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05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1:48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圈部、胎圈芯、胎侧、胎冠和两层胎体帘布层;胎圈部具有胎圈填料;其在轴向上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胎圈填料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补强胶片,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在径向上从位于两层帘布层叠合间的径向上端部,沿两层帘布中间向下延伸,到达胎圈填料径向顶端,并从胎圈填料轴向内侧向下侧延伸,绕过所述胎圈芯的下缘部,进而向上包卷直至下端部;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径向上端部与断宽端点的相距距离为10~25mm;所述胎圈填料在所述胎圈芯上缘的径向最高点的径向上侧填充至径向顶端,径向顶端至胎圈线的垂直距离为‑10~+5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商用车轮胎,其具有出色的行驶里程、坚韧耐磨损和高荷载能力。

An inflatable ti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neumatic tire, including bead, bead core and sidewall, crown and two carcass ply; the bead portion has a bead filler; between the carcass ply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the bead fill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reinforcing film, the first the reinforcing film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from the two ply layer located between the upper end of the radial, extending downward along the middle two ply, reach the bead filler radial top, and extends from the bead filler axially inside the down side, around the lower edge of the bead core, and then to wrap until the end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patch; strong film radial and broken apart wide endpoint distance is 10 ~ 25mm;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radial radial upper bead filler in the bead core filling to the upper edge of the radial top,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the top to the lines for radial tire ~ 10 +5m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mercial vehicle tire with excellent running mileage, tough wear resistance and high load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
,尤其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出色的行驶里程、坚韧耐磨损和高荷载能力的商用车(CommercialVehicle)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主要是各种车辆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现代汽车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充气轮胎;其主要构造包括胎冠、胎肩、胎侧、胎圈等。其中,胎冠是轮胎行驶与地面相接的主要部件,是两胎肩之间的整个部位;胎冠包括直接和路面接触的胎面、缓冲层或带束层、帘布层(整个内层帘布被称为胎体)等。胎圈是直接和轮辋接触的部分,其把轮胎附在轮辋上,在接口处包覆帘布;胎圈由胎圈钢丝、胎圈芯、胎圈包布和其他零件组成。胎肩位于胎面与胎侧之间;胎侧位于肩部和胎圈之间。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全面普及,汽车物流行业尤其是中短途运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作为运输主力的商用车由于频繁的高荷载使用,其轮胎往往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使用寿命。图1为现有商用车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胎圈部位,2胎圈芯,3为填料,4为胎体帘布层,5为胎侧部位,6为胎圈保护胶。如图1所示,胎侧部位(5)轴向内侧采用胎圈填料(3)与胎体帘布层(4)组合设计,胎圈填料(3)在胎圈芯(2)上缘的径向最高点b1的径向上侧,填充至上端部a1,其中a1位于断宽(轮胎径向截面的最大宽度,对应的左右侧W1、W2两个端点,W2未在图1中示出)端点W1下方;胎圈线(RimLine)为f-g,c1为胎圈芯(2)的下缘部。并且,胎侧部位(5)轴向外侧采用胎圈保护胶(6)与胎体帘布层(4)组合设计,胎圈保护胶(6)由于其耐磨的特性,与车轮轮辋直接接触,用以保护轮胎胎圈部位。上述现有技术中,与胎体帘布层(4)结合的胎圈填料(3),由于其高度较高,增加了两者因轮胎在一定载荷条件下高速行驶时所带来的帘纱和胶料分离的风险。同时,过高的胎圈填料(3)存在使乘坐舒适性恶劣的可能;亦增加了生胎硫化时的胎圈部位(1)的胶料流动性,由此引发轮胎均匀性不佳等问题。若单纯地降低胎圈填料(3)的高度,则可能会使胎侧部位(5)刚性不足,无法达到支撑胎体的作用。因此,如何防范商用车轮胎在耐久走行时胎侧部位的破坏,进而提升使用寿命,是轮胎行业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充气轮胎,本技术提供的充气轮胎具有出色的行驶里程、耐久性能和高荷载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包括两个胎圈部、两个胎圈芯、两个胎侧、胎冠和两层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从胎圈部经过胎侧延伸到胎冠;每个胎圈部具有胎圈填料;其特征在于,在轴向上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胎圈填料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补强胶片,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在径向上从位于两层帘布层叠合间的径向上端部a,沿两层帘布中间向下延伸,到达胎圈填料径向顶端b,并从胎圈填料轴向内侧向下侧延伸,绕过所述胎圈芯的下缘部c,进而向上包卷直至下端部d;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径向上端部a与轮胎径向截面的最大宽度对应一个端点的相距距离H1为10mm~25mm;所述胎圈填料在所述胎圈芯上缘的径向最高点e的径向上侧填充至径向顶端b,径向顶端b至胎圈线的垂直距离H2为-10mm~+5mm。优选地,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径向下端部d与所述胎圈芯的径向最高点e相距距离H3为0~+5mm。优选地,所述第一补强胶片位于胎圈填料轴向内侧的部分厚度为等厚设计,数值为1.0~1.2mm,其中第一补强胶片的径向上端部a在径向上向着上方逐渐变薄。优选地,所述第一补强胶片位于胎圈芯包卷部位的厚度为等厚设计,数值为0.5mm~0.6mm,其中第一补强胶片的下端部d在径向上向着上方逐渐变薄。优选地,每个胎侧部位轴向外侧设置有胎圈保护胶;在轴向上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胎圈保护胶两者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补强胶片,所述第二补强胶片在径向上从径向下端部i向着外侧延伸直至径向上端部h。优选地,所述第二补强胶片的径向下端i与所述胎圈芯的径向最高点e相距距离H4为0~+5mm;从所述第二补强胶片的径向上端部h到轮胎径向截面的最大宽度对应的同一个端点的径向距离H5>H1。优选地,所述第二补强胶片在径向上位于胎圈线的上下方,其形状从胎圈线处的最大厚度处向上端部h和下端部i逐渐变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胎体帘布层的轴向外侧、胎圈填料的轴向内侧设置有特定的第一补强胶片。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补强胶片位于帘布层叠合处,由于其在轴向内外侧均具有黏性,有利于增加胎体帘布层间胶料厚度,有效降低帘布层间的剪切力;增加帘布层叠合处的粘合牢度,降低分离风险;同时第一补强胶片本身具有较高的硬度,有利于提升胎侧部位刚性,有效支撑胎体。所述第一补强胶片位于胎体帘布层与胎圈填料之间,由于其在轴向内外侧均具有黏性的特性,增加胎圈填料与胎体帘布层粘合牢度,有效降低两者因轮胎在一定载荷条件下高速行驶的所产生的分离风险;增加胎圈填料与胎体帘布层胶料的厚度,有效降低其剪切力。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包覆胎圈芯及胎圈填料,强化了胎圈填料与胎圈芯钢丝的紧密结合,提升轮胎制造时的胎圈部位的作业性,防止轮胎在高温硫化过程胎圈橡胶产生流动,从而发生轮胎均匀性不佳的现象。此外,稳固的胎圈亦有利于与汽车轮辋紧密嵌合,提升轮胎高荷载时的安全性能。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充气轮胎在耐久走行时胎侧部位破坏减小,具有较好的行驶里程、耐久性能和高荷载能力,进而提升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本技术在卷上部分的胎体帘布层的轴向外侧和胎圈保护胶的轴向内侧还设置有特定的第二补强胶片,可强化轮胎的胎圈部位,使轮胎在耐久走行时胎圈部位不易遭到破坏,从而更好地提升使用里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商用车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文术语解释:“轮胎径向”指轮胎的半径方向。如果点A比点B更接近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则称点A位于点B的“径向下方”(或者“在径向上”位于点B的“内侧”)。相反,如果点A比点B更远离轮胎的旋转轴线,则称点A位于点B的“径向上方”(或者“在径向上”位于点B的“外侧”)。同时在涉及到径向距离时,同样采用该含义。例如:“在径向下方”意味着指向较小的半径;“在径向上方”意味着指向较大的半径。“轮胎径向截面”指沿着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所呈现的截面。“轮胎轴向”指平行于轮胎转动轴线的方向。如果点A比点B更接近轮胎的中平面,则称点A位于点B的“轴向内侧”(或者“在轴向上”位于点B的“内侧”)。相反,如果点A比点B更远离轮胎的中平面,则称点A位于点B的“轴向外侧”(或者“在轴向上”位于点B的“外侧”)。轮胎的“中平面”是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且与每个胎圈的圆形胎圈钢丝等距的平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包括两个胎圈部、两个胎圈芯、两个胎侧、胎冠和两层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从胎圈部经过胎侧延伸到胎冠;每个胎圈部具有胎圈填料;其特征在于,在轴向上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胎圈填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两个胎圈部、两个胎圈芯、两个胎侧、胎冠和两层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从胎圈部经过胎侧延伸到胎冠;每个胎圈部具有胎圈填料;其特征在于,在轴向上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胎圈填料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补强胶片,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在径向上从位于两层帘布层叠合间的径向上端部a,沿两层帘布中间向下延伸,到达胎圈填料径向顶端b,并从胎圈填料轴向内侧向下侧延伸,绕过所述胎圈芯的下缘部c,进而向上包卷直至下端部d;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径向上端部a与轮胎径向截面的最大宽度对应一个端点的相距距离H1为10~25mm;所述胎圈填料在所述胎圈芯上缘的径向最高点e的径向上侧填充至径向顶端b,径向顶端b至胎圈线的垂直距离H2为‑10~+5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轮胎,包括两个胎圈部、两个胎圈芯、两个胎侧、胎冠和两层胎体帘布层;所述胎体帘布层从胎圈部经过胎侧延伸到胎冠;每个胎圈部具有胎圈填料;其特征在于,在轴向上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胎圈填料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补强胶片,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在径向上从位于两层帘布层叠合间的径向上端部a,沿两层帘布中间向下延伸,到达胎圈填料径向顶端b,并从胎圈填料轴向内侧向下侧延伸,绕过所述胎圈芯的下缘部c,进而向上包卷直至下端部d;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径向上端部a与轮胎径向截面的最大宽度对应一个端点的相距距离H1为10~25mm;所述胎圈填料在所述胎圈芯上缘的径向最高点e的径向上侧填充至径向顶端b,径向顶端b至胎圈线的垂直距离H2为-10~+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胶片径向下端部d与所述胎圈芯的径向最高点e相距距离H3为0~+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胶片位于胎圈填料轴向内侧的部分厚度为等厚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才仁
申请(专利权)人: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