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335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左镜框、右镜框以及瞳距调节装置,瞳距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旋钮、传动轴、左支架、右支架、导向轴。调节旋钮形成于传动轴上,用于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螺纹连接有左支架、右支架,用于带动左支架、右支架同步反向移动,左支架、右支架分别用于带动左镜框、右镜框移动,导向轴滑动套装有左镜框、右镜框或左支架、右支架,支座滑动套装有平行布设的传动轴、导向轴,并与传动轴之间设有预紧结构,以及与调节旋钮之间设有锁止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头戴显示设备,通过改进瞳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化瞳距调节传动机构,降低装配难度的同时提高了瞳距调节的可靠性,保障了用户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头戴设备
,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中瞳距调节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头戴显示设备,具有实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不同效果,因其极强的视觉体验,以逐渐为大众所认可。目前大多数头戴显示设备为了提高体验效果,都会设计有瞳距可调的结构。然而目前的瞳距调节结构局限于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较为复杂的传动机构,提高了组装的难度以及产品成本。而且现有瞳距调节结构没有限位或锁止机构,当受到较大震动时,瞳距会失去控制,发生偏移,严重降低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通过改进瞳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化瞳距调节传动机构,有效降低了装配难度,而且还提高了瞳距调节的可靠性,保障了用户体验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左镜框、右镜框以及瞳距调节装置,所述瞳距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旋钮、传动轴、左支架、右支架、导向轴。所述调节旋钮形成于所述传动轴上,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螺纹连接有所述左支架、右支架,用于带动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同步反向移动,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分别用于带动所述左镜框、右镜框移动,所述导向轴滑动套装有所述左镜框、右镜框或所述左支架、右支架,所述支座滑动套装有平行布设的所述传动轴、导向轴,并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设有预紧结构,以及与所述调节旋钮之间设有锁止机构。所述调节旋钮上环形阵列有多个凹槽,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限位件、导向座。所述导向座设有容置所述第一弹性件、限位件的导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呈半球形,所述限位件呈球体。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边缘形成有倒圆角。进一步的,所述预紧结构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预紧结构抵接于所述支座与所述传动轴之间,且所传动轴抵接于所述预紧结构与所述支座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预紧结构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第二弹性件套装于所述传动轴,所述套筒、第二弹性件彼此抵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旋钮位于所述左支架、右支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有防止所述左支架、右支架脱落的止挡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由于左支架、右支架分别用于带动左镜框、右镜框移动,本技术通过传动轴带动左支架、右支架同步反向移动(相向或背向),即实现了带动左镜框、右镜框同步反向移动,进而实现了瞳距的调节,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利于头戴显示设备产品成本的降低。特别之处还有预紧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传动轴沿其轴向方向移动,从而可避免造成左镜框、右镜框整体朝一侧偏移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当受到较大震动时,锁止机构依然会较好地避免调节旋钮的转动,从而保证了瞳距的准确性,保障了用户的体验效果。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头戴显示设备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头戴显示设备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左支架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导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左镜框、右镜框以及瞳距调节装置,瞳距调节装置根据需要包括有调节旋钮10、传动轴20、左支架30、右支架40、导向轴50、支座60。本实施例中调节旋钮10形成于传动轴20上,可与传动轴20插装形成或与传动轴20一体成型,用于带动传动轴20转动。在传动轴20螺纹连接有左支架30、右支架40,用于带动左支架30、右支架40同步反向移动,具体在传动轴20上形成有两个旋向相反的外螺纹以实现带动左支架30、右支架40同步反向(相向或背向)移动。当传动轴20转动时,左支架30、右支架40分别用于带动左镜框、右镜框移动,例如,通过螺钉、卡装等方式传动连接,显然,左镜框、右镜框也分别跟随左支架30、右支架40同步反向移动,进而实现了瞳距的调节。为了防止左镜框、右镜框在同步反向移动的过程中出现转动,本实施例中将左支架30、右支架40滑动套装于导向轴50上,参考图4所示,且通过支座60滑动套装有平行布设的传动轴20、导向轴50,利于导向轴50起到较好地导向作用,有效避免左镜框、右镜框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摆动的现象,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导向轴50上滑动套装有左镜框、右镜框,也能取得相同效果。为了防止调节旋钮10在非工作状态下受到外力转动而影响瞳距的准确度,本实施例在支座60与调节旋钮10之间设置了锁止机构70,如图3所示,以避免用户在没有调节瞳距时瞳距调节装置因受到其他外力而失去控制,具体的,本实施例在调节旋钮10上环形阵列有多个凹槽11,并设计锁止机构70包括第一弹性件71、限位件72、导向座73。导向座73设有容置第一弹性件71、限位件72的导向槽,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导向座73可连接于头戴显示设备的外壳上,也可设计导向座73与支座60一体成型,在保证结构的紧凑、可靠性的同时为了便于瞳距调节装置的拆装,本实施例优选导向座73固定连接于支座60,当然为了便于在导向槽内拆装第一弹性件71、限位件72,本实施例中导向座73进一步包括螺钉连接的导向筒731、导向底座732,如图1、图3以及图6、图7所示。并设计限位件72抵接凹槽11与第一弹性件71之间。在转动调节旋钮10时,调节旋钮10压迫限位件72以及第一弹性件71使得限位件72脱离凹槽11,当停止转动调节旋钮10时,第一弹性件71的恢复力顶升限位件72使得限位件72再次移动至最接近的凹槽11内,进而达到有效锁止调节旋钮10的效果。为了减小转动调节旋钮10的阻力,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设计凹槽11呈半球形,限位件72呈球体,为了减小凹槽11边缘的磨损、提高转动调节旋钮10的顺滑性,特别在凹槽11的边缘形成有倒圆角。上述可知,当用户转动调节旋钮10使得限位件72位于相邻两个凹槽11之间时,第一弹性件71对限位件72的顶升会使得调节旋钮10轻微转动,从而使得限位件72自动转到最近的凹槽11内,使得用户调节音量时,能体验到顺滑感与吸入感,有利于体验效果的提升。本实施例进一步还将调节旋钮10设置在左支架30、右支架40之间,由于调节旋钮10与支座60之间的锁止机构70,显然,支座60也设置左支架30、右支架40之间,因而可以较好地支撑传动轴20、导向轴50以及位于传动轴20上的左支架30、右支架40。为了防止用户在调节瞳距时,过度旋转旋钮而造成左支架30、右支架40脱落,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还可以在传动轴20的两端设有防止左支架30、右支架40脱落的止挡件,止挡件的安装可参考现有的螺栓连接、焊接等方式。为了避免传动轴20在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沿其轴向的轻微移动,特别在传动轴20与支座60之间设置预紧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左镜框、右镜框以及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瞳距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旋钮、传动轴、左支架、右支架、导向轴、支座:所述调节旋钮形成于所述传动轴上,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螺纹连接有所述左支架、右支架,用于带动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同步反向移动,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分别用于带动所述左镜框、右镜框移动,所述导向轴滑动套装有所述左镜框、右镜框或所述左支架、右支架,所述支座滑动套装有平行布设的所述传动轴、导向轴,并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设有预紧结构,以及与所述调节旋钮之间设有锁止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左镜框、右镜框以及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瞳距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旋钮、传动轴、左支架、右支架、导向轴、支座:所述调节旋钮形成于所述传动轴上,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螺纹连接有所述左支架、右支架,用于带动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同步反向移动,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分别用于带动所述左镜框、右镜框移动,所述导向轴滑动套装有所述左镜框、右镜框或所述左支架、右支架,所述支座滑动套装有平行布设的所述传动轴、导向轴,并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设有预紧结构,以及与所述调节旋钮之间设有锁止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上环形阵列有多个凹槽,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限位件、导向座:所述导向座设有容置所述第一弹性件、限位件的导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