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6982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电机本体、泵体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电机本体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相连接,转动轴延伸至泵体内,并且端部固定设有叶轮;电机本体的外壳为双层结构,内外壳体之间形成液冷夹层,液冷夹层上分别设有入水端口、排水端口;泵体包括排水管、入水管,排水管的端部设有排水口,入水管的端部设有三通阀门,三通阀门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相连通;入水管上设有出水端口,出水端口通过第一连接软管与入水端口相连通,排水管上设有回水端口,回水端口通过第二连接软管与排水端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连续进行不同作业点的排水作业,运行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
本技术属于水泵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水泵进行多作业点的排水作业时,中间变换作业点时,需要将原来的管道拆卸下来,装配新的连接管道,或是将管道从第一作业位点取出,再将其放入到第二作业位点内,不可实现连续作业,费时费力,而且电机本体在长时间连续作业时,容易造成高温停止作业的问题,一种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功能多样化、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一种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包括电机本体、底座、液冷夹层、入水端口、排水端口、第一连接软管、第二连接软管、回水端口、出水端口、输出轴、联轴器、泵体、排水口、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三通阀门、入水管、排水管;所述电机本体、泵体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泵体内,并且端部固定设有叶轮;所述电机本体的外壳为双层结构,内外壳体之间形成液冷夹层,所述液冷夹层上分别设有入水端口、排水端口;所述泵体包括排水管、入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端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入水管的端部设有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相连通;所述入水管上设有出水端口,所述出水端口通过第一连接软管与入水端口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回水端口,所述回水端口通过第二连接软管与排水端口相连通。所述底座为顶端封口、底端开口的盘状结构,开口端的边缘位置设有水平的凸边。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的多作业点排水作业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可连续作业,省时省力,作业效率高等优点。2、电机本体散热快,避免了高温停止作业的问题,系统运行稳定性高。3、降温系统无需额外的循环设备和冷却液,绿色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本体,2-底座,3-液冷夹层,4-入水端口,5-排水端口,6-第一连接软管,7-第二连接软管,8-回水端口,9-出水端口,10-输出轴,11-联轴器,12-泵体,13-排水口,14-第一入水口,15-第二入水口,16-三通阀门,17-入水管,18-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包括电机本体1、底座2、液冷夹层3、入水端口4、排水端口5、第一连接软管6、第二连接软管7、回水端口8、出水端口9、输出轴10、联轴器11、泵体12、排水口13、第一入水口14、第二入水口15、三通阀门16、入水管17、排水管18;电机本体1、泵体12固定设置在底座2上,电机本体1的输出轴10通过联轴器11与转动轴相连接,转动轴延伸至泵体12内,并且端部固定设有叶轮;电机本体1的外壳为双层结构,内外壳体之间形成液冷夹层3,液冷夹层3上分别设有入水端口4、排水端口5;泵体12包括排水管18、入水管17,排水管18的端部设有排水口13,入水管17的端部设有三通阀门16,三通阀门16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入水口14、第二入水口15相连通;入水管17上设有出水端口9,出水端口9通过第一连接软管6与入水端口4相连通,排水管18上设有回水端口8,回水端口8通过第二连接软管7与排水端口5相连通。所述底座2为顶端封口,底端开口的盘子状结构,开口端的边缘位置设有水平的凸边。可起到减震的作用。本实例的工作过程:使用时,可将第一入水口14、第二入水口15分别与不同作业位点相连接,排放第一作业位点的水时,调节三通阀门16,使得第一入水口14与入水管17相连通,转变作业位点,排放第二作业位点的水时,调节三通阀门16,使得第二入水口15与入水管17相连通,避免了拆装管道,可实现连续作业,省时省力。水在叶轮的作用下,从入水管17、排水管18内,在经由入水管17时,一部分通过出水端口9、第一连接软管6进入到液冷夹层3内,在水压的作用下,经由第二连接软管7回到排水管18内,如此,液冷作业无需额外的冷却液和循环设备,就地取材,节能环保,提高电机本体1热量的散发速度。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本体、底座、液冷夹层、入水端口、排水端口、第一连接软管、第二连接软管、回水端口、出水端口、输出轴、联轴器、泵体、排水口、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三通阀门、入水管、排水管;所述电机本体、泵体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泵体内,并且端部固定设有叶轮;所述电机本体的外壳为双层结构,内外壳体之间形成液冷夹层,所述液冷夹层上分别设有入水端口、排水端口;所述泵体包括排水管、入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端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入水管的端部设有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相连通;所述入水管上设有出水端口,所述出水端口通过第一连接软管与入水端口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回水端口,所述回水端口通过第二连接软管与排水端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入水口的液冷式新型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本体、底座、液冷夹层、入水端口、排水端口、第一连接软管、第二连接软管、回水端口、出水端口、输出轴、联轴器、泵体、排水口、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三通阀门、入水管、排水管;所述电机本体、泵体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电机本体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泵体内,并且端部固定设有叶轮;所述电机本体的外壳为双层结构,内外壳体之间形成液冷夹层,所述液冷夹层上分别设有入水端口、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佳欣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