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51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包括:机架;至少一条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机架上,且该导轨能够让U型管在其上滑动;排位模块,所述排位模块活动设置于导轨的一侧,所述排位模块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拨杆,所述拨杆能够插入两相邻U型管之间并推动两相邻U型管相互背离移动以调整U型管的间距;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排位模块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排位模块上的拨杆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的排位方式替代了将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了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效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同时排位的质量也得以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换热器的生产的过程中,将U型管进行排位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排位是质量和效率,影响着换热器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的来给U型管进行排位,这样的排位方式效率低下,劳动成本较高,质量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准确而快捷地给换热器的U型管进行排位的排位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包括:机架;至少一条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机架上,且该导轨能够让U型管在其上滑动;排位模块,所述排位模块活动设置于导轨的一侧,所述排位模块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拨杆,所述拨杆能够插入两相邻U型管之间并推动两相邻U型管相互背离移动以调整U型管的间距;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排位模块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排位模块上的拨杆移动。在本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排位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间距梳理装置,所述间距梳理装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具有一敞口的内腔;拨杆,所述拨杆包括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活动设置于主框架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均有一端延伸至主框架的内腔外部;弹性件,该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之间,且该弹性件能够推动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相互远离。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距梳理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主框架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上均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从主框架侧壁上的通孔中穿出并延伸至主框架外部,其中,相邻的间距梳理装置上相互朝向的侧壁上伸出来的顶杆相互抵接。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间距梳理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邻的间距梳理装置之间通过连接装置活动连接,所述间距梳理装置能够通过连接装置拉动相邻的间距梳理装置与其同向移动。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具有一滑槽,所述间距梳理装置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能够嵌入滑槽中并被连接杆拉动的拉块。给U型管进行排位前,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排位的过程中,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间距梳理装置上的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插入两U型管之间,然后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有间距梳理装置均沿着与导轨平行的方向移动,直到导轨上的U型管排列到合适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在弹性件上弹力的作用下,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始终紧贴于其所抵靠的U型管上并给U型管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以保证排位的质量。为了利于排位装置的移动,所述导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活动安装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能够在第一滑轨上滑动以接近或远离导轨,所述滑动底座上设置有与导轨平行的第二滑轨,所述排位模块活动安装于第二滑轨上。在本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活塞缸,所述第一活塞缸的活塞杆连接于滑动底座上,通过驱动滑动底座沿着第一滑轨滑动以推动排位模块靠近或远离导轨;第二活塞缸,所述第二活塞缸的活塞杆连接于排位模块上,以驱动排位模块沿着第二滑轨滑动。在本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相互平行的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和右半部之间能够架设U型管。作为上述实施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左半部和/或右半部上活动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能够在相应的左半部或右半部上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架设于导轨上的U型管;所述左半部和/或右半部与设置于其上的压板之间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能够让U型管上的焊环嵌入其中以防止U型管向上脱出。所述压板逐渐靠近放置于导轨上的U型管时,U型管上的焊环逐渐地嵌入到导向槽中。为了便于在排位完成后将U型管取出,所述导轨的下方设置有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能够将架设于导轨上的U型管向上顶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采用自动化的排位方式替代了将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了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效率,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同时排位的质量也得以保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工作位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工作位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三工作位置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四工作位置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导轨的截面图。图9是本技术中两相邻间距梳理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中三个间距梳理装置安装在一起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包括:机架1至少一条导轨2,排位模块和驱动装置。所述导轨2设置于机架1上,且该导轨2能够让U型管在其上滑动;所述排位模块活动设置于导轨2的一侧,所述排位模块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拨杆302,所述拨杆302能够插入两相邻U型管之间并推动两相邻U型管相互背离移动以调整U型管的间距;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排位模块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排位模块上的拨杆302移动。该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机架1上,也可以安装在机架1之外的地面上。参照图1和图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排位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间距梳理装置3,所述间距梳理装置3包括:主框架301、拨杆302以及弹性件305。所述主框架301具有一敞口的内腔;所述拨杆302包括第一拨杆303和第二拨杆304,所述第一拨杆303与第二拨杆304活动设置于主框架301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拨杆303与第二拨杆304均有一端延伸至主框架301的内腔外部;该弹性件305设置于所述第一拨杆303与第二拨杆304之间,且该弹性件305能够推动第一拨杆303与第二拨杆304相互远离。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排位模块上的一拨杆303与第二拨杆304能够插入相邻的U型管之间,然后,所述第一拨杆303和第二拨杆304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以推动两相邻的U型管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到U型管之间的间距达到要求为止。为了将所述第一拨杆303和第二拨杆304稳定地安装于主框架301上并能够实现它们的功能,所述主框架304的内腔中设置有一条与第一拨杆303垂直的滑槽,相应地,所述第一拨杆303上固定设置有与该滑槽配合的滑块。这样一来,所述第一拨杆303可以在主框架301中滑动,同时,滑块与滑槽的卡合可以防止所述第一拨杆303从主框架301的开口处脱出。相应地,所述第二拨杆304上也固定地设置一个与所述滑槽配合使用的滑块。当然,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第一拨杆303和第二拨杆304安装于主框架301上并实现它们的功能。所述第一拨杆303和第二拨杆304均铰接于所述主框架301上,所述第一拨杆303和第二拨杆304的枢转轴均位于它们的中部,且所述弹性件305作用于第一拨杆303和第二拨杆304上位于主框架301内部的一端。参照图10,作为这上述实施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间距梳理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主框架301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拨杆303与第二拨杆304上均连接有顶杆306,所述顶杆306从主框架301侧壁上的通孔中穿出并延伸至主框架301外部,其中,相邻的间距梳理装置3上相互朝向的侧壁上伸出来的顶杆306相互抵接。相邻的间距梳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至少一条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机架上,且该导轨能够让U型管在其上滑动;排位模块,所述排位模块活动设置于导轨的一侧,所述排位模块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拨杆,所述拨杆能够插入两相邻U型管之间并推动两相邻U型管相互背离移动以调整U型管的间距;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排位模块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排位模块上的拨杆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至少一条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于机架上,且该导轨能够让U型管在其上滑动;排位模块,所述排位模块活动设置于导轨的一侧,所述排位模块上至少设置有一组拨杆,所述拨杆能够插入两相邻U型管之间并推动两相邻U型管相互背离移动以调整U型管的间距;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排位模块相连接并能够驱动排位模块上的拨杆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位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间距梳理装置,所述间距梳理装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具有一敞口的内腔;拨杆,所述拨杆包括第一拨杆和第二拨杆,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均活动设置于主框架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均有一端延伸至主框架的内腔外部;弹性件,该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之间,且该弹性件能够推动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相互远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梳理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主框架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拨杆与第二拨杆上均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从主框架侧壁上的通孔中穿出并延伸至主框架外部,其中,相邻的间距梳理装置上相互朝向的侧壁上伸出来的顶杆相互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U型管的排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梳理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相邻的间距梳理装置之间通过连接装置活动连接,所述间距梳理装置能够通过连接装置拉动相邻的间距梳理装置与其同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爱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