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置物架及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33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置物架,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置物架本体,与固定结构转动连接;磁力吸附结构,安装在置物架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通过转动置物架本体可以实现置物架的使用和收纳,磁力吸附结构方便了置物架的收纳,无需在另设收纳固定装置,减少了附加结构,增加了外观的整洁性;同时又将置物面层安装在主体框架内,置物面层的边缘不易磨损,克服了统型包间织网易磨损、限位卡易失效的缺点,增强了置物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效果良好,设置了磁力吸附结构,通过磁力吸附的固定方式,减少了外露的固定件,还具有功能稳定性,使得外观整洁美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含折叠置物架的车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置物架及车厢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工具内装领域,涉及一种折叠置物架,还涉及一种安装有所述折叠置物架的车厢。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乘客的需求逐渐增多,长距离的卧铺动车组被广大乘客认同。这种夕发朝至的高速卧铺动车组,具有运行速度快、乘坐舒适等优点,市场前景巨大。现有的统型卧铺上采用的折叠置物架,主体部位由铝管拉伸而成,下部设有限位止挡,能够在90°时保持使用状态;顶部设有限位卡,能够在非使用状态时保持与墙体贴合,不脱落。折叠置物架,采用织网包裹覆盖,通过缠绕铝管的方式固定。现有的统型卧铺包间上使用的这种折叠置物架,造型能力差,不美观,织网与铝管的缠绕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损;底部的限位止挡,在使用后期,由于变形和磨损,经常性出现置物架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置物架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置物架,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置物架本体,与所述固定结构转动连接;磁力吸附结构,安装在所述置物架本体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置物架本体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限制置物架本体在极限位置内转动;进一步,所述极限位置分别为置物架本体折叠状态的位置和张开状态的位置。进一步,所述置物架本体包括:包括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所述正面为形成所述折叠置物架用于放置物品的表面;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外侧形成置物架本体的外形,其内侧围成置物架本体的置物区域;以及置物面层,所述置物面层安装在置物区域内,所述置物面层的边缘可拆卸的安装在主体框架内。进一步,所述置物架本体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所述置物架本体的活动端位于固定结构的上方,所述磁力吸附结构安装于置物架本体的活动端的正面,所述交通工具上安装有与磁力吸附结构位置相匹配的含铁配合件。进一步,所述置物架本体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所述置物架本体的活动端位于固定结构的下方,所述磁力吸附结构安装于置物架本体的活动端的背面,所述交通工具上安装有与磁力吸附结构位置相匹配的含铁配合件。进一步,所述磁力吸附结构为磁铁。进一步,所述置物架本体安装磁力吸附结构的部分向外延伸形成突台,所述磁力吸附结构嵌设在突台上。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通过转轴与固定结构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位于正面,所述第二框架位于背面;所述第一框架或/和第二框架内设有固定置物面层边缘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座,所述置物面层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可与所述卡座相卡合的卡扣,所述卡扣和卡座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厢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厢,包括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内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为所述折叠置物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置物架本体,与所述固定结构转动连接;磁力吸附结构,安装在所述置物架本体上。本技术结构稳定,通过转动置物架本体可以实现置物架的使用和收纳,磁力吸附结构方便了置物架的收纳,无需在另设收纳固定装置,减少了附加结构,增加了外观的整洁性;同时又将置物面层安装在主体框架内,置物面层的边缘不易磨损,克服了统型包间织网易磨损、限位卡易失效的缺点,增强了置物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整体效果良好,设置了磁力吸附结构,通过磁力吸附的固定方式,减少了外露的固定件,还具有功能稳定性,使得外观整洁美观。突台的设置,为磁力吸附结构提供了安装的空间,同时相对于主体框架向外突出的这一结构,使得依靠磁力吸附的区域变小,从而主体框架与预设有含铁的配合件相接触的区域变小,接触时产生的碰撞区域变小,从而起到对整个结构的减震的作用;而且,由于突台相对于主体框架向外伸出的距离,与固定结构相对于主体框架的距离可以相同,使整体的美观性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I区域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5中III区域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6中IV区域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7中II区域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技术去掉置物面层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去掉置物面层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至图1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置物架,包括:固定结构2,用于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置物架本体1,与所述固定结构2转动连接;磁力吸附结构3,安装在所述置物架本体1上。本技术符合模块化设计理念,所包括的固定结构2、置物架本体1、磁力吸附结构3,不仅单个结构的组装快捷,集成一个完整的折叠置物架也无需太多繁琐的步骤,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满足集成化生产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便,占用空间少,操作者在需要打开折叠置物架时,仅需转动置物架本体1的活动端,即可轻易打开,在无需使用折叠置物架时,再次转动置物架本体1的活动端,即可轻易关闭。本技术创造性的在置物架本体1上设置了磁力吸附结构3,去掉了现有的置物架在折叠时需要安装的限位卡,克服了统型包间织网易磨损、限位卡易失效的缺点,增强了置物架本体1的使用寿命。具体的,如图9所示,所述置物架本体1上设有限位机构13,所述限位机构13限制置物架本体1在极限位置内转动;所述极限位置分别为置物架本体1折叠状态的位置和张开状态的位置。优选的,所示限位机构13可以为预先设置在置物架本体1上的限位板,所示限位板可以与置物架本体1一体成型,也可以另外加设在置上物架本体1以作为限定置物架本体1运动的结构,当然,所述限位机构13也可以安装在限位机构13上,同样可以为限位板或者其他可以起到限定置物架本体1运动的装置,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制,其宗旨未脱离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置物架本体1包括:包括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所述正面为形成所述折叠置物架用于放置物品的表面;主体框架11,所述主体框架11外侧形成置物架本体1的外形,其内侧围成置物架本体1的置物区域;以及置物面层12,所述置物面层12安装在置物区域内,所述置物面层的边缘可拆卸的安装在主体框架内。优选的,所述主体框架11的形状为梯形,所述主体框架11较长的底边与固定结构2转动连接,主体框架11的活动边为较短的底边。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架1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所述主体框架11的形状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均能够实现本申请中放置物品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架本体1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所述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折叠置物架及车厢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置物架,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安装在所述交通工具上;置物架本体,与所述固定结构转动连接;磁力吸附结构,安装在所述置物架本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置物架,应用于交通工具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安装在所述交通工具上;置物架本体,与所述固定结构转动连接;磁力吸附结构,安装在所述置物架本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叠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本体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限制置物架本体在极限位置内转动;所述极限位置分别为置物架本体折叠状态的位置和张开状态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折叠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本体包括:包括正面和与正面相对的背面;所述正面为形成所述折叠置物架用于放置物品的表面;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外侧形成置物架本体的外形,其内侧围成置物架本体的置物区域;以及置物面层,所述置物面层安装在置物区域内,所述置物面层的边缘可拆卸的安装在主体框架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折叠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本体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时,所述置物架本体的活动端位于固定结构的上方,所述磁力吸附结构安装于置物架本体的活动端的正面,所述交通工具上安装有与磁力吸附结构位置相匹配的含铁配合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折叠置物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鹏熊剑春王沫丁立卿石守东王砚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