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68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以体积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组分A:复合酶100份,稳定剂10‑15份,渗透剂2‑7份,螯合剂5‑9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20‑30份,脂肪醇硫酸酯10‑18份;组分B:曲霉酸蛋白酶40‑60份,角质酶30‑50份,植酸10‑17份,稳定剂10‑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的使用方法。该除杂剂可以有效的去除羊毛原毛中的羊毛脂以及植物性杂质,除杂效率高,效果好。并且,该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助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
技术介绍
羊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饲养环境的关系,羊毛中含有大量的矿物性和植物性杂质,例如沙土、草质等;另外,羊毛上还会附有羊在生长过程中排泄的汗、油脂、皮屑或粪便等。因此,羊毛原毛在进行纺织加工前需要进行洗毛处理,洗除杂质,洗毛质量的好坏对后续加工有显著影响。洗净毛表面残余污染物含量会影响洗净毛白度、染色性能以及牵伸纺性能等;洗净毛松散度和损伤度会影响洗净毛的梳理、纺纱以及织造性能等。洗毛过程中关键的步骤在于去除羊毛脂和植物性杂质,羊毛脂去除后粘附在上面的沙土污垢也会从羊毛上脱离,但是羊毛脂较难以被皂化。常规的去除羊毛脂的方法主要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洗涤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羊毛容易被润湿,之后表面活性剂分子渗透到羊毛污垢的缝隙中削弱羊毛脂污垢层与毛纤维的结合力,并将羊毛脂污垢层破坏分散成胶体大小的微粒,在热和机械作用下使油污杂质从毛纤维上剥离。但是,该方法容易损伤羊毛结构,用水量较大容易造成污染,而且清洁效果有限。羊毛中的植物性杂质多与羊毛缠结的较紧,难以去除,如若植物性杂质去除不干净将会给许多工序带来麻烦,例如纺纱时造成纱线条干不匀,断头增加;染色时不吸色,造成染疵影响成品外观质量。因此植物性杂质必须在初加工时尽可能的去除干净。目前生产中去除草杂一般采用碳化法,利用无机强酸将植物性杂质形成脆弱的水解纤维素,经碾碎除去。在碳化处理过程中会对羊毛纤维造成较大的伤害。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能够有效催化化学反应的进程。酶类似其他催化剂参加反应的中间过程,但最后并不消耗,通常这个催化反应的过程称为“酶促反应”过程。酶的催化性质特殊,有着其他催化剂不可比拟的优点。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植物杂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羊毛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因此可以利用酶催化反应高度专一性的特点,针对性的去除羊毛脂和植物性杂质。况且,酶促反应中使用很小的用量就能发挥突出的催化效能,同时酶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安全无毒害,能完全生物降解,绿色环保。中国专利CN201611206589.6公开了一种羊毛原毛天然杂质去除剂,涉及羊毛加工
,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预糊化淀粉5-10份、改性聚氧化乙烯2-4份、β-环状糊精2-4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1-2份、羊毛醇1-2份、葡萄糖酸钠1-2份、椰子粉0.5-1份、聚乙烯醇树脂0.5-1份、小苏打粉0.5-1份、磷酸二氢钠0.3-0.5份、N-羟甲基丙烯酰胺0.1-0.3份、水100-150份。该专利技术所制去除剂可有效去除天然杂质,并且不会对羊毛原毛的羊毛纤维造成损伤,保证原毛的柔软度和蓬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该除杂剂可以有效的去除羊毛原毛中的羊毛脂以及植物性杂质,除杂效率高,效果好。并且,该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使用寿命较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的使用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以体积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组分A:复合酶100份,稳定剂10-15份,渗透剂2-7份,螯合剂5-9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20-30份,脂肪醇硫酸酯10-18份;组分B:曲霉酸蛋白酶40-60份,角质酶30-50份,植酸10-17份,稳定剂10-15份;所述复合酶包括以下组分: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质素降解酶,脂肪酶,漆酶;所述稳定剂包括以下组分:氯化钠,氯化镁,甘油,山梨醇,壳聚糖。优选的,所述复合酶中包括酶活力为300U/mL-4000U/mL的纤维素酶,酶活力为500U/mL-20000U/mL的果胶酶,酶活力为600U/mL-10000U/mL的木质素降解酶,酶活力为2000U/mL-30000U/mL的脂肪酶,酶活力为3000U/mL-20000U/mL的漆酶。优选的,所述稳定剂各组分的使用量为,以重量份数计:氯化钠15-23份,氯化镁18-27份,甘油15-30份,山梨醇5-9份,壳聚糖7-9份。优选的,所述组分B中曲霉酸蛋白酶酶活力为20U/mL-300U/mL,角质酶酶活力为400U/mL-2000U/mL。优选的,所述渗透剂为快速渗透剂T和平平加的混合物。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A组分用水稀释,调节pH为7-7.5,调节温度为35-45℃,将用清水冲洗过的羊毛原毛浸泡于其中,并超声波处理1-2h,之后用水冲洗,烘干;(2)将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B组分用水稀释,调节pH为7-7.5,调节温度为35-45℃,将步骤(1)处理过的羊毛纤维浸泡于其中,浸泡45-60min,之后取出用水冲洗,烘干。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A组分的稀释比例为A组分与水的体积比为1:10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B组分的稀释比例为B组分与水的体积比为1:10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质素降解酶分解羊毛中的植物性杂质,使植物性杂质被分解,易于从羊毛原毛中脱落,使植物性杂质与羊毛的结节分开,并不会对羊毛纤维造成伤害。利用脂肪酶,漆酶分解羊毛上的油脂,使其可以与水中的螯合剂结合,从而从羊毛上剥离。曲霉酸蛋白酶,角质酶可以去除羊毛表面的蛋白质类杂质,提高羊毛纤维的色泽光亮度,同时可以提高羊毛纤维的蓬松度。由于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容易被蛋白酶损伤,本申请利用植酸络合曲霉酸蛋白酶,角质酶,使得酶活力受到限制,从而保护羊毛纤维不被损伤。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不会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以体积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组分A:复合酶100份,稳定剂10份,渗透剂2份,螯合剂5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20份,脂肪醇硫酸酯10份;组分B:曲霉酸蛋白酶40份,角质酶30份,植酸10份,稳定剂10份;组分B中曲霉酸蛋白酶酶活力为20U/mL,角质酶酶活力为400U/mL。复合酶中包括酶活力为300U/mL的纤维素酶,酶活力为500U/mL的果胶酶,酶活力为600U/mL的木质素降解酶,酶活力为2000U/mL的脂肪酶,酶活力为3000U/mL的漆酶。稳定剂各组分的使用量为,以重量份数计:氯化钠15份,氯化镁18份,甘油15份,山梨醇5份,壳聚糖7份。渗透剂为快速渗透剂T和平平加的混合物。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A组分用水稀释,A组分与水的体积比为1:100,调节pH为7,调节温度为35℃,将用清水冲洗过的羊毛原毛浸泡于其中,并超声波处理1h,之后用水冲洗,烘干;(2)将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B组分用水稀释,B组分与水的体积比为1:100,调节pH为7,调节温度为35℃,将步骤(1)处理过的羊毛纤维浸泡于其中,浸泡45min,之后取出用水冲洗,烘干。羊毛纤维经处理后杂质含量低于99%,且羊毛纤维蓬松柔软。实施例2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以体积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组分A:复合酶100份,稳定剂15份,渗透剂7份,螯合剂9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其特征在于:以体积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组分A:复合酶100份,稳定剂10‑15份,渗透剂2‑7份,螯合剂5‑9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20‑30份,脂肪醇硫酸酯10‑18份;组分B:曲霉酸蛋白酶40‑60份,角质酶30‑50份,植酸10‑17份,稳定剂10‑15份;所述复合酶包括以下组分: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质素降解酶,脂肪酶,漆酶;所述稳定剂包括以下组分:氯化钠,氯化镁,甘油,山梨醇,壳聚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其特征在于:以体积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组分A:复合酶100份,稳定剂10-15份,渗透剂2-7份,螯合剂5-9份,椰子油酰单乙醇胺20-30份,脂肪醇硫酸酯10-18份;组分B:曲霉酸蛋白酶40-60份,角质酶30-50份,植酸10-17份,稳定剂10-15份;所述复合酶包括以下组分: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质素降解酶,脂肪酶,漆酶;所述稳定剂包括以下组分:氯化钠,氯化镁,甘油,山梨醇,壳聚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酶中包括酶活力为300U/mL-4000U/mL的纤维素酶,酶活力为500U/mL-20000U/mL的果胶酶,酶活力为600U/mL-10000U/mL的木质素降解酶,酶活力为2000U/mL-30000U/mL的脂肪酶,酶活力为3000U/mL-20000U/mL的漆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酶类羊毛纤维除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各组分的使用量为,以重量份数计:氯化钠15-23份,氯化镁18-27份,甘油15-30份,山梨醇5-9份,壳聚糖7-9份。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凯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