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槽位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5289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槽位加工模具,包括模具一、模具二和模具三:所述模具一包括第一模具本体,以及设置于在第一模具本体外侧,并能将第一模具本体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在第一模具本体顶部开有第一限位槽以供套筒卡入,且第一限位槽的后端有挡板;第二模具本体和第三模具本体均与第一模具本体上述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二模具本体的第二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部,第三模具本体的第三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凸部和第三定位凸部。结构简单,设计精巧,使用和更换都较为方便,有效的降低了不良率,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对应的定位凸部的设置也起到了检测作用,在成品后,不需要再对三个槽位角度进行单独检测。

A sleeve groove machin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leeve groove machining mold, mold, mold including two and three: the mold mold comprises a first die body, and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in the first die body, and can be the first die body on both sides of the middle to top tight fastening device in the first die body. The top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sitioning groove for the sleeve into, and the first limiting groove is provided second and third baffle plate; the mould body die body are the same with the first die body of the structure, the difference is: second die body second limit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sitioning convex portion, third die body third the limit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positioning convex portion and the third positioning convex portion.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design is ingenious, and the use and replacement are all more convenient. It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bad rate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is stable. Meanwhile, the corresponding location convex part has also played the role of detection. After finished products, there is no need to detect the three slot angles separat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槽位加工模具
本技术属于机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筒槽位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套筒槽位加工一般是将待加工套筒套在加工器具(棒状)上,然后对产品进行加工;由于加工时,套筒受力过大,容易转动,这样加工出来的套筒槽位质量不稳定,尤其在加工三个或多个槽位时,各个槽位之间的角度有较大偏差,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设计精巧,使用和更换较为方便,且成型质量稳定的套筒槽位加工模具。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套筒槽位加工模具,包括模具一、模具二和模具三:所述模具一包括第一模具本体,以及设置于在第一模具本体外侧,并能将第一模具本体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在第一模具本体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一限位槽以供套筒卡入,且第一限位槽的后端设置有挡板防止套筒脱出;所述模具二包括第二模具本体,以及设置于在第二模具本体外侧,并能将第二模具本体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在第二模具本体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二限位槽以供套筒卡入,且第二限位槽的后端设置有挡板防止套筒脱出,在第二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的大小与模具一加工后套筒的槽位相匹配;所述模具三包括第三模具本体,以及设置于在第三模具本体外侧,并能将第三模具本体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在第三模具本体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三限位槽以供套筒卡入,且第三限位槽的后端设置有挡板防止套筒脱出,在第三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凸部和第三定位凸部,第二定位凸部与套筒在模具一上成型的槽位对应,第三定位凸部与套筒在模具二上成型的槽位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顶部均收口,套筒能从前端或者后端插入第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位于第二限位槽的后端,第二定位凸部和第三定位凸部均位于第三限位槽的后端,套筒能从前端插入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槽中。三个限位槽的收口设置,限位更加可靠,与顶紧装置配合使用,使套筒在受力时更不易发生转动,产品质量稳定。更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一上的第一限位槽设置为两个,左右并排布置;在模具二上的第二限位槽设置为两个,左右并排布置;在模具三上的第三限位槽设置为两个,左右并排布置。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精巧,使用和更换都较为方便,且在套筒加工好一个槽位后,加工第二个槽位和第三个槽位时定位也较为准确,从而保证了套筒上三个槽位之间角度的精确度,有效的降低了不良率,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在更换模具进行加工时,对应的定位凸部的设置也起到了检测作用,在成品后,不需要再对三个槽位角度进行单独检测,节约了人力物力,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模具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模具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模具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套筒槽位加工模具,包括模具一、模具二和模具三:如图1所示,模具一主要由第一模具本体1,以及设置于在第一模具本体1外侧,并能将第一模具本体1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a组成,本实施例中的顶紧装置a可以是但不限于气缸顶紧,在第一模具本体1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一限位槽11以供套筒卡入,第一限位槽11开口处形成加工避让口,且第一限位槽11的后端设置有挡板b防止套筒脱出;如图2所示,模具二主要由第二模具本体2,以及设置于在第二模具本体2外侧,并能将第二模具本体2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a组成,本实施例中的顶紧装置a可以是但不限于气缸顶紧,在第二模具本体2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二限位槽21以供套筒卡入,第二限位槽21开口处形成加工避让口,且第二限位槽21的后端设置有挡板b防止套筒脱出,在第二限位槽21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部c,第一定位凸部c的大小与模具一加工后套筒的槽位相匹配;如图3所示,模具三主要由第三模具本体3,以及设置于在第三模具本体3外侧,并能将第三模具本体3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a组成,本实施例中的顶紧装置a可以是但不限于气缸顶紧,在第三模具本体3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三限位槽31以供套筒卡入,且第三限位槽31的后端设置有挡板b防止套筒脱出,第三限位槽31开口处形成加工避让口,在第三限位槽31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凸部d和第三定位凸部e,第二定位凸部d与套筒在模具一上成型的槽位对应,第三定位凸部e与套筒在模具二上成型的槽位对应。上述顶紧装置a均对应第一限位槽11、第二限位槽21、第三限位槽31的位置处,顶紧效果较好。上述实施例中的三个模具,结构简单,设计精巧,使用和更换都较为方便,且在套筒加工好一个槽位后,加工第二个槽位和第三个槽位时定位也较为准确,从而保证了套筒上三个槽位之间角度的精确度,有效的降低了不良率,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在更换模具时,对应的定位凸部的设置也起到了检测作用,节约了成品后再对三个槽位位置和角度进行检测的过程,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限位槽11、第二限位槽21和第三限位槽31顶部均收口,套筒能从前端或者后端插入第一限位槽11中,第一定位凸部c位于第二限位槽21的后端,第二定位凸部d和第三定位凸部e均位于第三限位槽31的后端,套筒能从前端插入第二限位槽21、第三限位槽31中。三个限位槽的收口设置,限位更加可靠,与顶紧装置配合使用,使套筒在受力时更不易发生转动,产品质量稳定。更好的,模具一上的第一限位槽11设置为两个,左右并排布置;在模具二上的第二限位槽21设置为两个,左右并排布置;在模具三上的第三限位槽31设置为两个,左右并排布置。当然上述一个模具上对应的限位槽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还可以是多个,旨在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套筒槽位加工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槽位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一、模具二和模具三:所述模具一包括第一模具本体(1),以及设置于在第一模具本体(1)外侧,并能将第一模具本体(1)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a),在第一模具本体(1)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一限位槽(11)以供套筒卡入,且第一限位槽(11)的后端设置有挡板(b)防止套筒脱出;所述模具二包括第二模具本体(2),以及设置于在第二模具本体(2)外侧,并能将第二模具本体(2)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a),在第二模具本体(2)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二限位槽(21)以供套筒卡入,且第二限位槽(21)的后端设置有挡板(b)防止套筒脱出,在第二限位槽(21)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部(c),所述第一定位凸部(c)的大小与模具一加工后套筒的槽位相匹配;所述模具三包括第三模具本体(3),以及设置于在第三模具本体(3)外侧,并能将第三模具本体(3)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a),在第三模具本体(3)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三限位槽(31)以供套筒卡入,且第三限位槽(31)的后端设置有挡板(b)防止套筒脱出,在第三限位槽(31)内设置有第二定位凸部(d)和第三定位凸部(e),第二定位凸部(d)与套筒在模具一上成型的槽位对应,第三定位凸部(e)与套筒在模具二上成型的槽位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槽位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一、模具二和模具三:所述模具一包括第一模具本体(1),以及设置于在第一模具本体(1)外侧,并能将第一模具本体(1)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a),在第一模具本体(1)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一限位槽(11)以供套筒卡入,且第一限位槽(11)的后端设置有挡板(b)防止套筒脱出;所述模具二包括第二模具本体(2),以及设置于在第二模具本体(2)外侧,并能将第二模具本体(2)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a),在第二模具本体(2)顶部开有至少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二限位槽(21)以供套筒卡入,且第二限位槽(21)的后端设置有挡板(b)防止套筒脱出,在第二限位槽(21)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部(c),所述第一定位凸部(c)的大小与模具一加工后套筒的槽位相匹配;所述模具三包括第三模具本体(3),以及设置于在第三模具本体(3)外侧,并能将第三模具本体(3)的左右两侧向中间顶紧的顶紧装置(a),在第三模具本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兵匡升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璧山区才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