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耦合空间高频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0306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共振耦合空间高频磁场强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线圈安装槽、连接件和信号处理印刷电路板,感应线圈安装在线圈安装槽内,信号处理印刷电路板通过连接件与线圈安装槽连接。信号处理印刷电路板包括可变阻尼谐振网络、输入缓冲级、峰值检测电路、可控增益放大电路、采样保持器、ADC转换电路、微处理器以及单刀双掷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可变阻尼谐振网络的阻尼状态,寻找谐振峰值,使传感器与空间磁场保持在临界耦合状态下,从而实现磁场测量,降低现有传感器在强耦合状态下对空间待测磁场或邻近磁传感器影响,并弥补在弱耦合下磁传感器灵敏度低下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共振耦合空间高频磁场强度测量装置
本技术属于磁场测量
,特别涉及了一种磁共振耦合空间高频磁场强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几乎任何
都离不开磁场测量。以无线输电技术为例,现在主要都是利用磁场作为能量的传输通道。磁共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利用高频磁共振耦合实现电能高效长距离传输,收发线圈间的互感耦合系数直接影响着系统的传输距离和效率。空间磁场强度同步检测是准确分析互感耦合系数的最直接的方法,因此设计出一款适合空间高频磁场强度测量的传感器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测量磁场强度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是很少有专利与论文介绍如何检测高频磁场。例如《多点磁场强度测量仪》(公开号:CN203759229U)基于霍尔传感器实现了3个方向的磁场强度测量,但是霍尔传感器最高测量频率仅为1MHz,因此无法实现高频磁场的检测。《一种数字信号锁定型空间磁场检测系统》(公开号:CN102495380A)虽然基于电磁感应法实现了磁场信号的数字化测量,但应用到空间磁场测量,没有解决多个传感器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传感器对空间待测磁场的影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磁共振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磁共振耦合空间高频磁场强度测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共振耦合空间高频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安装槽(A)、连接件(B)和信号处理印刷电路板(C),感应线圈安装在线圈安装槽(A)内,信号处理印刷电路板(C)通过连接件(B)与线圈安装槽(A)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印刷电路板(C)包括可变阻尼谐振网络(C1)、输入缓冲级(C2)、峰值检测电路(C8)、可控增益放大电路(C3)、采样保持器(C4)、ADC转换电路(C5)、微处理器(C6)以及单刀双掷开关(C7),可变阻尼谐振网络(C1)的输入端连接感应线圈,可变阻尼谐振网络(C1)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缓冲级(C2)的输入端,输入缓冲级(C2)的输出端连接峰值检测电路(C8)的输入端和可控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耦合空间高频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安装槽(A)、连接件(B)和信号处理印刷电路板(C),感应线圈安装在线圈安装槽(A)内,信号处理印刷电路板(C)通过连接件(B)与线圈安装槽(A)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印刷电路板(C)包括可变阻尼谐振网络(C1)、输入缓冲级(C2)、峰值检测电路(C8)、可控增益放大电路(C3)、采样保持器(C4)、ADC转换电路(C5)、微处理器(C6)以及单刀双掷开关(C7),可变阻尼谐振网络(C1)的输入端连接感应线圈,可变阻尼谐振网络(C1)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缓冲级(C2)的输入端,输入缓冲级(C2)的输出端连接峰值检测电路(C8)的输入端和可控增益放大电路(C3)的输入端,可控增益放大电路(C3)的输出端连接采样保持器(C4)的输入端,采样保持器(C4)的输出端连接ADC转换电路(C5)的输入端,ADC转换电路(C5)的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C6)的输入端,单刀双掷开关(C7)的动端连接采样保持器(C4)的控制端,单刀双掷开关(C7)的两个不动端分别连接微处理器(C6)和外部控制信号,可变阻尼谐振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富勇祖旭明李春辉马芙蓉周瑞卿阮世阳晁博李鹏生江鸿唐迎川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