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07982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底模顶升并调平后,将翻折板顶起至与底模同一高度;2)将侧模横向推出至设计位置精调定位后退回,待钢筋笼顶推入后再次复测;3)调节内模高度和轴线位置,调整后将内模退回,待钢筋笼顶推入后再次复测;4)端模安装时按底板、墙体、顶板的顺序分块吊装,对每一块端模进行测量定位,保证沉管节段端面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方法可以利用现有直线段模板进行预制曲线段沉管,且能够满足曲线段沉管预制精度要求,而不必专门针对曲线段沉管设计制造模板,有利于降低沉管预制施工成本,对类似沉管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A template adjustment method for prefabrication of curved section immersed tub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rve adjustment method of immersed tube prefabricated templat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the bottom die lifting and leveling, the flap from the top to bottom die with the same height; 2) the side mould transverse to the design position launched fine adjustment positioning after the return to the top of the cage bar push again after retest; 3) adjust the die height and axis position, after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ternal model to be returned into the cage top again after the retest; 4) end formwork installation by floor, wall and roof of the order lifting block, measure the location of each block end mode, ensure pipe section end face size.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use the existing line template for prefabricated curve immersed, and can meet the need of curve precision without sinking pipe prefabricated, specifically for the design of immersed curve segment manufacturing template to reduce the pipe sinking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cost, has very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imilar tunne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管预制
,特别涉及一种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跨海隧道工程的不断增加,沉管法修建海底隧道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沉管隧道一般是将若干个工厂预制管节浮运到海面现场,并将管节在海底进行对接沉放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内。某海底沉管隧道共有33个管节,其中,直线段管节有28个,曲线段管节有5个,平曲线半径5500m,设置两条沉管预制生产线,采用全断面液压模板系统进行管节预制,该模板系统主要组成部分为:底模,位于混凝土浇筑台座,通过液压系统上、下升降实现模板安装和拆除;侧模,固定于两侧的反力墙上,通过液压驱动实现横向合模和拆模;穿入式内模(由针形梁、导向框架及内模模块组成),固定于浇筑台座,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实现拆、合模和纵横向移动,满足节段间转换和管节预制施工。每条预制生产线配置1套底模、1套内模、1套侧模、2套端模和相应液压系统。由于曲线段沉管形态与直线段不同,且预制精度要求高,对模板的调节、安装误差控制要求精确,另外模板的安装、拆除需要的人员多且工期相比直线段较长,因此如何更好地采用现有直线段模板进行预制曲线段沉管是实际施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在沉管预制施工过程中,由于曲线段沉管形态与直线段不同,且预制精度要求高,对模板的调节、安装误差控制要求精确,另外模板的安装、拆除需要的人员多且工期相比直线段较长,如何更好地采用现有直线段模板进行预制曲线段沉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利用现有直线段模板进行预制曲线段沉管,且能够满足曲线段沉管预制精度要求,而不必专门针对曲线段沉管设计制造模板,有利于降低沉管预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对类似沉管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底模顶升至设计位置并调平后,将底模两侧的翻折板顶起至与底模位于同一高度;b、将侧模横向推出至接近设计位置并精调定位,定位后将侧模退回,待钢筋笼顶推入模后将侧模推出再次进行位置复测;c、将内模行走至底模上方并调至设计高度,同时将内模横向移动后使内模轴线调节至设计位置,调整结束后将内模退回,待钢筋笼顶推入模后将内模推至钢筋笼内再次进行位置复测;d、端模安装时按底板、墙体、顶板的顺序分块吊装,对每一块端模进行测量定位,保证沉管节段端面尺寸。本专利技术通过分别对底模、侧模、内模以及端模进行安装预定位,并在使用时进行再次复测精调,使其满足曲线段沉管预制要求,通过该方法可以利用现有直线段模板进行预制曲线段沉管,且能够满足曲线段沉管预制精度要求,而不必专门针对曲线段沉管设计制造模板,有利于降低沉管预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对类似沉管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步骤a中,底模调平是通过预先在底模上布置多个测量点,借助水准仪和底模下方的液压千斤顶将底模调整至水平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底模调平后,需要对底模两侧的翻折板上的侧模防浮拉杆孔位进行调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步骤b中,在对侧模进行定位时,先通过液压千斤顶将侧模整体横向推出,在侧模上布置多个测量点,借助全站仪和吸附棱镜进行测量定位,将侧模后方所有调节螺栓和限位螺栓松动,通过对每层受力框架上调节螺栓进行调节,将侧模整体调节至设计位置,再将调节螺栓及限位螺栓锁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钢筋笼入模后对侧模位置进行复测是借助全站仪以及提前粘贴在侧模后方的测量反光片,对侧模安装精度进行复测,与试安装时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若出现较大偏差,需对个别位置进行精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步骤c中,内模高度调节是通过在内模两端设置测量点,使用水准仪通过调节针形梁前后支腿液压千斤顶,将内模调节至准确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步骤c中,内模轴线调节是通过在先浇端与匹配端内模边缘粘贴测量反光片,通过液压千斤顶调节针形梁前后支腿在底座上横向滑移,使针形梁与内模一起横向移动,用全站仪定位,将内模轴线调节至准确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分别对底模、侧模、内模以及端模进行安装预定位,并在使用时进行再次复测精调,使其满足曲线段沉管预制要求,通过该方法可以利用现有直线段模板进行预制曲线段沉管,且能够满足曲线段沉管预制精度要求,而不必专门针对曲线段沉管设计制造模板,有利于降低沉管预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对类似沉管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2、使用现有液压钢模板来预制曲线段沉管,有效避免了分层浇注易发生的裂缝问题,大大提高了曲线段沉管施工工效和尺寸精度;3、通过对现有液压钢模板进行安装调整,且该方法使安装精度更能得到保证,能够提高曲线段沉管实体尺寸的控制精度,对保护层、外观及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整套模板系统断面图。图2为图1中的底模局部断面图。图3为图1中的侧模局部断面图。图4为图1中的内模轴线测量点布置及调节示意图。图中标记:1-底模,2-侧模,3-内模,4-针形梁,5-沉管液压支撑千斤顶,6-翻折板,7-机械可调支座,8-关节支撑,9-混凝土轨道梁,10-混凝土反力墙,11-受力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底模安装调节底模1安装时首先在底模上按照6m间距布置测量点,借助水准仪通过底模下方的千斤顶将底模1整体顶升至准确位置,将下方机械可调支座7移至支撑位置,并拧紧螺栓;通过混凝土轨道梁9上方的沉管液压支撑千斤顶5将翻折板6顶起,与底模板面平齐,安装保险栓,推起关节支撑8,将螺母锁定拧紧;然后铺设滑移轨道位置活动面板及方钢。因曲线段沉管预制时,侧模与底模存在水平夹角,故底模两侧翻折板上的侧模防浮拉杆孔位需要调节,为提高孔位调节效率,先根据沉管两侧墙外边线拉出一条直线,参照边线找出每个节段需使用的孔位,调节孔位封堵位置。步骤二、侧模安装调节曲线段预制时,侧模2调节较复杂,工作量较大。曲线段管节每个节段姿态以及偏移量都不同,每次模板安装时都需要重新对侧模进行调节,且为了保证侧模安装精度,钢筋笼入模前需先对侧模进行试安装,调节至设计位置后再将侧模横向移动退回,待钢筋笼入模后再安装侧模并进行复测。侧模2通过后方受力框架11将力传递至两侧混凝土反力墙10,侧模调节时先通过后方液压千斤顶将侧模整体横向推至一定位置。侧模面板上按照4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布置上中下3个测量点,共18个测量点,使用全站仪和吸附棱镜进行测量定位。将侧模后方所有调节螺栓和限位螺栓松动,通过对每层受力框架11精轧螺纹钢上调节螺栓进行调节,将侧模整体调节至设计位置,再将调节螺栓及限位螺栓锁定。钢筋笼入模前使用液压系统将侧模整体向后缩回,待钢筋笼顶推入模后再通过液压系统将侧模整体向前顶推,紧贴钢筋笼上混凝土垫块,再将后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底模顶升至设计位置并调平后,将底模两侧的翻折板顶起至与底模位于同一高度;b、将侧模横向推出至接近设计位置并精调定位,定位后将侧模退回,待钢筋笼顶推入模后将侧模推出再次进行位置复测;c、将内模行走至底模上方并调至设计高度,同时将内模横向移动后使内模轴线调节至设计位置,调整结束后将内模退回,待钢筋笼顶推入模后将内模推至钢筋笼内再次进行位置复测;d、端模安装时按底板、墙体、顶板的顺序分块吊装,对每一块端模进行测量定位,保证沉管节段端面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底模顶升至设计位置并调平后,将底模两侧的翻折板顶起至与底模位于同一高度;b、将侧模横向推出至接近设计位置并精调定位,定位后将侧模退回,待钢筋笼顶推入模后将侧模推出再次进行位置复测;c、将内模行走至底模上方并调至设计高度,同时将内模横向移动后使内模轴线调节至设计位置,调整结束后将内模退回,待钢筋笼顶推入模后将内模推至钢筋笼内再次进行位置复测;d、端模安装时按底板、墙体、顶板的顺序分块吊装,对每一块端模进行测量定位,保证沉管节段端面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底模调平是通过预先在底模上布置多个测量点,借助水准仪和底模下方的液压千斤顶将底模调整至水平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底模调平后,需要对底模两侧的翻折板上的侧模防浮拉杆孔位进行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线段沉管预制时模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在对侧模进行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鸣陈伟彬张文森黄文慧陈聪陈伟龙季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