主体100,其在专业工厂内采用预先成型方法形成预制层10,预制层10上布置多组组合箍筋30。在现场施工时,通过在预制层10的多组组合箍筋30上绑扎顶部纵筋20成钢筋笼,再现浇混凝土,将铜筋笼埋入现浇层(图未示)中,并与预制层10结合固定形成整体预制构件(图未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预制主体100为在专业工厂内已成型预制层10的预制梁主体,预制构件为于预制梁主体的预制层10上现浇混凝土后固定形成的预制梁。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预制主体100可为成型有预制层10的主体结构,预制构件为于预制主体100的预制层10上成型现浇层的预制结构,例如,预制楼板等,在此不作限定。预制层10包括用于现浇的连接面11,每组组合箍筋30包括成对设置于连接面11纵长方向两侧的两个拉筋31及连接于两个拉筋31之间的箍筋帽33。每个拉筋31的一端设置于预制层10内,另一端突伸于连接面11外。其中,每组组合箍筋30中成对设置的两个拉筋31突伸于连接面11的两端之间间隔形成供顶部纵筋20通过的开口312,每个箍筋帽33连接于两个拉筋31之间且封闭开口312。上述预制主体100的组合箍筋30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拉筋31之间预留形成有开口312,使得用于绑扎形成钢筋笼的顶部纵筋20可由两个拉筋31之间的开口312放入(即由预制主体100中连接面11上方穿入即可),而无需一定沿预制主体100纵长方向的端面穿入,避免因施工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无法将顶部纵筋20穿入箍筋30内进行绑扎,从而影响项目后续施工进度。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预制主体、预制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构件主体,包括用于浇注的连接面;以及多组组合箍筋,每组所述组合箍筋包括成对设置于所述连接面纵长方向两侧的两个拉筋及连接于所述两个拉筋之间的箍筋帽;每个所述拉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构件主体内,另一端突伸于所述连接面外;其中,每组所述组合箍筋中成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拉筋突伸于所述连接面的两端之间间隔形成供顶部纵筋通过的开口,每个所述箍筋帽连接于两个所述拉筋之间且封闭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构件主体,包括用于浇注的连接面;以及多组组合箍筋,每组所述组合箍筋包括成对设置于所述连接面纵长方向两侧的两个拉筋及连接于所述两个拉筋之间的箍筋帽;每个所述拉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构件主体内,另一端突伸于所述连接面外;其中,每组所述组合箍筋中成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拉筋突伸于所述连接面的两端之间间隔形成供顶部纵筋通过的开口,每个所述箍筋帽连接于两个所述拉筋之间且封闭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主体,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组合箍筋中成对的两个所述拉筋沿垂直所述连接面纵长方向正对设置,且所述多组组合箍筋沿所述连接面纵长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主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拉筋突伸于所述连接面的一端向靠近所述连接面方向弯曲形成弯钩部,每组所述组合箍筋中两个所述拉筋的所述弯钩部相互面向且间隔形成供所述顶部纵筋通过的所述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主体的净跨小于或等于4米,所述多组组合箍筋沿所述连接面纵长方向间隔设置于整个所述连接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主体的净跨大于4米,所述多组组合箍筋设置于所述预制主体靠近所述顶部纵筋穿入端的一侧,且所述多组组合箍筋的预留范围为距所述顶部纵筋穿入端大于或等于一米的范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主体呈90度成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卢江欧阳信匡鹏霖
申请(专利权)人:韩城伟力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