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825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道工程的维修及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的外侧设置间隔布置有两块边墙加厚块,两块所述边墙加厚块布置于所述地道变形缝的两侧,且两块边墙加厚块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既有地道变形缝相对齐,在两块所述边墙加厚块之间设置有止水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避免破坏地道结构的既有边墙,不影响交通;2)工艺适用性强,对于地道类结构,如下穿立交桥的框架箱身、U槽等均适用;3)由于中埋式止水带在混凝土边墙浇筑施工已预埋好,质量更加有保证;4)施工简单、经济,对环境污染小;5)在地道工程变形缝漏水的维修与施工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工程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道工程的维修及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特别适用于地道结构的既有变形缝中埋式止水带发生损坏失效需要进行永久性修复的情况。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交通的而发展,下穿立交桥越来越多,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华东、华南地区,地道结构变形缝处的漏水情况非常普遍,甚至发生流沙等情况,危及道路安全。针对这种情况,现有技术中常对变形缝进行封堵,但这种解决办法只能解决一时的渗漏问题,却会使变形缝失去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对地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通过在地道既有变形缝外侧设置与其连通的新变形缝并且对新变形缝进行止水,实现对地道变形缝的止水补强。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既有地道变形缝位于地道结构的边墙之间,所述边墙设置在地道结构的底板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的外侧设置间隔布置有两块边墙加厚块,两块所述边墙加厚块布置于所述地道变形缝的两侧,且两块边墙加厚块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既有地道变形缝相对齐,在两块所述边墙加厚块之间设置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包括预埋于两块所述边墙加厚块之间的中埋式止水带以及贴于两块所述边墙加厚块的外侧表面之间的外贴式止水带。所述边墙加厚块通过植筋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边墙外侧。所述边墙加厚块的高度与所述地道变形缝的高度相吻合适配,且延伸至所述地道结构的底板。本技术的优点是:1)避免破坏地道结构的既有边墙,不影响交通;2)工艺适用性强,对于地道类结构,如下穿立交桥的框架箱身、U槽等均适用;3)由于中埋式止水带在混凝土边墙浇筑施工已预埋好,质量更加有保证;4)施工简单、经济,对环境污染小;5)在地道工程变形缝漏水的维修与施工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工程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2所示,图中标号1-9分别表示为:地道边墙1、地道底板2、既有变形缝3、边墙加厚块4、水平向植筋5、中埋式止水带6、外贴式止水带7、新变形缝8、竖直向植筋9。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设置在既有变形缝3的位置处,既有变形缝3位于地道边墙1之间用于防止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地道边墙1产生变形而导致的开裂和破坏。地道边墙1位于地道底板2上构成完整的地道结构。结合图1和图2所示,补强结构包括两块边墙加厚块4,两块边墙加厚块4均位于既有的地道边墙1的外侧。两块边墙加厚块4间隔布置,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新变形缝8。新变形缝8与既有变形缝3相对齐,相当于将既有变形缝3接长。此时,既有变形缝3的渗水可从新变形缝8处渗出。在两块边墙加厚块4的中部之间设置有中埋式止水带6和外贴式止水带7,用于对新变形缝8进行双重止水,此时既有变形缝3所渗出的地下水在新变形缝8处完成封堵,从而实现对既有变形缝3的止水补强,无需凿除地道边墙1,避免对既有地道结构产生破坏,影响地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止水补强结构在施工时,包括如下步骤:1)在地道边墙1的外侧、既有变形缝3的两侧植入水平向植筋3和竖直向植筋9,并在水平向植筋3上固定中埋式止水带6。2)在水平向植筋3和竖直向植筋9处现浇混凝土形成两块边墙加厚块4,保证两块边墙加厚块4之间的间隙所形成的新变形缝8与既有变形缝3相对齐。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边墙加厚块4的强度)达到要求后,在两块边墙加厚块4的外侧表面之间设置外贴式止水带7,从而实现新变形缝8处的双重止水。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边墙加厚块4的高度与既有变形缝3的高度相吻合适配,保证既有变形缝3处所渗出的地下水均能从两块边墙加厚块4之间的间隙所形成的新变形缝8处渗出。为了能进一步提高边墙加厚块4的强度,边墙加厚块4的延伸至地道底板2处,同时还能起到加强既有地道结构的作用。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既有地道变形缝位于地道结构的边墙之间,所述边墙设置在地道结构的底板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的外侧设置间隔布置有两块边墙加厚块,两块所述边墙加厚块布置于所述地道变形缝的两侧,且两块边墙加厚块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既有地道变形缝相对齐,在两块所述边墙加厚块之间设置有止水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既有地道变形缝位于地道结构的边墙之间,所述边墙设置在地道结构的底板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的外侧设置间隔布置有两块边墙加厚块,两块所述边墙加厚块布置于所述地道变形缝的两侧,且两块边墙加厚块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既有地道变形缝相对齐,在两块所述边墙加厚块之间设置有止水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道变形缝处止水的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勇张蓓雯宋广林陈怀智代汉超仝波柴永飞李鑫阮白一王晓平王一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