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韶博专利>正文

一种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1089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包括移动单元以及固定供电单元,移动单元固定安装于移动体上,固定供电单元安装固定于固定体上,移动单元包括互为异性的多个第一移动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移动电极,固定供电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固定供电结构,固定供电结构包含两个异性供电板,移动单元与固定供电单元形成电流回路。所述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有效实现了在移动中通电的过程,移动体做直线或非直线运动时,移动电极端与固定供电结构之间的通电稳定性好,不会出现断流问题,当所述系统应用于电动车领域时,电动车直线行驶或超车时均能实现持续充电过程,提高了续航能力,没有电磁辐射,且整体结构制作成本低,因而实用性和市场前景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涉及移动供电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通过电力提供动力的电力机械或者电器动力设备,对于移动式电器动力设备,以电动车为例,电动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汔车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目前电动车的技术较为薄弱的环节即为充电技术,而目前对于电动车的供电方式均是通过电池提供动力,且目前均是采用充电器或充电桩给电池充电,但是充电器或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长,续航里程短,操作不方便,而虽然有部分移动式的充电或即时通电结构,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且充电或通电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充电效率高的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包括移动单元以及固定供电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固定安装于移动体上,所述固定供电单元安装固定于固定体上,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移动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移动电极,所述第一移动电极以及第二移动电极为异性电极,所述固定供电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固定供电结构,所述固定供电结构包括第一供电板以及第二供电板,所述第一供电板以及第二供电板为异性供电板,移动体移动时,所述第一移动电极、第二移动电极分别与第一供电板、第二供电板接触并分别形成第一电流回路和第二电流回路,所述第一电流回路与第二电流回路之间为异性电流回路。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移动电极包括第一导电杆以及第一导杆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杆的一端与移动体供电系统电性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一导电接触端,所述第一导杆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支撑脚,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脚设置为绝缘结构且圆周阵列分布固定于第一导电接触端外部,所述第一支撑脚之间具有第一导电接触间隙,所述第一供电板与外部供电系统电性连接且设置为波纹板,其横截面呈规则的波浪型设置,两个第一支撑脚横跨一个波峰,第一导电接触端置于波纹板上时,所述波纹板的波峰穿过第一导电接触间隙并与第一导电接触端接触并导电。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移动电极包括第二导电杆以及第二导杆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导电杆的一端与移动体供电系统电性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二导电接触端,所述第二导杆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支撑脚,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脚设置为绝缘结构且圆周阵列分布固定于第二导电接触端外部,所述第二支撑脚之间具有第二导电接触间隙,所述第二供电板与外部供电系统电性连接且设置为波纹板,其横截面呈规则的波浪型设置,且其波峰的高度小于第一供电板上的波峰的高度,两个第二支撑脚横跨一个波峰,所述第二导电接触端置于波纹板上时,所述波纹板的波峰面通过第二导电接触间隙与第二导电接触端接触并导电,所述第二供电板上的波纹的波距小于第一供电板上的波纹的波距。作为优选,第一导电接触端置于第二供电板上时,其不与第二供电板上的波纹板接触,第二导电接触端置于第一供电板上时,第二导电接触端不与第一供电板上的波纹板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的数量均大于或等于三个。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电杆上非第一导电接触端的外部、第二导电杆上非第二导电接触端的外部包裹有绝缘层。作为优选,第一供电板以及第二供电板固定在固定体上且相互平行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单元还包括多根移动地线端,所述通电系统还包括至少一根固定地线结构,所述移动地线端与移动体连接,所述固定地线结构固定在固定体上且与第一供电板、第二供电板平行设置,所述移动地线端、固定地线结构分别与第二移动电极、第二供电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移动地线端以及固定地线结构之间形成地线结构功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供电板、第二供电板、固定地线结构之间相互不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流回路、第二电流回路、地线结构分别为正极通电线路、负极通电线路和接地线路,且第一电流回路、第二电流回路、地线结构之间对应的线路类型可相互切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第一,移动电极端与固定供电结构相接触而形成通电回路,因而有效实现了在移动中通电的过程,提高了续航能力;第二,因为多个移动电极有一定的宽度范围,所以移动体做直线运动时,移动电极端与固定供电结构之间的通电稳定性好;移动体做非直线运动时,当正极或负极供电板不再为移动电极端供电之前,移动电极端会提前从相临的另一组固定供电结构获得相应的正极或负极电流,从而保证正负电流的源源不断,所以也不会出现断流问题,且各个电流回路之间的电极之间不会相互干涉和错接,即自由移动模糊通电;第三,适当增加固定供电结构的数量就可以使通电自由接触面大大增加,调整自由度高;第四,其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制作简单方便且制作成本低,因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市场前景,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只具有单根第一移动电极、第二移动电极、移动接地端的移动单元与一组固定供电结构、一根固定地线结构接触导通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单根第一移动电极通电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只具有单根第一移动电极、第二移动电极、移动接地端的移动单元与一组固定供电结构、一根固定地线结构接触导通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只包括一组固定供电结构以及一根固定地线结构安装于固定体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的包括移动单元以及固定供电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固定安装于移动体1上,所述固定供电单元安装固定于固定体2上,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移动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移动电极,所述第一移动电极以及第二移动电极为异性电极,所述固定供电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固定供电结构,所述固定供电结构包括第一供电板3以及第二供电板4,所述第一供电板3以及第二供电板4为异性供电板,移动体1移动时,所述第一移动电极、第二移动电极分别与第一供电板3、第二供电板4接触并分别形成第一电流回路和第二电流回路,所述第一电流回路与第二电流回路之间为异性电流回路。具体地,为提高接触导电效果,在第一电流回路中,所述第一移动电极包括第一导电杆5以及第一导杆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杆5的上端与移动体充电系统的正极电性连接,下端设置为第一导电接触端6,第一导电杆5为弹性体,供电过程中,其杆体呈弧形,避免万一移动体颠簸而影响其导电接触端与固定体上电极板的接触效果。所述第一导杆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支撑脚7,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脚7设置为绝缘结构且圆周阵列分布固定于第一导电接触端6外部,所述第一支撑脚7之间具有第一导电接触间隙8,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支撑脚7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支撑脚呈三角形对称的固定在第一导电接触端外侧,且支撑脚之间留有导电间隙,且在其非第一导电接触端的外部包裹有绝缘层,因而,有效保护第一导电杆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漏电和干涉,进一步提高导电接触效果。所述第一供电板3与外部供电系统电性连接且设置为波纹板,其横截面呈规则的波浪型设置,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单元以及固定供电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固定安装于移动体(1)上,所述固定供电单元安装固定于固定体(2)上,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移动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移动电极,所述第一移动电极以及第二移动电极为异性电极,所述固定供电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固定供电结构,所述固定供电结构包括第一供电板(3)以及第二供电板(4),所述第一供电板(3)以及第二供电板(4)为异性供电板,移动体(1)移动时,所述第一移动电极、第二移动电极分别与第一供电板(3)、第二供电板(4)接触并分别形成第一电流回路和第二电流回路,所述第一电流回路与第二电流回路之间为异性电流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单元以及固定供电单元,所述移动单元固定安装于移动体(1)上,所述固定供电单元安装固定于固定体(2)上,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移动电极以及多个第二移动电极,所述第一移动电极以及第二移动电极为异性电极,所述固定供电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固定供电结构,所述固定供电结构包括第一供电板(3)以及第二供电板(4),所述第一供电板(3)以及第二供电板(4)为异性供电板,移动体(1)移动时,所述第一移动电极、第二移动电极分别与第一供电板(3)、第二供电板(4)接触并分别形成第一电流回路和第二电流回路,所述第一电流回路与第二电流回路之间为异性电流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电极包括第一导电杆(5)以及第一导杆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导电杆(5)的一端与移动体供电系统电性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一导电接触端(6),所述第一导杆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支撑脚(7),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脚(7)设置为绝缘结构且圆周阵列分布固定于第一导电接触端(6)外部,所述第一支撑脚(7)之间具有第一导电接触间隙(8),所述第一供电板(3)与外部供电系统电性连接且设置为波纹板,其横截面呈规则的波浪型设置,两个第一支撑脚(7)横跨一个波峰,第一导电接触端(6)置于波纹板上时,所述波纹板的波峰穿过第一导电接触间隙(8)并与第一导电接触端(6)接触并导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由移动接触式模糊通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电极包括第二导电杆(9)以及第二导杆支撑结构,所述第二导电杆(9)的一端与移动体供电系统电性连接,另一端设置为第二导电接触端(10),所述第二导杆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支撑脚(11),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脚(11)设置为绝缘结构且圆周阵列分布固定于第二导电接触端(10)外部,所述第二支撑脚(11)之间具有第二导电接触间隙(12),所述第二供电板(4)与外部供电系统电性连接且设置为波纹板,其横截面呈规则的波浪型设置,且其波峰的高度小于第一供电板上的波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韶博史慧晶史文盛姜丽荣颜珮雯
申请(专利权)人:史韶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