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069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用于将位于楼面下方的承重墙托换为框架承重结构,该结构包括撑设于楼面下方的承力点处的框架柱组件、凿设于承重墙内,紧靠楼面下方并沿梁的长度方向分散布置的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卡设于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中的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件、梁浇筑模具、以及设置于两个梁支撑件之间并将梁浇筑模具的容纳空间的上方与外界联通的混凝土浇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不必在承重墙附近设置大量的临时支撑,减少施工工序,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改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建筑使用空间、功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致有相当数量的老旧建筑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要,而必须进行加固设计和改造。例如要求将原小开间办公室或宿舍改造为大空间的餐厅或会议室等。 现有老旧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大多为砖混结构,在加固改造中普遍涉及到承重墙体的拆除和采取托换梁来承担原来墙体所受到的荷载作用,这种改造施工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上部墙体的安全和稳定。 通常的施工结构和工序是先在承重墙附近设临时支撑,然后拆墙,最后再设置托换梁。但由于有时候上部荷载较大,在待拆墙体的全高设置临时支撑必然会浪费大量的材料,很不经济,结构稳定与安全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而且由于支撑所占空间大,也为后续的拆墙和托梁施工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以解决在待拆墙体的全高设置临时支撑浪费材料,不经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包括用于将位于楼面下方的所述承重墙托换为由框架柱组件和梁联接组成的框架承重结构,包括: 框架柱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框架柱,所述两个以上的框架柱分别撑设于所述楼面下方的两个以上的承力点处并用于支承所述楼面的重量; 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凿设于所述承重墙内,紧靠所述楼面下方并沿所述梁的长度方向分散布置; 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件,所述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件分别卡设于所述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中,所述梁支撑件的上端顶紧所述楼面下方,所述梁支撑件的下端支撑于未凿除的所述承重墙的墙体上; 梁浇筑模具,包括用于浇筑所述梁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和高分别与所述梁的宽和高相等,所述梁浇筑模具装设于两个所述梁支撑件之间并安装于所述梁支撑件之间的梁位置的墙体拆除并捆扎钢筋后; 混凝土浇筑孔,设置于所述两个梁支撑件之间并将所述梁浇筑模具的容纳空间的上方与外界联通。 作为本技术的施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混凝土浇筑孔开设于所述楼面上方并与所述梁浇筑模具的容纳空间联通。 所述梁支撑位的宽度为170mm至190mm ;每两个所述梁支撑位之间的间距为500mm至700mm;所述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中,离所述楼面的边缘最近的梁支撑位距所述楼面的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00mm。 所述梁支撑件包括:垂直支撑件、设于所述垂直支撑件下方的垫板和设于所述垂直支撑件上方的顶板,所述垫板与未凿除的所述承重墙的墙体之间塞设有楔形件,所述顶板与所述墙面之间也塞设有楔形件。 所述垂直支撑件包括三根以上的型钢或钢筋,所述三根以上的型钢或钢筋之间通过缀条或缀板进行三角连接和加固。 每个所述梁支撑件包括一个以上的垫板,所述垫板和顶板均为钢板。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结构简单,用材料少,便于运输安装,其中梁支撑件可进行规格化生产,与现有托换施工结构中大量的临时支撑相比,可替换率高,可以用于现有砖土结构的承重墙托换改造,适用性广,使用方便。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的组成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梁支撑件安装在梁支撑位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两个梁支撑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框架柱组件和梁联接组成的框架承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梁支撑件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1的一层楼面承力点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框架柱;2、梁支撑位;3、梁支撑件;31、垂直支撑件;32、垫板;33、顶板;34、缀条或缀板;5、混凝土浇筑孔;6、梁;7、承力点;8、楼面;9、梁位置;10、承重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的用于托换承重墙10的施工结构,用于将位于楼面8下方的承重墙10托换为由框架柱组件和梁6联接组成的框架承重结构,主要包括框架柱组件、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2、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件3、梁浇筑模具和混凝土浇筑孔5。 其中,框架柱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框架柱1,这两个以上的框架柱I分别撑设于楼面8下方的两个以上的承力点7处,用于支承楼面8的重量。如图7所示的一层楼面8承力点7示意图,图中每个承力点7处需设置一个框架柱I。 其中,参见图2,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2,凿设于承重墙10内,紧靠楼面8下方并沿梁6的长度方向分散布置。参见图3,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件3分别卡设于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2中,梁支撑件3的上端顶紧楼面8下方,梁支撑件3的下端支撑于未凿除的承重墙10的墙体上。在待拆除的承重墙10内设置的连续的梁支撑件3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可以有效的承受上层墙体及楼面板传来的荷载及作用并均匀、可靠的向下传递。并且梁支撑件3制作简单,造价低廉,可进行规格化生产,可替换率高,适用性广。 其中,梁浇筑模具包括用于浇筑梁6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的宽和高分别与梁6的宽和高相等,梁浇筑模具装设于两个梁支撑件3之间并安装于梁支撑件3之间的梁位置9的墙体拆除并捆扎钢筋后。而混凝土浇筑孔5设置于两个梁支撑件3之间并将梁浇筑模具的容纳空间的上方与外界联通。在浇筑时,浇筑梁6时需要将梁支撑件3也浇筑在内。在梁支撑件3之间的墙体全部敲除后再一次性连续浇筑的梁6,梁支撑件3永久的留在梁6内。 上述的施工结构,结构简单,用材料少,便于运输安装,所使用的梁支撑件3与现有托换施工结构中大量的临时支撑相比,可以用于现有砖土结构的承重墙10托换改造,适用性广,使用方便。 在实际使用中,优选地,混凝土浇筑孔5开设于楼面上方并与梁浇筑模具的容纳空间联通。可将楼面打穿设置。混凝土浇筑孔5的孔径根据实际施工现场梁6的设计尺寸要求和混凝土的组分综合确定。 在实际凿挖梁支撑位2时,梁支撑位2的宽度可设置为170mm至190mm,优选采用180mm,因为待托换梁的截面高度是按设计要求确定的,为了保证支撑件的刚度及稳定性,对支撑件的高宽比有限制,支撑件的宽度不能太小,太小的话可能导致支撑件的刚度及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同时为了支撑件制作及施工方便,宽度也不宜太大。每两个梁支撑位2之间的间距为500mm至700mm,优选为600mm,因为待托换梁的跨度是确定的,支撑件是预留并永久性的留在梁6里面的,两支撑件之间的距离应适中,才能在浇筑梁6之前由支撑件可靠有效的均匀的承受和传递荷载,间距太小会增加施工困难和成本,间距太大会不满足在浇筑梁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用于将位于楼面(8)下方的所述承重墙(10)托换为由框架柱组件和梁(6)联接组成的框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框架柱(1),所述两个以上的框架柱(1)分别撑设于所述楼面(8)下方的两个以上的承力点(7)处并用于支承所述楼面(8)的重量;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2),凿设于所述承重墙(10)内,紧靠所述楼面(8)下方并沿所述梁(6)的长度方向分散布置;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件(3),所述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件(3)分别卡设于所述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2)中,所述梁支撑件(3)的上端顶紧所述楼面(8)下方,所述梁支撑件(3)的下端支撑于未凿除的所述承重墙(10)的墙体上;梁浇筑模具,包括用于浇筑所述梁(6)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和高分别与所述梁(6)的宽和高相等,所述梁浇筑模具装设于两个所述梁支撑件(3)之间并安装于所述梁支撑件(3)之间的梁位置(9)的墙体拆除并捆扎钢筋后;混凝土浇筑孔(5),设置于所述两个梁支撑件(3)之间并将所述梁浇筑模具的容纳空间的上方与外界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用于将位于楼面(8)下方的所述承重墙(10)托换为由框架柱组件和梁(6)联接组成的框架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柱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框架柱(I),所述两个以上的框架柱(I)分别撑设于所述楼面(8)下方的两个以上的承力点(7)处并用于支承所述楼面(8)的重量; 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2),凿设于所述承重墙(10)内,紧靠所述楼面(8)下方并沿所述梁(6)的长度方向分散布置; 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件(3),所述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件(3)分别卡设于所述两个以上的梁支撑位(2)中,所述梁支撑件(3)的上端顶紧所述楼面(8)下方,所述梁支撑件(3)的下端支撑于未凿除的所述承重墙(10)的墙体上; 梁浇筑模具,包括用于浇筑所述梁(6)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和高分别与所述梁(6)的宽和高相等,所述梁浇筑模具装设于两个所述梁支撑件(3)之间并安装于所述梁支撑件(3)之间的梁位置(9)的墙体拆除并捆扎钢筋后; 混凝土浇筑孔(5),设置于所述两个梁支撑件(3)之间并将所述梁浇筑模具的容纳空间的上方与外界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良桃黄政宇戴炜于丽段文锋刘裔彬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兴加固改造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