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33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头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包括转动连接的壳盖、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口以及可视窗口,还包括设于所述壳盖底部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夹持结构、上下夹持结构以及前后夹持结构,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对应安装至所述安装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现实头戴设备,有效解决移动终端与光学组件之间定位不准的问题,便于用户体验的改善以及移动终端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头戴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
技术介绍
增强现实(AR),是利用虚拟物体或信息对真实场景进行现实增强的技术。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对虚拟对象与现实环境进行充分地融合,能够有效地为用户提供认知周围真实环境的扩展信息或图像展示效果,同时实现用户与周围真实环境的信息交互。市场上较为常用的多为光学透视式AR,而这种形式的头戴设备多与移动终端组合使用,一般在头戴设备的壳体上形成有放置移动终端的安置槽,存在移动终端与光学组件之间定位不准的问题,从而造成成影效果不佳、用户体验降低的问题,而且移动终端外露既存在脱落的风险还影响美观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固定安装移动终端成为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设备技术发展和推广普及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用于解决移动终端与光学组件之间定位不准的问题,便于用户体验的改善以及移动终端的安全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包括转动连接的壳盖、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口以及可视窗口,还包括设于所述壳盖底部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夹持结构、上下夹持结构以及前后夹持结构,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对应安装至所述安装口处。进一步的,所述壳盖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后端之间形成有所述前后夹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前后夹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前端或后端的第一止挡部以及设于所述后端或前端的第一弹性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挡部包括呈L形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二板形成夹持所述移动终端的上下夹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均为与所述支撑板一体成型的弧形弹片。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左端、右端分别沿左右方向活动插装有两个所述插装件并分别与所述插装件形成限位结构,所述支撑板与两个所述插装件形成左右夹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插装件包括插装部以及用于夹持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止挡部,所述左端、右端分别设有齿条,所述插装部设有凸起,所述齿条与所述凸起啮合配合形成所述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止挡部包括呈L形设置的第三板、第四板,所述第三板位于所述插装部、第四板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壳盖上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移动终端的固定装置,具体通过左右夹持结构、上下夹持结构以及前后夹持结构,有效的保证了将所述移动终端对应安装至所述安装口,防止了用户在佩戴头戴设备时发生移动终端在壳体内出现晃动的现象,进而增强了用户与周围真实环境的信息交互,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增强现实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固定装置夹持手机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固定装置夹持手机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3中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安装有手机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是以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用户来说的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阅图1至图3所示,是本技术所提出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包括转动连接的壳盖10、壳体20,壳体20具有安装口11以及可视窗口。在壳体20内部,安装口11与可视窗口之间设有光学组件,由于不是本技术的改进点此处不作详述。其中,增强现实头戴设备还包括设于壳盖10底部的固定装置,用于将移动终端(本实施例具体采用手机)对应安装至安装口11的固定装置,为了固定移动终端的六个自由度,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夹持结构、上下夹持结构以及前后夹持结构。通过在壳盖10上设置固定装置装载固定移动终端,使得移动终端在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都得到固定,有效保证了手机被牢固装载,避免了移动终端的晃动现象,确保了移动终端与光学组件之间精准定位,当壳盖10扣合于壳体20上时,可较好地隐藏手机确保其不会外露,保证了美观性,为了较好地扣合,本实施还在壳盖10与壳体20之间设有弹性门扣。具体的,本实施例在壳体20底部卡装或螺钉或粘贴安装有支撑板30,并在支撑板30的前端、后端之间形成有前后夹持结构,为了适配不同尺寸的手机,其中,前后夹持结构包括设于前端的第一止挡部31以及设于后端的第一弹性部32,同理,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前后夹持结构可包括设于后端的第一止挡部31以及设于前端的第一弹性部32。为了简化第一止挡部31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31包括呈L形设置的第一板311、第二板312,第一板311位于支撑板30与第二板312之间,使得支撑板30与第一板311、第二板312组成左右方向的凹槽结构,便于对手机的前端部的卡装。为了简化上下夹持结构,本实施例在支撑板30上设有用第二弹性部33,并进一步利用第二弹性部33与第二板312形成夹持手机用的上下夹持结构。本技术中的第一弹性部32、第二弹性部33可采用橡胶弹簧或螺旋弹簧等结构,但是为了简化结构,本实施例特别设计第一弹性部32、第二弹性部33均为与支撑板30一体成型的弧形弹片,并均设有两个,第一弹性部32朝向第一止挡部31的方向外凸,第二弹性部33朝向第一止挡部31的方向外凸。针对左右夹持结构,本实施例具体在支撑板30的左端、右端分别沿左右方向活动插装有两个插装件40,例如可在在支撑板30的左端、右端形成插槽,为了能够起到夹持的效果,还需设计支撑板30的左端、右端分别与插装件40形成限位结构,支撑板30与两个插装件40形成左右夹持结构,在用户停止推动插装件40时,限位结构可以很好地保证两个插装件40的位置的固定,从而保证了在左右方向对手机的夹持。具体的,本实施例插装件40包括插装部41以及用于夹持手机的第二止挡部42,插装部41用于与插槽插装配合,参考图4、图5所示。为了形成上述的限位结构,特别在支撑板30的左端、右端分别设有齿条34,并在插装件40的插装部41上设有凸起411,使得齿条3434的齿槽与凸起411啮合配合形成限位结构。初始状态下,凸起411与齿条34上的一个齿槽啮合,只有用户使用一定力度推动插装件40时凸起411才能在齿条34上滑动,当用户停止推动插装件40时,凸起411与齿条34上的另一个齿槽重新啮合起到限制插装件40活动的效果。参考第一止挡部31的设计,本实施例第二止挡部42具体设计包括呈L形设置的第三板421、第四板422,第三板421位于插装部41、第四板422之间,使得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包括转动连接的壳盖、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口以及可视窗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壳盖底部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夹持结构、上下夹持结构以及前后夹持结构,用于将移动终端对应安装至所述安装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包括转动连接的壳盖、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口以及可视窗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壳盖底部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夹持结构、上下夹持结构以及前后夹持结构,用于将移动终端对应安装至所述安装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后端之间形成有所述前后夹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夹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前端或后端的第一止挡部以及设于所述后端或前端的第一弹性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包括呈L形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第二弹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姣周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