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明开专利>正文

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41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2:49
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其包括第一合页及第二合页,第一合页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套,第二合页设置有第二定位套,所述的第一、二定位套通过上铰接轴及下铰接轴铰接为一体,所述的上铰接轴及下铰接轴固定在第二定位套内,使得第一定位套可相对其转动,所述的第一定位套内安装有导向圈,导向圈内安装有驱动杆延伸出导向圈两端,驱动杆上端安装有上驱动器,驱动杆下端安装有下驱动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将缓冲器及弹簧内置在铰接轴轴内,使得本合页结构更为紧凑小巧;利用弹簧的推力与驱动器配合,实现了合页的自动关闭,避免传统扭簧复位中因扭簧形变量大而导致的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五金配件,具体是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细节问题往往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螺丝钉,合页等等,虽然不大,但是确实必不可少的配件,尤其是对于门窗以及家具来说,合页的作用毋庸置疑,合页的使用频率是非常的高的,所以说对于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对于合页来说,常组成两折式,是连接物体两个部分并能使之活动的部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合页种类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其实合页种类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例如普通合页,烟斗合页,大门合页等等。然而,目前用于实木门的合页缓冲效果不好,容易损坏门体,而且还不具备消音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巧的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本技术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其包括第一合页及第二合页,第一合页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套,第二合页设置有第二定位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定位套、通过上铰接轴及下铰接轴铰接为一体,所述的上铰接轴及下铰接轴固定在第二定位套内,使得第一定位套可相对其转动,所述的第一定位套内安装有导向圈,导向圈内安装有驱动杆延伸出导向圈两端,驱动杆上端安装有上驱动器,驱动杆下端安装有下驱动器;所述的第一定位套、导向圈、驱动杆、上驱动器、下驱动器间通过同轴装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的导向圈与上驱动器及下驱动器间通过平面轴承连接;所述的上铰接轴内安装有缓冲器,缓冲器通过上连接轴安装有上导向轮抵压在上驱动器的上端面,上连接轴延伸入设置在上铰接轴柱面上的上导向槽内,使得上导向轮只能沿着上导向槽作轴向运动;所述的下铰接轴内安装有弹簧驱动器,弹簧驱动器上通过下连接轴安装有下导向轮,下导向轮抵压在下驱动器的下端面,下连接轴延伸入设置在下铰接轴柱面上的下导向槽内,使得下导向轮只能沿着下导向槽作轴向运动;合页开合时,可通过导向圈及驱动杆带动上驱动器、下驱动器相对上、下导向轮、转动,上、下导向轮与上、下驱动器相互挤压实现本合页自动缓冲关闭。所述的同轴装置包括设置在导向圈柱面上的若干凸台及设置在第一定位套内孔的定位凹槽,凹槽与凸台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定位套与导向圈作同步转动。所述的同轴装置包括设置在导向圈内孔上的异型孔及设置在驱动杆柱面上的异形凸台,异型孔与异形凸台作轴连接,使得导向圈与驱动杆同步转动。所述的同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驱动杆上的导向凹台及设置在上、下驱动器内孔上的导向凸台,导向凹台与导向凸台配合,使得驱动杆与上、下驱动器作同步转动,且上、下驱动器可相对驱动杆轴向移动。所述的上铰接轴及下铰接轴表面设置有键齿,与设置在第二定位套内的键槽配合,使得上铰接轴、下铰接轴与第二定位套作同步转动。所述的上导向轮安装在缓冲器的活塞杆顶端。所述的弹簧驱动器包括导向轮轴及弹簧,弹簧及导向轮轴安装在下铰接轴内,下导向轮安装在导向轮轴顶端,由弹簧推动导向轮轴始终向下驱动器方向运动。所述的上驱动器上端面对称设置有向内凹陷的两个V型槽,两V型槽间通过过渡平台连接。所述的下驱动器下端面设置有复位槽,复位槽截面呈“√”状。所述的上导向轮与下导向轮的轴线错位90°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将缓冲器及弹簧内置在铰接轴轴内,使得本合页结构更为紧凑小巧。利用弹簧的推力与驱动器配合,实现了合页的自动关闭,避免传统扭簧复位中因扭簧形变量大而导致的使用寿命短;3、缓冲器及弹簧驱动器安装在上铰接轴及下铰接轴内,起到对缓冲器及弹簧驱动器径向定位作用,避免直接作用于定位套上影响其使用寿命;4、导向圈与上驱动器及下驱动器间通过平面轴承连接,避免两者间直接接触摩擦,使得本合页可以稳定安静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合页闭合状态效果图。图2、3为本技术合页闭合状态装配图。图4为本技术合页打开90°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合页打开45°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合页打开90°结构装配图。图7为本技术合页打开45°时结构装配图。图8、9、10为本技术中缓冲器及弹簧驱动器装配图。图11、12为本技术中驱动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其包括第一合页1及第二合页2,第一合页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套11,第二合页2设置有第二定位套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定位套11、21通过上铰接轴3及下铰接轴4铰接为一体,所述的上铰接轴3及下铰接轴4固定在第二定位套21内,使得第一定位套11可相对其转动,所述的第一定位套11内安装有导向圈6,导向圈6内安装有驱动杆61延伸出导向圈6两端,驱动杆61上端安装有上驱动器62,驱动杆61下端安装有下驱动器63;所述的第一定位套11、导向圈6、驱动杆61、上驱动器62、下驱动器63间通过同轴装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的导向圈6与上驱动器62及下驱动器63间通过平面轴承64连接;所述的上铰接轴3内安装有缓冲器31,缓冲器31通过上连接轴35安装有上导向轮32抵压在上驱动器62的上端面,上连接轴35延伸入设置在上铰接轴3柱面上的上导向槽36内,使得上导向轮32只能沿着上导向槽36作轴向运动;所述的下铰接轴4内安装有弹簧驱动器41,弹簧驱动器41上通过下连接轴46安装有下导向轮42,下导向轮42抵压在下驱动器63的下端面,下连接轴46延伸入设置在下铰接轴4柱面上的下导向槽47内,使得下导向轮42只能沿着下导向槽47作轴向运动;合页开合时,可通过导向圈6及驱动杆61带动上驱动器62、下驱动器63相对上、下导向轮32、42转动,上、下导向轮与上、下驱动器相互挤压实现本合页自动缓冲关闭。所述的同轴装置包括设置在导向圈6柱面上的若干凸台65及设置在第一定位套11内孔的定位凹槽,凹槽与凸台相互配合,使得第一定位套11与导向圈6作同步转动。所述的同轴装置包括设置在导向圈6内孔上的异型孔66及设置在驱动杆61柱面上的异形凸台67,异型孔66与异形凸台67作轴连接,使得导向圈6与驱动杆61同步转动。所述的同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驱动杆61上的导向凹台68及设置在上、下驱动器内孔上的导向凸台69,导向凹台与导向凸台配合,使得驱动杆与上、下驱动器作同步转动,且上、下驱动器可相对驱动杆轴向移动。所述的上铰接轴3及下铰接轴4表面设置有键齿33,与设置在第二定位套内的键槽配合,使得上铰接轴3、下铰接轴4与第二定位套21作同步转动。所述的上导向轮32安装在缓冲器31的活塞杆34顶端。所述的弹簧驱动器41包括导向轮轴43及弹簧44,弹簧44及导向轮轴43安装在下铰接轴4内,下导向轮42安装在导向轮轴43顶端,由弹簧44推动导向轮轴43始终向下驱动器63方向运动。所述的上驱动器62上端面对称设置有向内凹陷的两个V型槽621,两V型槽间通过过渡平台622连接。所述的下驱动器63下端面设置有复位槽631,复位槽631截面呈“√”状。所述的上导向轮32与下导向轮42的轴线错位90°设置。工作原理:如图1、2、3所示,当合页处于关闭状态时,下导向轮在弹簧的支撑作用下进入下驱动器63的复位槽631的槽底,而上导向轮32则位于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其包括第一合页(1)及第二合页(2),第一合页(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套(11),第二合页(2)设置有第二定位套(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定位套(11、21)通过上铰接轴(3)及下铰接轴(4)铰接为一体,所述的上铰接轴(3)及下铰接轴(4)固定在第二定位套(21)内,使得第一定位套(11)可相对其转动,所述的第一定位套(11)内安装有导向圈(6),导向圈(6)内安装有驱动杆(61)延伸出导向圈(6)两端,驱动杆(61)上端安装有上驱动器(62),驱动杆(61)下端安装有下驱动器(63);所述的第一定位套(11)、导向圈(6)、驱动杆(61)、上驱动器(62)、下驱动器(63)间通过同轴装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的导向圈(6)与上驱动器(62)及下驱动器(63)间通过平面轴承(64)连接;所述的上铰接轴(3)内安装有缓冲器(31),缓冲器(31)通过上连接轴(35)安装有上导向轮(32)抵压在上驱动器(62)的上端面,上连接轴(35)延伸入设置在上铰接轴(3)柱面上的上导向槽(36)内,使得上导向轮(32)只能沿着上导向槽(36)作轴向运动;所述的下铰接轴(4)内安装有弹簧驱动器(41),弹簧驱动器(41)上通过下连接轴(46)安装有下导向轮(42),下导向轮(42)抵压在下驱动器(63)的下端面,下连接轴(46)延伸入设置在下铰接轴(4)柱面上的下导向槽(47)内,使得下导向轮(42)只能沿着下导向槽(47)作轴向运动;合页开合时,可通过导向圈(6)及驱动杆(61)带动上驱动器(62)、下驱动器(63)相对上、下导向轮(32、42)转动,上、下导向轮与上、下驱动器相互挤压实现本合页自动缓冲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其包括第一合页(1)及第二合页(2),第一合页(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套(11),第二合页(2)设置有第二定位套(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定位套(11、21)通过上铰接轴(3)及下铰接轴(4)铰接为一体,所述的上铰接轴(3)及下铰接轴(4)固定在第二定位套(21)内,使得第一定位套(11)可相对其转动,所述的第一定位套(11)内安装有导向圈(6),导向圈(6)内安装有驱动杆(61)延伸出导向圈(6)两端,驱动杆(61)上端安装有上驱动器(62),驱动杆(61)下端安装有下驱动器(63);所述的第一定位套(11)、导向圈(6)、驱动杆(61)、上驱动器(62)、下驱动器(63)间通过同轴装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所述的导向圈(6)与上驱动器(62)及下驱动器(63)间通过平面轴承(64)连接;所述的上铰接轴(3)内安装有缓冲器(31),缓冲器(31)通过上连接轴(35)安装有上导向轮(32)抵压在上驱动器(62)的上端面,上连接轴(35)延伸入设置在上铰接轴(3)柱面上的上导向槽(36)内,使得上导向轮(32)只能沿着上导向槽(36)作轴向运动;所述的下铰接轴(4)内安装有弹簧驱动器(41),弹簧驱动器(41)上通过下连接轴(46)安装有下导向轮(42),下导向轮(42)抵压在下驱动器(63)的下端面,下连接轴(46)延伸入设置在下铰接轴(4)柱面上的下导向槽(47)内,使得下导向轮(42)只能沿着下导向槽(47)作轴向运动;合页开合时,可通过导向圈(6)及驱动杆(61)带动上驱动器(62)、下驱动器(63)相对上、下导向轮(32、42)转动,上、下导向轮与上、下驱动器相互挤压实现本合页自动缓冲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复位合页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轴装置包括设置在导向圈(6)柱面上的若干凸台(65)及设置在第一定位套(11)内孔的定位凹槽,凹槽与凸台相互配合,使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开
申请(专利权)人:陈明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