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335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一显示装置、一阻尼机构、一弹性机构、以及一配戴结构。阻尼机构设置于显示装置上。弹性机构连接于阻尼机构,且包括与显示装置连接的一弹性元件。配戴结构连接于弹性机构。当阻尼机构相对于弹性机构移动时,阻尼机构提供一缓冲力至弹性机构。该头戴式显示设备通过阻尼机构以及弹性机构等机构来调整显示装置与配戴结构之间的距离,并减缓显示装置于拉伸位置时的移动速度,进而提高使用者配戴时或配戴过程中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虚体实境设备可供使用者配戴于头部,并可提供立体图像供使用者观看。一般现有的虚体实境设备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对应于使用者两眼的两透镜。显示面板用以显示一左眼图像以及一右眼图像,其分别经由两透镜进入使用者的左眼以及右眼。使用者经由透镜所观看到左眼图像以及右眼图像会于大脑中重组而产生一立体图像。为了能让使用者能将虚体实境设备配戴于头部,一般现有的虚体实境设备利用一头部配戴带连接于显示装置。使用者需经过繁复的步骤以及调整才能将虚体实境设备配戴于头部。因此,虽然目前的虚体实境设备符合了其使用的目的,但尚未满足许多其他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相关的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能以较简便及舒适的方式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一显示装置、一阻尼机构、一弹性机构、以及一配戴结构。阻尼机构设置于显示装置上。弹性机构连接于阻尼机构,且包括与显示装置连接的一弹性元件。配戴结构连接于弹性机构。当阻尼机构相对于弹性机构移动时,阻尼机构提供一缓冲力至弹性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机构包括一外壳体以及一齿排。齿排设置于外壳体上,且与阻尼机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机构包括一阻尼基座以及一齿轮。阻尼基座设置于显示装置。齿轮可旋转地设置于阻尼基座上,且与齿排啮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包括一容置腔,一连接面,以及形成于连接面且与容置腔连接的一主开口,其中弹性元件设置于容置腔内,显示装置经由主开口与弹性元件连接,且齿排设置于连接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包括一第一引导结构,且显示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引导结构的一第二引导结构,其中第一引导结构以及第二引导结构沿一调整方向延伸,且第一引导结构以及第二引导结构用以限制外壳体沿调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一主壳体以及一枢接元件。枢接元件枢接于主壳体。阻尼机构设置于枢接元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内壳体,设置于枢接元件上。主壳体包括一角度调整槽,内壳体位于角度调整槽内,且角度调整槽的宽度大于内壳体的宽度。其中上述角度调整槽的宽度以及内壳体的宽度于相同的方向进行测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包括一连接元件,连接于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用以施加弹性力至连接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机构包括一外壳体以及设置于外壳体的一滑槽,且内壳体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滑槽内的一滑轨。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一主壳体、一显示面板以及多个透镜。显示面板设置于主壳体之内。透镜设置于主壳体上,且朝向显示面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头戴式显示设备通过枢接元件以及内壳体等结构来达成显示装置的角度调整。此外,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通过阻尼机构以及弹性机构等机构来调整显示装置与配戴结构之间的距离,并减缓显示装置于拉伸位置时的移动速度,进而提高使用者配戴时或配戴过程中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分解图;图3A与图3B为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部分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于一操作阶段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于一操作阶段的示意图。符号说明头戴式显示设备1显示装置10主壳体11角度调整槽111显示面板12透镜13枢接元件14内壳体15穿孔151第二引导结构152连接元件153阻尼机构20阻尼基座21齿轮22弹性机构30外壳体31容置腔311连接面312主开口313第一引导结构314杆件315前端316后端317弹性元件32齿排33前端331后端332配戴结构40旋转轴AX1调整方向D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技术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技术,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例如,第一特征在一第二特征上或上方的结构的描述包括了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直接接触,或是以另一特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以至于第一和第二特征并不是直接接触。于此使用的空间上相关的词汇,例如上方或下方等,仅用以简易描述附图上的一元件或一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附图上描述的方位外,包括于不同的方位使用或是操作的装置。附图中的形状、尺寸、厚度、以及倾斜的角度可能为了清楚说明的目的而未依照比例绘制或是被简化,仅提供说明之用。图1为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的分解图。头戴式显示设备1可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用以提供平面图像或是立体图像供使用者观看。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戴式显示设备1可为一头戴式虚体实境设备。头戴式显示设备1包括一显示装置10、一阻尼机构20、一弹性机构30、以及一配戴结构40。阻尼机构20设置于显示装置10上。弹性机构30设置于阻尼机构20上,且弹性机构30可相对于阻尼机构20移动。配戴结构40连接于弹性机构30。当使用者配欲戴头戴式显示设备1时,可先将配戴结构40带至头部后施力以将显示装置10朝外拉动,用于将显示装置10放置于使用者脸部,并对应于眼部。显示装置10包括一主壳体11以及一显示面板12。显示面板12设置于主壳体11内。显示面板12可为一液晶显示面板(LCDpanel)或是一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OLEDpanel),用以显示一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图像包括一左眼图像以及不同于左眼图像的一右眼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为两个,分别显示相同的图像,或是分别显示一左眼图像和一右眼图像。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可以是一移动装置的荧幕,例如手机。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还包括个多个透镜13,透镜13设置于壳体上,且朝向显示面板12。在本实施例中,透镜13可为凸透镜,且可为两个。当使用者配戴头戴式显示设备1时,透镜13分别对应于使用者的左眼以及右眼。在一些实施例中,透镜13多于四个,一些透镜13对应于使用者的左眼,且一些透镜13对应于使用者的右眼。显示面板12所产生的图像经过透镜13照射至使用者的眼部。图像经过透镜13折射之后,使用者的左眼与右眼会分别经由两透镜13观看到对应于图像的放大的虚像。通过上述放大的虚像可占据使用者观看时的大部分的视野,因此配戴头戴式显示设备1可提供使用者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通过对使用者的左眼以及右眼提供不同的图像,可对使用者产生立体的视觉效果。图3A与图3B为本技术的头戴式显示设备1的侧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还包括一枢接元件14以及一内壳体15。主壳体11可还包括一角度调整槽111。枢接元件14枢接于主壳体11,且可位于角度调整槽111内。角度调整槽111可大致沿一调整方向D1延伸。换句话说,调整方向D1可大致为角度调整槽111的纵向。枢接元件14可沿一旋转轴AX1旋转。上述的旋转轴AX1可垂直于调整方向D1。内壳体15设置于枢接元件14上,且可位于角度调整槽111内。内壳体15可沿调整方向D1延伸。换句话说,调整方向D1可为内壳体15的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头戴式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阻尼机构,设置于该显示装置上;弹性机构,连接于该阻尼机构,且包括与该显示装置连接的一弹性元件;以及配戴结构,连接于该弹性机构;其中当该阻尼机构相对于该弹性机构移动时,该阻尼机构提供一缓冲力至该弹性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装置;阻尼机构,设置于该显示装置上;弹性机构,连接于该阻尼机构,且包括与该显示装置连接的一弹性元件;以及配戴结构,连接于该弹性机构;其中当该阻尼机构相对于该弹性机构移动时,该阻尼机构提供一缓冲力至该弹性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机构包括:外壳体;以及齿排,设置于该外壳体上,且与该阻尼机构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阻尼机构包括:阻尼基座,设置于该显示装置;以及齿轮,可旋转地设置于该阻尼基座上,且与该齿排啮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包括容置腔,连接面,以及形成于该连接面且与该容置腔连接的主开口,其中该弹性元件设置于该容置腔内,该显示装置经由该主开口与该弹性元件连接,且该齿排设置于该连接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包括第一引导结构,且该显示装置包括设置于该第一引导结构的第二引导结构,其中该第一引导结构以及该第二引导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隆黄琢稜曾群运
申请(专利权)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