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全动舵面颤振模型弯扭支撑刚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3399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0:01
一种模拟全动舵面颤振模型弯扭支撑刚度的装置,舵面连接组件、轴承、转轴、弯曲弹簧片位于支撑板的前侧,扭转弹簧片位于支撑板的后侧;舵面根肋固定板的下方设有轴承,轴承固定于支撑板上并使轴承的轴线与舵面根肋固定板垂直,转轴固定于轴承的轴心,转轴上端与舵面根肋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的下端与弯曲弹簧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弯曲弹簧片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板上;舵面根肋固定板的另一端与解耦针固定,并使解耦针的端部由支撑板的上方到达支撑板的后侧,解耦针的端部与扭转弹簧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实现对全动舵面颤振模型进行弯曲支撑刚度和扭转支撑刚度的模拟,解决了风洞试验时全动舵面颤振模型弯扭刚度与实物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全动舵面颤振模型弯扭支撑刚度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动舵面颤振模型的风洞颤振模拟试验装置,尤其是一种模拟全动舵面颤振模型弯扭支撑刚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颤振是航空航天领域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在研究飞行器的全动舵面颤振问题时,需要根据动力相似律对其进行等效缩比,设计出舵面颤振模型,并对舵面颤振模型进行风洞颤振试验。在用CAE软件对飞行器全动舵面进行分析计算时,可以在其有限元模型中对其单独调整弯扭刚度,从而单独研究舵面的弯扭刚度对其模态和颤振的影响。但是在对于真实的颤振模型进行设计时,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会产生耦合效应,因此不能单独研究弯曲和扭转刚度对颤振模型的模态和颤振特性的影响,从而导致风洞试验时全动舵面颤振模型的弯扭刚度与实物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同时解决了风洞颤振试验时全动舵面颤振模型的弯扭耦合问题,并可单独研究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对全动舵面的颤振特性的模拟全动舵面颤振模型弯扭支撑刚度的装置。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模拟全动舵面颤振模型弯扭支撑刚度的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端通过支撑板固定有弯扭刚度模拟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拟全动舵面颤振模型弯扭支撑刚度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全动舵面颤振模型弯扭支撑刚度的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端通过支撑板(2)固定有弯扭刚度模拟机构;弯扭刚度模拟机构包括舵面连接组件(4)、轴承(5)、转轴(6)、弯曲弹簧片(7)、解耦针(8)及扭转弹簧片(9),并使舵面连接组件(4)、轴承(5)、转轴(6)、弯曲弹簧片(7)位于支撑板(2)的前侧,扭转弹簧片(9)固定于支撑板(2)的后侧;所述舵面连接组件(4)包括舵面根肋固定板(4a)及位于舵面根肋固定板(4a)两侧的舵面夹板(4b);舵面根肋固定板(4a)的下方设有轴承(5),轴承(5)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支撑板(2)上并使所述轴承(5)的轴线与舵面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全动舵面颤振模型弯扭支撑刚度的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上端通过支撑板(2)固定有弯扭刚度模拟机构;弯扭刚度模拟机构包括舵面连接组件(4)、轴承(5)、转轴(6)、弯曲弹簧片(7)、解耦针(8)及扭转弹簧片(9),并使舵面连接组件(4)、轴承(5)、转轴(6)、弯曲弹簧片(7)位于支撑板(2)的前侧,扭转弹簧片(9)固定于支撑板(2)的后侧;所述舵面连接组件(4)包括舵面根肋固定板(4a)及位于舵面根肋固定板(4a)两侧的舵面夹板(4b);舵面根肋固定板(4a)的下方设有轴承(5),轴承(5)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支撑板(2)上并使所述轴承(5)的轴线与舵面根肋固定板(4a)垂直;转轴(6)插接固定于轴承(5)的轴心,转轴(6)的上端通过法兰(11)与舵面根肋固定板(4a)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6)的下端与弯曲弹簧片(7)的一端固定连接,弯曲弹簧片(7)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卫陈香言白瑜光路涛骏胡典侠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