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802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声器,包括筒体,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的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筒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分别设置有流孔,所述第一隔板与筒体之间形成第一隔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二隔腔,所述第二隔板与筒体之间形成第三隔腔,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锥形减压腔,所述锥形减压腔的外锥面上设置有螺旋片,所述锥形减压腔的锥壁上设置有流孔,所述锥形减压腔的外侧套接有集尘管,所述集尘管连接有分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提高消声性能,对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消声,可减少噪音污染且排气阻力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消声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繁荣,社会现代化以及汽车工业和城市交通的发展,我国机动车辆的拥有量日益增加,但在机动车辆的行驶中,发动机的排气噪音和排放污染是非常高的,为降低噪音和减少排放污染,在机动车辆上都设置有消声装置。但目前常见的各种原理的消声器全频噪音消声效果差,而且经过消声处理的气体中还含有大量的粒状物、絮状物、油水混合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直接危害着生态环境,且安装的消声装置在减少噪声的同时也增加了排气阻力,增加了压力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消声性能,对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消声,可减少噪音污染且排气阻力小的消声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声器,包括筒体,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的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筒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分别设置有流孔,所述第一隔板与筒体之间形成第一隔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二隔腔,所述第二隔板与筒体之间形成第三隔腔,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锥形减压腔,所述锥形减压腔的外锥面上设置有螺旋片,所述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消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声器,包括筒体,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分别设置有流孔,所述第一隔板与筒体之间形成第一隔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二隔腔,所述第二隔板与筒体之间形成第三隔腔,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锥形减压腔,所述锥形减压腔的外锥面上设置有螺旋片,所述锥形减压腔的锥壁上设置有流孔,所述锥形减压腔的外侧套接有集尘管,所述集尘管连接有分流管,所述进气管、锥形减压腔、集尘管均设置在第一隔腔内,所述分流管贯穿第二隔板至第三隔腔内设置,所述排气管贯穿第二隔板、第一隔板设置,所述分流管、排气管位于第二隔腔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声器,包括筒体,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分别设置有流孔,所述第一隔板与筒体之间形成第一隔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第二隔腔,所述第二隔板与筒体之间形成第三隔腔,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锥形减压腔,所述锥形减压腔的外锥面上设置有螺旋片,所述锥形减压腔的锥壁上设置有流孔,所述锥形减压腔的外侧套接有集尘管,所述集尘管连接有分流管,所述进气管、锥形减压腔、集尘管均设置在第一隔腔内,所述分流管贯穿第二隔板至第三隔腔内设置,所述排气管贯穿第二隔板、第一隔板设置,所述分流管、排气管位于第二隔腔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有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数量最少为2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上流孔的孔面积总和大于排气管上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尧堂朱晟斌曾敏芳傅伟辉董波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欧仑催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