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结构及承重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06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腐结构及承重墙,包括:基材防腐层和表面隔离层;基材防腐层与表面隔离层之间设置有树脂保护层,树脂保护层内设置有立体增强纤维网;表面隔离层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聚苯乙烯防腐层和有机硅防腐涂料层,聚苯乙烯防腐层与树脂保护层连接;聚苯乙烯防腐层和有机硅防腐涂料层的厚度均为150-180μm。基于以上多层防腐保护结构,有效将基材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达到防腐效果。并且,对于化学或力学因素的性能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腐结构有很强的抵抗作用,能够为金属基材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腐结构及承重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腐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腐结构及承重墙。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关注自然资源的不断消耗,人们也不断提高了对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保护意识,开始重视对生活各个方面的能源节约。在建筑构建方面,钢结构已经是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基础建材。而很多户外产品和建筑都采用钢结构,长期处于户外的钢结构很容易出现腐蚀现象。钢结构遭受腐蚀后就会影响其结构稳定性甚至失效,这对建筑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存在极大的隐患。并且,受到腐蚀的钢结构需要及时维护更换,无疑增加了建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也增加了资源的消耗,不符合现下节约能源和环保要求。为此,需要对钢结构进行防腐处理。但是现有技术中对钢结构的防腐处理大多采用的对钢结构表面的防腐涂层处理,防腐结构过于简单,无法起到更为有效的保护效果。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腐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结构表面的防腐结构过于简单,无法起到有效的保护效果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承重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承重墙的钢结构表面的防腐结构过于简单,无法起到有效的保护效果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腐结构,包括:基材防腐层和表面隔离层;所述基材防腐层与所述表面隔离层之间设置有树脂保护层,所述树脂保护层内设置有立体增强纤维网;所述表面隔离层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聚苯乙烯防腐层和有机硅防腐涂料层,所述聚苯乙烯防腐层与所述树脂保护层连接;所述聚苯乙烯防腐层和所述有机硅防腐涂料层的厚度均为150-180μm。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立体增强纤维网包括水平上层网、水平下层网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层网和所述下层网之间的波浪线网;所述波浪线网与所述水平上层网和所述水平下层网之间形成有网孔。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材防腐层与所述基材之间设置有金属底漆层,所述金属底漆层主要成分为水分散环氧树脂乳液、水溶性氨基树脂以及活性增韧剂,且所述金属底漆层的厚度为10-60μm。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机硅防腐涂料层包括有机硅树脂和固化剂,所述有机硅树脂和所述固化剂的重量比为4:1;所述基材防腐层的厚度为150-180μm。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网孔内填充有石墨烯增强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石墨烯为鳞片状或粉末状,且所述石墨烯与所述聚氨酯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50~6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材防腐层由还原剂和有机纳米材料组成,所述还原剂和所述有机纳米材料的重量比为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表面隔离层的上涂覆有纳米保护层,所述纳米保护层的厚度为350-450nm。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重墙,包括金属墙体,所述金属墙体的外侧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腐结构。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墙体包括若干块相互拼接的钢结构块,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结构块之间通过锁边咬合,并通过螺钉加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螺钉上附有镀锌层,所述镀锌层表面附有钝化层;所述镀锌层厚度为5-12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腐结构及承重墙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腐结构及承重墙,其中,防腐结构包括多层防腐结构层,主要包括基材防腐层和表面隔离层,在基材防腐层和表面隔离层之间设置有树脂保护层,基材防腐层与金属基材接触,对基材起到第一层的初步保护,也为其后的保护层提供成型基础。表面隔离层位于防腐结构的最外层,用于与大气和外界环境接触,有效将基材、防腐结构等防腐结构内层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达到防腐效果。位于基材防腐层与表面隔离层之间的树脂保护层能够有效提高整个防腐结构的耐热、防潮、吸震、绝缘等性能,立体增强纤维网的结构有效提高了防腐结构的强度,对于化学或力学因素的性能变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腐结构有很强的抵抗作用,能够为金属基材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腐机构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重墙中金属墙体的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基材;2-金属底漆层;3-基材防腐层;4-树脂保护层;5-聚苯乙烯防腐层;6-有机硅防腐涂料层;7-纳米保护层;8-钢结构;81-第一弯折板;82-第二弯折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现有技术中,很多户外建筑物都会采用金属结构,金属结构强度高且建造方便,但是金属结构长期暴露在大气环境中,非常容易腐蚀生锈。遭受腐蚀生锈的金属结构强度会受到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所以需要对金属结构实施完善合理的维护与更换,这样的操作必然消耗资源,且提高了建筑物的建造成本,不利于金属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请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腐结构,用于对金属基材1提供保护,包括:基材防腐层3和表面隔离层;基材防腐层3与表面隔离层之间设置有树脂保护层4,树脂保护层4内设置有立体增强纤维网;表面隔离层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聚苯乙烯防腐层5和有机硅防腐涂料层6,聚苯乙烯防腐层5与树脂保护层4连接;聚苯乙烯防腐层5和有机硅防腐涂料层6的厚度均为150-180μm。基材防腐层3用于与金属基材1接触,设置在金属基材1的外表,对基材1起到第一层的初步保护,也为其后的保护层提供成型基础。表面隔离层位于防腐结构的最外层,用于与大气和外界环境接触,有效将基材1、防腐结构等防腐结构内层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达到防腐效果。位于基材防腐层3与表面隔离层之间的树脂保护层4能够有效提高整个防腐结构的耐热、防潮、吸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腐结构及承重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防腐层和表面隔离层;所述基材防腐层与所述表面隔离层之间设置有树脂保护层,所述树脂保护层内设置有立体增强纤维网;所述表面隔离层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聚苯乙烯防腐层和有机硅防腐涂料层,所述聚苯乙烯防腐层与所述树脂保护层连接;所述聚苯乙烯防腐层和所述有机硅防腐涂料层的厚度均为150-180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防腐层和表面隔离层;所述基材防腐层与所述表面隔离层之间设置有树脂保护层,所述树脂保护层内设置有立体增强纤维网;所述表面隔离层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聚苯乙烯防腐层和有机硅防腐涂料层,所述聚苯乙烯防腐层与所述树脂保护层连接;所述聚苯乙烯防腐层和所述有机硅防腐涂料层的厚度均为150-180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增强纤维网包括水平上层网、水平下层网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层网和所述下层网之间的波浪线网;所述波浪线网与所述水平上层网和所述水平下层网之间形成有网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内填充有石墨烯增强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石墨烯为鳞片状或粉末状,且所述石墨烯与所述聚氨酯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50~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防腐涂料层包括有机硅树脂和固化剂,所述有机硅树脂和所述固化剂的重量比为4:1;所述基材防腐层的厚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崇双钟承刚石磊李军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精正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