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8015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包括竖直固定在塘底的支撑柱和水平转动设置在支撑柱顶端的投喂主体;所述投喂主体包括中间料腔和环绕中间料腔设置的颗粒腔;所述中间料腔和颗粒腔通过相互套设并贴靠的筒形的外网孔板和内网孔板分隔;内网孔板可转动;所述中间料腔上端设置投料口,内部设置将鱼食向四周挤压的压料装置;沿颗粒腔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向外延伸的投料臂;所述投料臂包括内筒和间距套设在内筒外且可转动的外筒;所述内筒一端连通颗粒腔,所述内筒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蛟龙轴;所述内筒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出粒孔;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出粒孔。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fish pon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sh pond, the pond is vertically fixed on the support column and horizontal rotating arranged in the top supporting column feeding body; the feeding body comprises a middle material cavity and the cavity is arranged around the central material particles of the cavity; the intermediate material particles through the cylindrical cavity and cavity each set and affixed on the extranet and Intranet hole orifice plate separates the Intranet; hole plate can rotate; the intermediate material cavity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feeding port, arranged inside the fish food to press device around the extrusion cavity along the particle; Zhou Junyu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outwardly extending outside the feeding arm; the feeding arm includes a cylinder of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inn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space set can rotate; the inner cylind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particle cavity, the inner cylinder is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Dragon shaft can rotate; a plurality of the evenly arranged cylinder wall of the inner cylinder. A grain hole is produced,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grain holes are arranged evenly on the wall of the outer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
本技术涉及渔业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
技术介绍
鱼塘是捕鱼或养鱼的地方,特指鱼围塘的内部间格或圈住鱼的围网。一般理想的鱼塘,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光照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以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生产管理,在投喂过程中,目前大部分直接采用手投,将混合成泥状的鱼食投入鱼塘中,这样不仅投撒距离短,投撒不均匀,投喂效果差,鱼食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且鱼食容易溶解在水中,造成进一步浪费,此外,还容易造成鱼群抢食过程中互相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该鱼塘自动投喂装置可以有效的实现自动投喂,投喂距离远,投喂均匀,效果好,鱼食利用率高,并且可以有效的补充鱼塘内的氧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包括竖直固定在塘底的支撑柱和水平转动设置在支撑柱顶端的投喂主体;所述投喂主体包括中间料腔和环绕中间料腔设置的颗粒腔;所述中间料腔和颗粒腔通过相互套设并贴靠的筒形的外网孔板和内网孔板分隔;内网孔板可转动;所述中间料腔上端设置投料口,内部设置将鱼食向四周挤压的压料装置;沿颗粒腔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向外延伸的投料臂;所述投料臂包括内筒和间距套设在内筒外且可转动的外筒;所述内筒一端连通颗粒腔,所述内筒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蛟龙轴;所述内筒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出粒孔;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出粒孔;所述内筒的外壁上对应第二出粒孔分布设置有多个永磁铁;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空腔内配合第二出粒孔设置有多个导磁性的塞头;所述塞头通过弹簧或弹性绳与第二出粒孔连接,使塞头在与永磁铁正对与错位交替过程中交替开闭第二出粒孔。其中,所述投喂主体通过固定在支撑柱上的液压装置驱动升降;所述鱼塘自动投喂装置还包括氧气发生装置;所述氧气发生装置包括连通内筒与外筒之间上部空腔的绝缘的引气管和设置在引气管下端与引气管连通的散气盘;所述散气盘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口;所述散气盘下方还固定有沉块;所述内筒和外筒均为电解电极,并分别连通外部电源的正负极。其中,所述压料装置包括竖直转动设置在中间料腔中心的转杆和环绕转杆设置的压料叶片;所述压料叶片外端与内网孔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外筒靠近颗粒腔的一端的外圆周上固定套设有第一环形齿轮;所述颗粒腔外设置有电机承载台;一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承载台上,第一电机转轴上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环形齿轮相啮合。其中,所述投喂主体底部中心固定有一水平设置的转盘;所述转盘外圆周上固定套设有一第二环形齿轮;所述转盘下方设置有一固定在支撑柱上端部的固定盘;所述转盘和固定盘通过一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盘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套设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环形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撑柱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液压装置驱动支撑柱伸缩。其中,所述塞头为圆锥形,且尖部朝向第二出粒孔。其中,所述颗粒腔整体为锅盖形,其竖直截面积由与中间料腔连通的内侧向与内筒连通的外侧逐渐减小。其中,所述蛟龙轴由第三电机驱动转动。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鱼塘自动投喂装置可以有效的实现自动投喂,投喂距离远,投喂均匀,效果好,鱼食利用率高,并且可以有效的补充鱼塘内的氧气。2、本技术设置有中间料腔、压料装置以及内外网孔板,可以简单有效的将混合好的泥状鱼食转变为颗粒状,方便鱼进食且有效提高鱼食的利用率。3、本技术设置有投料臂,可以有效的延长投料距离,投喂主体可转动,形成大范围的投料区域,提高投喂效率。4、本技术设置有内筒、外筒和永磁铁和塞头,利用内外筒的相互转动使永磁铁和塞头实现重复式相对与错开,从而实现间隔均匀的投料过程,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自动化高。5、本技术内外筒可作为电解电极,并设置有引气管和散气盘,有效的实现通过电解制氧的功能,并且由于投喂主体可实现升降,还能有效防止电解过程中电伤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投喂装置的中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投料臂和氧气发生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投料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永磁铁和塞头相对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永磁铁和塞头错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支撑柱、2‐投喂主体、21‐中间料腔、211‐投料口、212‐压料装置、213‐转杆、214‐压料叶片、22‐颗粒腔、23‐外网孔板、24‐投料臂、241‐内筒、242‐外筒、243‐蛟龙轴、244‐第一出粒孔、245‐第二出粒孔、246‐永磁铁、247‐塞头、248‐第一环形齿轮、249‐电机承载台、250‐第一电机、251‐第一传动齿轮、252‐第三电机、26‐转盘、261‐第二环形齿轮、27‐固定盘、271‐第二电机、272‐第二传动齿轮、28‐内网孔板、3‐液压装置、4‐氧气发生装置、41‐引气管、42‐散气盘、421‐排气口、43‐沉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6,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包括竖直固定在塘底的支撑柱1和水平转动设置在支撑柱1顶端的投喂主体2;所述投喂主体2包括中间料腔21和环绕中间料腔21设置的颗粒腔22;所述中间料腔21和颗粒腔22通过相互套设并贴靠的筒形的外网孔板23和内网孔板28分隔;内网孔板28可转动;所述中间料腔21上端设置投料口211,内部设置将鱼食向四周挤压的压料装置212;沿颗粒腔22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向外延伸的投料臂24;所述投料臂24包括内筒241和间距套设在内筒241外且可转动的外筒242;所述内筒241一端连通颗粒腔22,所述内筒24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蛟龙轴243;所述内筒241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出粒孔244;所述外筒242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出粒孔245;所述内筒241的外壁上对应第二出粒孔245分布设置有多个永磁铁246;所述内筒241与外筒242之间的空腔内配合第二出粒孔245设置有多个导磁性的塞头247;所述塞头247通过弹簧或弹性绳与第二出粒孔245连接,使塞头247在与永磁铁246正对与错位交替过程中交替开闭第二出粒孔245。进一步的,参见图2、图4,所述投喂主体2通过固定在支撑柱1上的液压装置3驱动升降;所述鱼塘自动投喂装置还包括氧气发生装置4;所述氧气发生装置4包括连通内筒241与外筒242之间上部空腔的绝缘的引气管41和设置在引气管41下端与引气管41连通的散气盘42;所述散气盘4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口421;所述散气盘42下方还固定有沉块43;所述内筒241和外筒242均为电解电极,并分别连通外部电源的正负极。进一步的,参见图1、图2,所述外筒242靠近颗粒腔22的一端的外圆周上固定套设有第一环形齿轮248;所述颗粒腔22外设置有电机承载台249;一第一电机250固定设置在承载台249上,第一电机250转轴上套设有第一传动齿轮25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51与第一环形齿轮248相啮合。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述投喂主体2底部中心固定有一水平设置的转盘26;所述转盘26外圆周上固定套设有一第二环形齿轮261;所述转盘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固定在塘底的支撑柱(1)和水平转动设置在支撑柱(1)顶端的投喂主体(2);所述投喂主体(2)包括中间料腔(21)和环绕中间料腔(21)设置的颗粒腔(22);所述中间料腔(21)和颗粒腔(22)通过相互套设并贴靠的筒形的外网孔板(23)和内网孔板(28)分隔;内网孔板(28)可转动;所述中间料腔(21)上端设置投料口(211),内部设置将鱼食向四周挤压的压料装置(212);沿颗粒腔(22)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向外延伸的投料臂(24);所述投料臂(24)包括内筒(241)和间距套设在内筒(241)外且可转动的外筒(242);所述内筒(241)一端连通颗粒腔(22),所述内筒(24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蛟龙轴(243);所述内筒(241)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出粒孔(244);所述外筒(242)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出粒孔(245);所述内筒(241)的外壁上对应第二出粒孔(245)分布设置有多个永磁铁(246);所述内筒(241)与外筒(242)之间的空腔内配合第二出粒孔(245)设置有多个导磁性的塞头(247);所述塞头(247)通过弹簧或弹性绳与第二出粒孔(245)连接,使塞头(247)在与永磁铁(246)正对与错位交替过程中交替开闭第二出粒孔(2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固定在塘底的支撑柱(1)和水平转动设置在支撑柱(1)顶端的投喂主体(2);所述投喂主体(2)包括中间料腔(21)和环绕中间料腔(21)设置的颗粒腔(22);所述中间料腔(21)和颗粒腔(22)通过相互套设并贴靠的筒形的外网孔板(23)和内网孔板(28)分隔;内网孔板(28)可转动;所述中间料腔(21)上端设置投料口(211),内部设置将鱼食向四周挤压的压料装置(212);沿颗粒腔(22)外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向外延伸的投料臂(24);所述投料臂(24)包括内筒(241)和间距套设在内筒(241)外且可转动的外筒(242);所述内筒(241)一端连通颗粒腔(22),所述内筒(24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可转动的蛟龙轴(243);所述内筒(241)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出粒孔(244);所述外筒(242)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出粒孔(245);所述内筒(241)的外壁上对应第二出粒孔(245)分布设置有多个永磁铁(246);所述内筒(241)与外筒(242)之间的空腔内配合第二出粒孔(245)设置有多个导磁性的塞头(247);所述塞头(247)通过弹簧或弹性绳与第二出粒孔(245)连接,使塞头(247)在与永磁铁(246)正对与错位交替过程中交替开闭第二出粒孔(24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塘自动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主体(2)通过固定在支撑柱(1)上的液压装置(3)驱动升降;所述鱼塘自动投喂装置还包括氧气发生装置(4);所述氧气发生装置(4)包括连通内筒(241)与外筒(242)之间上部空腔的绝缘的引气管(41)和设置在引气管(41)下端与引气管(41)连通的散气盘(42);所述散气盘(4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口(421);所述散气盘(42)下方还固定有沉块(43);所述内筒(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桂金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睿敏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