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067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存在拼装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提供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包括多个预制钢柱;预制钢柱具有多个从其侧向水平伸出的连接头;且相邻的预制钢柱的相对的连接头相互正对;各个相邻的预制钢柱上相对的连接头之间分别连接有水平支撑件;多个竖立的预制钢柱和多个相邻的水平支撑件连接形成网格状;网格空间中设有预制钢结构网架板,预制钢结构网架板上下端面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水平支撑件上,预制钢结构网架板的两侧分别和预制钢柱相互间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装配效率高、节省施工时间,并且预制钢结构网架板具备提供有效的竖向支撑和较佳的水平变形能力的效果。

An assembled steel frame and assembled steel structure residen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aim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of assembly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existing assembly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the 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frame and the 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residence. Assembled steel structure fram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prefabricated steel column; prefabricated steel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extending from the lateral connector; and the adjacent precast steel column relative to the connecting head facing each precast steel column; the adjacent opposite connecto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horizontal support part supports multiple levels; upright prefabricated steel columns and a plurality of adjacent connection form a grid; a prefabricated steel grid plate grid space, the level of support of prefabricated steel grid plate on the lower en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on both sides of prefabricated steel grid plate respectively and prefabricated steel columns are space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high assembly efficiency and saving construction time, and the precast steel structure grid plate has the effect of providing effective vertical support and better horizontal deformation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技术介绍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为建筑的部分构件在工厂预制,然后运送至现场进行拼装的建造方法。然而,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存在拼装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以解决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存在拼装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装配式钢结构框架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其包括多个竖立连接于基础底板之上的预制钢柱;预制钢柱具有多个从其侧向水平伸出的连接头;多个连接头沿预制钢柱的高向间隔分布;且相邻的预制钢柱的相对的连接头相互正对;各个相邻的预制钢柱上相对的连接头之间分别连接有水平支撑件;多个竖立的预制钢柱和多个相邻的水平支撑件连接形成网格状;各个网格空间中分别设有预制钢结构网架板,预制钢结构网架板上下端面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水平支撑件上,预制钢结构网架板的两侧分别和预制钢柱相互间隔,存在间隙。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的构筑方式为,在工厂预制各个构成部分:预制钢柱、预制钢结构网架板,然后将这些构成部分转运至现场进行拼装。拼装方法为:先设置基础底板,然后吊装预制钢柱,和在预制钢柱上固连连接头。然后拼接水平支撑件形成网格状,再在各网格空间中分别设有预制钢结构网架板,形成该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其中,水平支撑件连接在连接头之间,预制钢结构网架板的两侧分别和预制钢柱相互间隔,存在间隙,预制钢结构网架板在能够提供竖向的支撑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对两侧预制钢柱的限位,使结构具备一定的水平变形能力。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具有装配效率高,节省施工时间的有益效果,并且预制钢结构网架板具备提供有效的竖向支撑和较佳的水平变形能力的效果。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制钢结构网架板由钢丝网骨架和包裹钢丝网骨架的发泡保温体构成。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水平支撑件的两端部分的高向尺寸被压缩成小于其中间部分的高向尺寸;连接头包括两个上下间隔相对的连接板;水平支撑件的两端部分置于连接头的两个连接板之间,并通过螺钉连接于连接头。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水平支撑件包括两端部分高向尺寸被压缩的工字钢形的本体,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及连接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腹板;腹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为由弹性钢筋弯曲形成的波形结构,弹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本体;波形结构的述弹性支撑件的波峰支撑于上翼板、波谷支撑于下翼板,形成对上翼板和下翼板的弹性支撑。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翼板靠近下翼板的表面设有两条沿本体长向的第一凹槽,两条第一凹槽分别位于腹板的两侧;下翼板靠近上翼板的表面设有与两条第一凹槽分别相对的两条第二凹槽;弹性支撑件的波谷支撑于对应的第二凹槽中,弹性支撑件的波峰支撑于对应的第一凹槽中。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宽度均等于构成弹性支撑件的钢筋的直径。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水平支撑件和预制钢结构网架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位于水平支撑件上方的预制钢结构网架板通过螺钉连接于该水平支撑件的上翼板;位于水平支撑件下方的预制钢结构网架板通过螺钉连接于该水平支撑件的下翼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其包括前述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和支撑连接于预制钢柱顶端的楼板。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位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外周的预制钢结构网架板的外侧面覆接有保温板和外饰面板、内侧面覆接有内饰面板;内饰面板、预制钢结构网架板、保温板、外饰面板从内到外依次叠合连接成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外墙体。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位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内侧的预制钢结构网架板的两侧面分别覆接有装饰面板;两侧的装饰面板和两者之间的预制钢结构网架板叠合连接形成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内墙体。综合以上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备装配效率高,节省施工时间的有益效果,并且其预制钢结构网架板具备提供有效的竖向支撑和较佳的水平变形能力的效果,使得整体具备较大的竖向承载能力和水平变形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处放大图;图4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水平支撑件的中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沿C-C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的D处放大图。图标:010-装配式钢结构住宅;100-装配式钢结构框架;10-基础底板;200-楼板;20-预制钢柱;21a-连接板;21-连接头;300-外墙体;30a-本体;30-水平支撑件;310-保温板;31-上翼板;320-外饰面板;32-下翼板;330-内饰面板;33-腹板;34-弹性支撑件;400-内墙体;40-预制钢结构网架板;410-装饰面板;41-钢丝网骨架;42-发泡保温体;C1-第一凹槽;C2-第二凹槽;f1-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包括多个竖立连接于基础底板之上的预制钢柱;所述预制钢柱具有多个从其侧向水平伸出的连接头;多个所述连接头沿所述预制钢柱的高向间隔分布;且相邻的所述预制钢柱的相对的所述连接头相互正对;各个相邻的所述预制钢柱上相对的连接头之间分别连接有水平支撑件;多个竖立的所述预制钢柱和多个相邻的所述水平支撑件连接形成网格状;各个网格空间中分别设有预制钢结构网架板,所述预制钢结构网架板上下端面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水平支撑件上,所述预制钢结构网架板的两侧分别和所述预制钢柱相互间隔,存在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包括多个竖立连接于基础底板之上的预制钢柱;所述预制钢柱具有多个从其侧向水平伸出的连接头;多个所述连接头沿所述预制钢柱的高向间隔分布;且相邻的所述预制钢柱的相对的所述连接头相互正对;各个相邻的所述预制钢柱上相对的连接头之间分别连接有水平支撑件;多个竖立的所述预制钢柱和多个相邻的所述水平支撑件连接形成网格状;各个网格空间中分别设有预制钢结构网架板,所述预制钢结构网架板上下端面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水平支撑件上,所述预制钢结构网架板的两侧分别和所述预制钢柱相互间隔,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结构网架板由钢丝网骨架和包裹所述钢丝网骨架的发泡保温体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件的两端部分的高向尺寸被压缩成小于其中间部分的高向尺寸;所述连接头包括两个上下间隔相对的连接板;所述水平支撑件的两端部分置于连接头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并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连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件包括两端部分高向尺寸被压缩的工字钢形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及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的腹板;所述腹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为由弹性钢筋弯曲形成的波形结构,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本体;波形结构的所述述弹性支撑件的波峰支撑于上翼板、波谷支撑于下翼板,形成对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弹性支撑。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昭宗袁兴斌唐转元熊家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精正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