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58591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6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属于扑翼飞行器技术领域。该扑翼飞行器由机体、四个半转翼、左传动系、右传动系、左控制系和右控制系等组成。机体由机身、前梁和后梁固定而成,四个半转翼对称布置在机身的两侧,分别与左传动系和右传动系的输出端联接,主电机通过一级齿轮传动驱动半转翼相对于机架转动,产生飞行器所需的推力。舵机通过左控制系和右控制系改变半转翼的初始方位,从而改变推力的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机身两侧的推力大小和方向可以独立灵活调节,机动性能强,有利于复杂空间的飞行和起降控制,同时主传动和机动性控制机构简单、结构紧凑、可靠性高。

A four rotor wing flapping fligh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our rotor wing flapping flight,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lapping wing aircraft. The aircraft is composed of a machine body, 4.5 turn, left turn, right wing, transmission system,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of the right and left. The body is composed of a body, front beam and the back beam and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4.5 rotor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fuselage, and left moving coordinate output respectively and the right transmission lines connected to the main motor, through semi rotary wing relative to the frame rotation drive gear drive, to produce the required thrust aircraft. The steering gear changes the initial azimuth of the half rotor through the left control system and the right control system, thus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thrust. The present invention four rotating wing flapping wing aircraft fuselage thrust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can be adjusted flexibly, strong maneuvering performance, flight and landing control for complex space, while the main transmission and mobility control mechanism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structure,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扑翼飞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活动翼近似单向扑动的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类扑翼飞行器是通过活动翼主动运动能像昆虫一样产生升力和机动性控制的飞行器,它比固定翼飞机具有更强的机动性,起飞和降落不需要跑道,可以垂直起降、低速飞行或悬停,适应在复杂的空间中飞行。一般的旋翼直升机和固定翼垂直起降飞机,虽然具有类扑翼飞行器的功能,但它们的机械结构和控制机构复杂,造价高。公知的扑翼飞行器(CN201380963Y)有一对扑翼上、下拍动产生升力,同时扑翼可变换运动姿态以改变升力方向,扑翼上方设有一个螺旋桨以提高升力,因此,其控制系统既要控制螺旋桨的转动,又要控制扑翼的拍动,飞行器控制机构较复杂。公知的类扑翼飞行器(CN102582832B)在机体两侧设有四个半转翼,主动力由锥齿轮传动分配给机体两侧的半转翼产生推进力。两个控制电机分别通过销齿轮-凸轮机构改变半转翼的初始方位,从而改变推进力的方向。因此,其机体两侧的推进力大小不可调节,不利于飞行方向的控制。同时,销齿轮-凸轮机构径向尺寸大,啮合要求高,使该飞行器存在结构不紧凑,造价高,可利用空间小的问题。公知的一种仿鸟扑翼机构(CN104192307A)在机架两侧设有两个半转翼,两个半转翼反向同步转动产生推进力。两个控制电机分别通过锥齿轮传动改变半转翼的初始方位来改变推进力的方向,克服了类扑翼飞行器的不足。然而,该机构采用平衡块来部分抵消半转翼转动时产生离心力,机构的动平衡性能较差,且平衡块增加了机构的自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飞行器结构和控制机构复杂、机动性不良、可利用空间小、造价高等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以期该飞行器具有传动机构简单、控制机构占用空间小,机身两侧的气动力大小和方向都可灵活调节等特点,能实现垂直升降、水平前进与后退、水平左、右横移、空中悬停、灵活转向等功能。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包括:机身5、前梁32、后梁18、翼A4、翼B6、翼C9、翼D1、左传动系2、右传动系8、左控制系3、右控制系7;所述机身5、前梁32和后梁18固定联接形成左右对称的机体;所述左传动系2和右传动系8对称设置在机体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后梁18的两端,左传动系2和右传动系8结构组成相同,统称传动系;所述左控制系3和右控制系7对称布置在机身5前部的两侧,左控制系3和右控制系7结构组成完全相同,统称控制系;所述翼A4和翼B6位于机身5前部的两侧,翼A4和翼B6结构组成完全相同,统称为前半转翼;前半转翼位于传动系和控制系之间,前半转翼的长轴45两端分别与传动系的中曲柄26和控制系的前曲柄38固定连接,长轴45的轴线垂直于中曲柄26和前曲柄38的回转平面,前半转翼的前翼体48的滑槽与控制系的前滑块50接触形成前半转翼的初始方位控制;所述翼C9、翼D1对称位于机身5后部的两侧,翼C9、翼D1结构相同,统称为后半转翼;后半转翼位于机身5后部,传动系的一侧,后半转翼的短轴11一端与传动系的后曲柄21固定连接,短轴11的轴线垂直于后曲柄21的回转平面,后半转翼的后翼体10的滑槽与传动系的后滑块19接触形成后半转翼的初始方位控制;所述机身5一侧的翼A4和翼D1初始安装相位差为90°,机身5另一侧的翼B6和翼C9初始安装相位差也为90°。所述传动系包括主电机22、小齿轮23、大齿轮24、后曲柄21、中曲柄26、传动箱20、后滑块19、,主电机22与传动箱20的箱体固定连接,固定于电机22轴上的小齿轮23与大齿轮24啮合,中曲柄26与大齿轮24固定连接后与传动箱的传动轴42一端固定连接,大齿轮24和传动轴42的轴线重合;后曲柄21与传动箱的传动轴42另一端固定连接,后曲柄21和中曲柄26的相位差为180度;后滑块19和后曲柄21都位于传动箱20的同一侧,后滑块19和传动轴42的轴线平行且中心距等于短轴11和长轴45的回转半径,后滑块19与后曲柄21的速比为0.5;所述传动箱20包括箱体40、传动轴42、同步轴17、锥齿轮A44、锥齿轮B14、大锥齿轮16、小锥齿轮39;所述传动轴42通过主轴承43支承在箱体40上,锥齿轮A44与传动轴42固定连接;所述后滑块19的轴与箱体40的孔间隙配合并与大锥齿轮16固定连接;所述同步轴17通过轴瓦A15支承在箱体40中并与小锥齿轮39和锥齿轮B14固定连接,同步轴17和传动轴42的轴线垂直;锥齿轮A44和锥齿轮B14啮合,速比为1;小锥齿轮39和大锥齿轮16啮合,速比为2。所述控制系包括舵机34、前曲柄38、小轴27、小带轮28、齿形带35、销钉33、前滑块50、销轴51、摇臂29、摆杆30、大带轮31;舵机34固定在前梁32的一端,舵机34的输出轴与摆杆30固定连接;摇臂29的一端空套在小轴37的轴颈上形成转动副,另一端与销轴51固定连接,摆杆端部的销轴与摇臂29的纵向滑槽接触;小轴37的一端与前曲柄38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副轴承36支承在前梁32的端部;小带轮28与小轴37固定连接并保持两者轴线重合,小带轮28位于前曲柄38和摇臂29之间;所述前曲柄38的一端与小轴3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长轴45固定连接并设有与长轴45轴线对称的开口槽,不会与前滑块50发生运动干涉;所述大带轮31与前滑块50固定连接,前滑块50端部的长方体对称于大带轮31的轴线;小带轮28和大带轮31通过齿形带35连接保持速比为2;所述销轴51一端与摇臂2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滑块50的轴端内孔间隙配合形成转动副并用销钉33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小轴37、长轴45和销轴51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小轴37与销轴51和长轴45之间的中心距相等,小轴37和传动轴42的轴线重合。所述前半转翼包括长轴45、前翼体48、轴瓦B49,前翼体48通过轴瓦B49支承在长轴上并由垫圈47和挡圈46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后半转翼包括短轴11、后翼体10、轴瓦B49,后翼体10通过轴瓦B49支承在短轴11上并由挡板12和螺钉13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前翼体48和后翼体10结构形状相同,外形均是关于其回转轴线对称的;所述前翼体48和后翼体10的翼展宽度相同,前翼体48的弦向长度大于后翼体10的弦向长度。左传动系2的主电机通过一级齿轮传动及传动轴带动中曲柄和后曲柄驱动翼A4和翼D1的逆时针旋转产生机身5左侧的推力,同时,右传动系8的主电机通过一级齿轮传动及传动轴带动中曲柄和后曲柄驱动翼B6和翼C9的顺时针旋转产生机身5右侧的推力,改变主电机转速可调节推力大小。由于机体两侧的两个后转翼(翼C9和翼D1)初始相位差为0°(图1所示状态),因此两个后转翼的气动推力的叠加效果是只产生垂直于机身的升力而无滚转力矩。由于前转翼和后转翼等运动构件的结构对称性,转动件的离心力自平衡,机体两侧的气动力偶矩也相互平衡。左控系3的舵机通过摆杆带动摇臂绕固定小轴转动使前滑块相对于机体的位置发生变化,以此改变翼A4相对于机体的初始方位,从而改变机身左侧的翼A4气动推力方向;而右控系7的舵机也通过摆杆带动摇臂绕固定小轴转动使前滑块相对于机体的位置发生变化,以此改变翼B6相对于机体的初始方位,从而改变机身右侧的翼B6气动推力方向。左、右舵机不工作时,由于机体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该飞行器包括机身[5]、前梁[32]、后梁[18]、翼A[4]、翼B[6]、翼C[9]、翼D[1]、左传动系[2]、右传动系[8]、左控制系[3]、右控制系[7];所述机身[5]、前梁[32]和后梁[18]固定联接形成左右对称的机体;所述左传动系[2]和右传动系[8]对称设置在机体的两侧,左传动系[2]和右传动系[8]的箱体[40]分别固定在后梁[18]的两端,左传动系[2]和右传动系[8]结构组成相同,统称传动系;所述左控制系[3]和右控制系[7]对称布置在机身[5]前部的两侧,左控制系[3]和右控制系[7]结构组成完全相同,统称控制系;所述翼A[4]和翼B[6]位于机身[5]前部的两侧,翼A[4]和翼B[6]结构组成完全相同,统称为前半转翼;前半转翼位于传动系和控制系之间,前半转翼的长轴[45]两端分别与传动系的中曲柄[26]和控制系的前曲柄[38]固定连接,长轴[45]的轴线垂直于中曲柄[26]和前曲柄[38]的回转平面,前半转翼的前翼体[48]的滑槽与控制系的前滑块[50]接触形成前半转翼的初始方位控制;所述翼C[9]、翼D[1]对称位于机身[5]后部的两侧,翼C[9]、翼D[1]结构相同,统称为后半转翼;后半转翼位于机身[5]后部,传动系的一侧,后半转翼的短轴[11]一端与传动系的后曲柄[21]固定连接,短轴[11]的轴线垂直于后曲柄[21]的回转平面,后半转翼的后翼体[10]的滑槽与传动系的后滑块[19]接触形成后半转翼的初始方位控制;所述机身[5]一侧的翼A[4]和翼D[1]初始安装相位差为90°,机身[5]另一侧的翼B[6]和翼C[9]初始安装相位差也为9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该飞行器包括机身[5]、前梁[32]、后梁[18]、翼A[4]、翼B[6]、翼C[9]、翼D[1]、左传动系[2]、右传动系[8]、左控制系[3]、右控制系[7];所述机身[5]、前梁[32]和后梁[18]固定联接形成左右对称的机体;所述左传动系[2]和右传动系[8]对称设置在机体的两侧,左传动系[2]和右传动系[8]的箱体[40]分别固定在后梁[18]的两端,左传动系[2]和右传动系[8]结构组成相同,统称传动系;所述左控制系[3]和右控制系[7]对称布置在机身[5]前部的两侧,左控制系[3]和右控制系[7]结构组成完全相同,统称控制系;所述翼A[4]和翼B[6]位于机身[5]前部的两侧,翼A[4]和翼B[6]结构组成完全相同,统称为前半转翼;前半转翼位于传动系和控制系之间,前半转翼的长轴[45]两端分别与传动系的中曲柄[26]和控制系的前曲柄[38]固定连接,长轴[45]的轴线垂直于中曲柄[26]和前曲柄[38]的回转平面,前半转翼的前翼体[48]的滑槽与控制系的前滑块[50]接触形成前半转翼的初始方位控制;所述翼C[9]、翼D[1]对称位于机身[5]后部的两侧,翼C[9]、翼D[1]结构相同,统称为后半转翼;后半转翼位于机身[5]后部,传动系的一侧,后半转翼的短轴[11]一端与传动系的后曲柄[21]固定连接,短轴[11]的轴线垂直于后曲柄[21]的回转平面,后半转翼的后翼体[10]的滑槽与传动系的后滑块[19]接触形成后半转翼的初始方位控制;所述机身[5]一侧的翼A[4]和翼D[1]初始安装相位差为90°,机身[5]另一侧的翼B[6]和翼C[9]初始安装相位差也为9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半转翼类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包括主电机[22]、小齿轮[23]、大齿轮[24]、后曲柄[21]、中曲柄[26]、传动箱[20]、后滑块[19];所述传动箱[20]包括箱体[40]、传动轴[42]、同步轴[17]、锥齿轮A[44]、锥齿轮B[14]、大锥齿轮[16]、小锥齿轮[39];所述传动轴[42]通过主轴承[43]支承在箱体[40]上,锥齿轮A[44]与传动轴[42]固定连接;所述主电机[22]与传动箱[20]的箱体固定连接,固定于电机[22]轴上的小齿轮[23]与大齿轮[24]啮合,中曲柄[26]与大齿轮[24]固定连接后与传动箱的传动轴[42]一端固定连接,大齿轮[24]和传动轴[42]的轴线重合;所述后曲柄[21]与传动箱的传动轴[42]另一端固定连接,后曲柄[21]和中曲柄[26]的相位差为180度;所述后滑块[19]和后曲柄[21]都位于传动箱[20]的同一侧,后滑块[19]和传动轴[42]的轴线平行且中心距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孝义张玉华方灼明陈富强邱支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