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29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板片,换热器板片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安装腔,第二腔体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板式换热器还包括换热器前板,换热器前板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第三进水口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三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板式换热器还包括换热器后板,换热器后板设有第二通道以及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二进水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其能够在确保不损坏换热器板片的前提下,实现将板式换热器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换热设备,以其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轻巧、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换热器板片通过压紧或者焊接的方式叠装而成的,每个换热器板片内部形成有换热通道,以实现热量交换。但是,由于板式换热器自身结构的限制,现有的板式换热器一般用于介质温度在250℃以下的环境中,而无法直接用在高温的主换热器上。若将板式换热器用在主换热器上,当主换热器的温度达到800℃时,与火焰直接接触的换热器板片内的水会发生气化,使得与火焰接触的换热器板片的温度急剧上升,由于换热器板片受到局部高温,使得换热器板片容易受到损坏,导致板式换热器内部的水从破损处流出,从而造成板式换热器存在安全隐患,进而影响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其能够在确保不损坏换热器板片的前提下,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其能够在确保不损坏换热器板片的前提下,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连接的换热器板片,所述换热器板片内设有第一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外围的第二腔体,且所述第一腔体为封闭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端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进水口以及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一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腔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相邻的所述换热器板片之间设有烟气通道;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上方的换热器前板,所述换热器前板上设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且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下方的换热器后板,所述换热器后板内设有第二通道,所述换热器后板的顶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一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板式换热器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上述的板式换热器通过在换热器板片的第一腔体上设置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在第二腔体上设置第二进水口,在换热器前板上设置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三进水口,并在换热器后板上设置分别与第一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第二通道,使得冷水能够通过换热器前板的第三进水口流入第一腔体内,并由第一腔体上的第一出水口经换热器后板的第二通道流入第二腔体内,以有效地降低第一腔体上的第一安装腔周围的温度;此外,还通过在第二腔体上设置第二出水口,在换热器前板上设置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的第三出水口,以使流入第二腔体内的冷水能够由第二出水口经第三出水口流到板式换热器的外部,从而有效地降低安装在第一安装腔的燃烧器的温度,以避免换热器板片由于受到燃烧器所产生的局部高温而损坏的问题,进而确保在不损坏换热器板片的前提下,实现将板式换热器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前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外围设有环绕所述第二安装腔的第三通道,所述换热器前板的底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的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三通道的顶部上,且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三通道连通。通过在所述换热器前板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安装腔,以实现将所述燃烧器安装在所述换热器前板上,并在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外围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三出水口连通的所述第三通道,使得流入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冷水能够由所述第二腔体上的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入所述第三通道内,并由所述第三出水口流到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外部,从而有效地降低所述第二安装腔周围的温度,以避免换热器前板由于受到燃烧器所产生的局部高温而损坏的问题,进而确保能够实现将板式换热器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板片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板片和下换热器板片,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有首尾相连的的第一凹槽,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有首尾相连的第一凸槽,所述第一凸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和所述第一凸槽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所述第一凸槽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板片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二腔体。通过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凸槽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以使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和所述第一凸槽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所述第一凸槽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板片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二腔体,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容量足够大,以确保流入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冷水量,进而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凸台通孔,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凹台通孔,所述第一凸台通孔与所述第一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凸台通孔,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凹台通孔,所述第二凸台通孔与所述第二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凸台通孔,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凹台通孔,所述第三凸台通孔与所述第三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凸台通孔,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凹台通孔,所述第四凸台通孔与所述第四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凸台通孔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形成所述第一进水口,并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二凸台通孔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二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出水口,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冷水在流通时所受到的阻力,进而确保冷水更好地从所述第一进水口流入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从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以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此外,通过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三凸台通孔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三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形成所述第二进水口,并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四凸台通孔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四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形成所述第二出水口,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冷水在流通时所受到的阻力,进而确保冷水更好地从所述第二进水口流入所述第二腔体内,并从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以进一步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连接的换热器板片(1),所述换热器板片(1)内设有第一腔体(1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3)外围的第二腔体(14),且所述第一腔体(13)为封闭腔体,所述第一腔体(13)的一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进水口(131),所述第一腔体(13)的另一端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出水口(132),所述第二腔体(14)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进水口(141)以及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出水口(142);所述第一腔体(13)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131)的一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安装腔(15),所述第一腔体(13)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5)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6);相邻的所述换热器板片(1)之间设有烟气通道;所述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上方的换热器前板(2),所述换热器前板(2)上设有第三进水口(23)和第三出水口(24),且所述第三进水口(23)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31)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24)与所述第二出水口(142)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下方的换热器后板(3),所述换热器后板(3)内设有第二通道(33),所述换热器后板(3)的顶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通道(33)连通的第一通孔(331)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33)连通的第二通孔(332),且所述第一通孔(331)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32)连通,所述第二通孔(332)与所述第二进水口(14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连接的换热器板片(1),所述换热器板片(1)内设有第一腔体(1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3)外围的第二腔体(14),且所述第一腔体(13)为封闭腔体,所述第一腔体(13)的一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进水口(131),所述第一腔体(13)的另一端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出水口(132),所述第二腔体(14)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进水口(141)以及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出水口(142);所述第一腔体(13)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131)的一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安装腔(15),所述第一腔体(13)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5)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6);相邻的所述换热器板片(1)之间设有烟气通道;所述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上方的换热器前板(2),所述换热器前板(2)上设有第三进水口(23)和第三出水口(24),且所述第三进水口(23)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31)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24)与所述第二出水口(142)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下方的换热器后板(3),所述换热器后板(3)内设有第二通道(33),所述换热器后板(3)的顶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通道(33)连通的第一通孔(331)以及与所述第二通道(33)连通的第二通孔(332),且所述第一通孔(331)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32)连通,所述第二通孔(332)与所述第二进水口(141)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前板(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安装腔(25),所述第二安装腔(25)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5)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腔(25)的外围设有环绕所述第二安装腔(25)的第三通道(26),所述换热器前板(2)的底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道(26)连通的第三通孔(261),且所述第三通孔(261)与所述第二出水口(142)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24)设于所述第三通道(26)的顶部上,且所述第三出水口(24)与所述第三通道(26)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板片(1)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板片(11)和下换热器板片(12),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首尾相连的的第一凹槽(111),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首尾相连的第一凸槽(121),所述第一凸槽(111)与所述第一凹槽(121)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内侧和所述第一凸槽(12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一腔体(13),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外侧、所述第一凸槽(121)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二腔体(1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凸台通孔(112),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凹台通孔(122),所述第一凸台通孔(112)与所述第一凹台通孔(122)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一进水口(131);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贯穿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潘同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