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结构及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496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结构及脚轮,该脚轮,其轮芯体的轮毂壳具有阴阳筋,从而强度分布均匀,刚性增强,有效解决轮芯体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脚轮,包括:轮胎及轮芯,轮芯包括外层与轮胎挤压接触,且内层与轴承(3)过盈连接的轮毂壳(2)、轴承(3)、轮毂壳(2)内交错排列的阳筋(11)和阴筋(12);所述阳筋(11)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内圆周固连,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外圆周固连;所述阴筋(12)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内圆周固连,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外圆周固连。

A type of tyre structure and caster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ire structure and a castor. The hub of the wheel body has Yin Yang bars, so that the strength distribution is uniform, and the rigidity is enhanced.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the cracking of the wheel core body is effectively solve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ster, including: tire and wheel core, the wheel core comprises an outer layer and inner layer and the tire pressure contact with the bearing (3) connected to the hub shell interference (2), bearing (3), a hub shell (2) Yang tendons in the staggered (11) and negative reinforcement (12); the positive reinforcement (11) has one end connected to the hub shell (2) of the inner circle fixed even,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hub shell (2) cylindrical fixed even; the female rib (12) has one end connected to the hub shell (2) of the inner circle of fixe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hub shell (2) of the outer circle fixed ev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结构及脚轮
本专利技术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结构及脚轮。
技术介绍
聚氨酯(PU,polyurethane)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英文简称PU,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聚氨酯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品应用领域涉及轻工、化工、电子、纺织、医疗、建筑、建材、汽车、国防、航天、航空等。目前市场上的PU胎面为内外两层,内胎的高弹软70-80°,缺点是起动/滚动/转动时阻力大优点是对地面保护,减震效果好,噪音小。外胎低弹硬89-95°,缺点是对地面伤害大,减震效果差,噪音大优点是起动/滚动/转动时阻力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中一种轮胎结构包括:内外套接的环状的第一PU层和第二PU层;所述第一PU层的肖式硬度为70°~80°shoreA;所述第一PU层的耐磨性为42~45mm;所述第一PU层回跳弹力为57%;所述第一PU层的滚动阻力为1%;所述第一PU层的抗拉强度40N/mm3;所述第一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20%;所述第一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5%;所述第二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二PU层的耐磨性为35~41mm;所述第二PU层回跳弹力为65%;所述第二PU层的滚动阻力为0.7%;所述第二PU层的抗拉强度46N/mm3;所述第二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625%;所述第二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2%。可选的,所述第二PU层套接在所述第一PU层的外围。可选的,所述第一PU层套接在所述第二PU层的外围。可选的,所述第一PU层和第二PU层之间还设有第三PU层;所述第三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三PU层的耐磨性为39~45mm;所述第三PU层回跳弹力为42%;所述第三PU层的滚动阻力为0.9%;所述第三PU层的抗拉强度42N/mm3;所述第三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10%;所述第三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6%。可选的,所述第一PU层和第二PU构成的环状结构的外维还设有第三PU层;所述第三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三PU层的耐磨性为39~45mm;所述第三PU层回跳弹力为42%;所述第三PU层的滚动阻力为0.9%;所述第三PU层的抗拉强度42N/mm3;所述第三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10%;所述第三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安装上述轮胎的脚轮,包括:轮芯,所述轮芯嵌入所述轮胎结构内,且与所述轮胎挤压接触;所述轮芯包括:外层与所述轮胎结构挤压接触,且内层与轴承3过盈连接的轮毂壳2、轴承3;所述轮毂壳2内交错排列的阳筋11和阴筋12;所述阳筋11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内圆周固连,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外圆周固连;所述阴筋12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内圆周固连,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外圆周固连;可选的,外层与轮胎挤压接触,且内层与轴承3过盈连接的轮毂壳2、轴承3、轮毂壳2内交错排列的阳筋11和阴筋12;所述阳筋11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内圆周固连,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外圆周固连;所述阴筋12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内圆周固连,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外圆周固连。可选的,所述阳筋11和阴筋12均具有互成钝角的连接板。可选的,所述钝角个数不少于1个。可选的,所述阳筋11为连接板互成钝角向上突起结构;所述阴筋12为连接板互成钝角向下凹陷结构。可选的,阳筋11和阴筋12均由一块板体冲压形成。可选的,轮毂壳2为金属材料制成。可选的,阳筋11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内圆周压铸成型,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外圆周压铸成型;阴筋12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内圆周压铸成型,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外圆周压铸成型。可选的,阳筋11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内圆周压铸成型,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外圆周一体成型;所述阴筋12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内圆周压铸成型,另一端与所述轮毂壳2的外圆周一体成型。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体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外套接的环状的第一PU层和第二PU层;所述第一PU层的肖式硬度为70°~80°shoreA;所述第一PU层的耐磨性为42~45mm;所述第一PU层回跳弹力为57%;所述第一PU层的滚动阻力为1%;所述第一PU层的抗拉强度40N/mm3;所述第一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20%;所述第一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5%;所述第二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二PU层的耐磨性为35~41mm;所述第二PU层回跳弹力为65%;所述第二PU层的滚动阻力为0.7%;所述第二PU层的抗拉强度46N/mm3;所述第二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625%;所述第二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2%;由此可见,上述的轮胎结构相对现有结构的脚轮,具有滚动/转动阻力小,耐磨性强,减震效果好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脚轮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11、阳筋;12、阴筋;2、轮毂壳;3、轴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胎结构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PU层套接在第二PU层外维;所述第一PU层的肖式硬度为70°~80°shoreA;所述第一PU层的耐磨性为42~45mm;所述第一PU层回跳弹力为57%;所述第一PU层的滚动阻力为1%;所述第一PU层的抗拉强度40N/mm3;所述第一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20%;所述第一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5%;所述第二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二PU层的耐磨性为35~41mm;所述第二PU层回跳弹力为65%;所述第二PU层的滚动阻力为0.7%;所述第二PU层的抗拉强度46N/mm3;所述第二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625%;所述第二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2%。所述轮胎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相对现有结构的脚轮,具有滚动阻力小,耐磨性强,减震效果好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胎结构第二实施例包括:第二PU层套接在第一PU层外维;所述第一PU层的肖式硬度为70°~80°shoreA;所述第一PU层的耐磨性为42~45mm;所述第一PU层回跳弹力为57%;所述第一PU层的滚动阻力为1%;所述第一PU层的抗拉强度40N/mm3;所述第一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20%;所述第一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5%;所述第二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二PU层的耐磨性为35~41mm;所述第二PU层回跳弹力为65%;所述第二PU层的滚动阻力为0.7%;所述第二PU层的抗拉强度46N/mm3;所述第二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625%;所述第二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2%。所述轮胎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相对现有结构的脚轮,具有静音效果好,减震效果好,地面保护好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胎结构第三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在于,还包括第三PU层;所述第三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三PU层的耐磨性为39~45mm;所述第三PU层回跳弹力为42%;所述第三PU层的滚动阻力为0.9%;所述第三PU层的抗拉强度42N/mm3;所述第三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10%;所述第三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6%。所述第一PU层和第二PU层之间还设有第三PU层;或者,所述第一PU层和第二PU构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轮胎结构及脚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套接的环状的第一PU层和第二PU层;所述第一PU层的肖式硬度为70°~80°shoreA;所述第一PU层的耐磨性为42~45mm;所述第一PU层回跳弹力为57%;所述第一PU层的滚动阻力为1%;所述第一PU层的抗拉强度40N/mm3;所述第一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20%;所述第一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5%;所述第二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二PU层的耐磨性为35~41mm;所述第二PU层回跳弹力为65%;所述第二PU层的滚动阻力为0.7%;所述第二PU层的抗拉强度46N/mm3;所述第二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625%;所述第二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套接的环状的第一PU层和第二PU层;所述第一PU层的肖式硬度为70°~80°shoreA;所述第一PU层的耐磨性为42~45mm;所述第一PU层回跳弹力为57%;所述第一PU层的滚动阻力为1%;所述第一PU层的抗拉强度40N/mm3;所述第一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20%;所述第一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5%;所述第二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二PU层的耐磨性为35~41mm;所述第二PU层回跳弹力为65%;所述第二PU层的滚动阻力为0.7%;所述第二PU层的抗拉强度46N/mm3;所述第二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625%;所述第二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U层套接在所述第一PU层的外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U层套接在所述第二PU层的外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U层和第二PU层之间还设有第三PU层;所述第三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三PU层的耐磨性为39~45mm;所述第三PU层回跳弹力为42%;所述第三PU层的滚动阻力为0.9%;所述第三PU层的抗拉强度42N/mm3;所述第三PU层的断裂延伸率为510%;所述第三PU层的加压变形残余为16%。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U层和第二PU构成的环状结构的外维还设有第三PU层;所述第三PU层的肖式硬度为89°~95°shoreA;所述第三PU层的耐磨性为39~45mm;所述第三PU层回跳弹力为42%;所述第三PU层的滚动阻力为0.9%;所述第三PU层的抗拉强度42N/mm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奔点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