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韶博专利>正文

一种全新轨道道岔轨中轨变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114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新轨道道岔轨中轨变轨系统,包括双轨道岔结构,双轨道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输入基本轨和至少一个输出基本轨,输入基本轨与输出基本轨通过变轨机构连通;变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变轨单元,变轨单元上布置有至少一组与输入基本轨及输出基本轨活动对接的连接轨道,连接轨道上至少有一根轨道布置于输入基本轨和/或输出基本轨的双轨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一种“轨中轨”的轨道道岔对接系统,相对现有技术中利用转辙器从主轨道外侧进行变道的“轨外轨”变道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主轨内部开始进行变道。不仅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而且形式多变,能够更好的对接现有轨道系统,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变轨结构松散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变轨结构松散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变轨结构松散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新轨道道岔轨中轨变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全新轨道道岔轨中轨变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铁路系统通常是采用转辙器切换尖轨来实现岔道变轨的,转辙器是道岔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用于道岔的转换与锁闭,它是道岔动作的动力部分,其通过杆件做直线运动,从而使道岔尖轨通过进行位移来改变道岔的位置,并给出道岔状态的表示。
[0003]上述传统轨道道岔的变轨方式需要利用转辙器扳动尖轨进行变道,布置结构包括A股基本轨、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导曲线轨、尖轨及B股基本轨等,这种变轨方式主要存在火车车轮对道岔产生的冲击力大的问题,即换道时在有害空间时存在变轨落空,产生短暂的落差及较大的震动声响,体验感较差。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全新的轨道道岔变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全新轨道道岔轨中轨变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全新轨道道岔轨中轨变轨系统,以解决当前轨道道岔的变轨方式存在的火车车轮对道岔产生的冲击力大及换道触感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全新轨道道岔轨中轨变轨系统,包括双轨道岔结构,所述双轨道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输入基本轨和至少一个输出基本轨;所述输入基本轨与所述输出基本轨通过变轨机构连通;所述变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变轨单元,所述变轨单元上布置有至少一组与所述输入基本轨及所述输出基本轨活动对接的连接轨道,所述连接轨道上至少有一根轨道布置于所述输入基本轨和/或所述输出基本轨的双轨内侧。
[0006]优选地,所述双轨道岔结构为单开道岔结构和/或交叉道岔结构和/或双轨变道结构和/或十字交叉道岔结构和/或三开道岔结构和/或交叉渡线道岔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变轨单元可移动布置于所述输入基本轨与所述输出基本轨之间。
[0008]优选地,所述变轨单元的移动结构为连杆移动结构和/或丝杆移动结构和/或液压移动结构和/或曲柄移动结构和/或凸轮移动结构。
[0009]优选地,多组所述变轨单元平行布置于所述输入基本轨与所述输出基本轨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轨道为直轨和/或弯轨。
[0011]优选地,多组所述连接轨道交错布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传统技术,本专利技术可减小火车车轮对道岔的冲击力,使所有道岔形成钢轨接头对接方式。通用的轨道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也是轨道的薄弱环节。现在通用道岔的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速度、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使用此专利技术后,道岔具有构造简单、使用寿命长、提
高列车速度、行车安全性高、养护维修投入小等特点。由于火车车轮对道岔产生的冲击明显大于普通钢轨接头,而此专利技术可将现在通用的道岔系统,以最紧凑的结构,最小的占地面积,改为普通钢轨接头对接方式,从而达到减小火车车轮对道岔冲击力及降低换道触感差的目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的形变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形变后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的形变前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图3形变后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图4形变后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图5形变后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3的形变前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图7形变后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4的形变前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图9形变后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5的形变前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1形变后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2形变后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6的形变前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4形变后结构示意图;
[0029]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5形变后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输入基本轨;2、输出基本轨;3、变轨单元;4、连接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2]一种全新轨道道岔轨中轨变轨系统,包括双轨道岔结构,双轨道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输入基本轨1和至少一个输出基本轨2;输入基本轨1与输出基本轨2通过变轨机构连通;变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变轨单元3,变轨单元3上布置有至少一组与输入基本轨1及输出基本轨2活动对接的连接轨道4,连接轨道4上至少有一根轨道布置于输入基本轨1和/或输出基本轨2的双轨内侧。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构建一种“轨中轨”的轨道道岔对接系统,相对现有技术中利用转辙器从主轨道外侧进行变道的“轨外轨”变道方式,本专利技术在主轨内部开始进行变道。不仅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而且形式多变,能够更好的对接现有轨道系统,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变轨结构松散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0033]具体的,变轨单元3可移动布置于输入基本轨1与输出基本轨2之间。
[0034]进一步的,所述双轨道岔结构为单开道岔结构和/或交叉道岔结构和/或双轨变道结构和/或十字交叉道岔结构和/或三开道岔结构和/或交叉渡线道岔结构。
[0035]值得介绍的是,变轨单元3的移动结构为连杆移动结构和/或丝杆移动结构和/或液压移动结构和/或曲柄移动结构和/或凸轮移动结构。现有常规移动结构,在此不做过多
描述。
[0036]值得注意的是,多组变轨单元3平行布置于输入基本轨1与输出基本轨2之间。
[0037]值得强调的是,连接轨道4为直轨和/或弯轨。
[0038]值得说明的是,多组连接轨道4交错布置。
[0039]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双轨

单开道岔结构,布置有一个输入基本轨1和两个输出基本轨2,其中一个输出基本轨2通过变轨机构与输入基本轨1直通,另一个输出基本轨2通过变轨机构与输入基本轨1右通;在本实施例中,变轨机构由两个变轨单元3平行构成,其中一个变轨单元3通过其上的结构为弯轨的连接轨道4与输入基本轨1活动连接,另一个变轨单元3通过其上的结构为直轨(或弯轨)的连接轨道4与输出基本轨2活动连接;在初始状态下,输入基本轨1通过结构为直轨的两个连接轨道4与输出基本轨2直通,在变轨状态下,当其中一个变轨单元3向左侧移动,另一个变轨单元3向右侧移动,输入基本轨1通过结构为弯轨的两个连接轨道4与输出基本轨2右通。
[0040]实施例2,如图3至图6所示的双轨

交叉道岔结构,布置有呈交叉结构的两个输入基本轨1和两个输出基本轨2,两个输入基本轨1通过变轨机构与两个输出基本轨2交叉连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新轨道道岔轨中轨变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轨道岔结构;其中,所述双轨道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输入基本轨(1)和至少一个输出基本轨(2);其中,所述输入基本轨(1)与所述输出基本轨(2)通过变轨机构连通;其中,所述变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变轨单元(3);其中,所述变轨单元(3)上布置有至少一组与所述输入基本轨(1)及所述输出基本轨(2)活动对接的连接轨道(4),所述连接轨道(4)上至少有一根轨道布置于所述输入基本轨(1)和/或所述输出基本轨(2)的双轨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新轨道道岔轨中轨变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轨道岔结构为单开道岔结构和/或交叉道岔结构和/或双轨变道结构和/或十字交叉道岔结构和/或三开道岔结构和/或交叉渡线道岔结构。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韶博
申请(专利权)人:史韶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