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4373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包括埋设在混凝土墙内的外钢管;埋设在混凝土墙内的由拉结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交织构成的钢筋网;所述外钢管的上下端,部分伸出混凝土墙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外钢管的内部套设有内钢管;所述内钢管内部填充有高强混凝土柱;所述外钢管与内钢管伸出混凝土墙的部分,通过横向螺栓径向贯穿固定,用于防止两者之间轴向和周向的相对运动。本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具有竖向连接快捷可靠、施工工艺简单、水平抗剪承载力高、整体性好、面外稳定性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工期短、大部分构件可标准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
本技术涉及属于结构工程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
技术介绍
接缝连接技术是保证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的关键技术。传统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或预制装配式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水平接缝主要采用竖向钢筋的套筒灌浆或浆锚搭接连接,竖向钢筋连接构造比较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装配质量控制难度大、工期较长、成本高,无法充分发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优势,建筑高度受到很大限制;也有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作为连接的设计,但钢管是非贯通连续的刚性连接,难以挥发钢管混凝土内嵌柱的抗弯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不强、面外偏心稳定性不高,从而严重降低装配式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目前国内对预制装配式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及其竖向钢筋连接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没有提出一种能从根本上显著改变预制装配式整体性和面外稳定性的技术方法,预制装配式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受制于水平接缝连接技术。高层结构预制装配率是衡量未来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发展并提出能适应于高层甚至超高层结构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成为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具有竖向连接快捷可靠、施工工艺简单、水平抗剪承载力高、整体性好、面外稳定性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工期短、大部分构件可标准化生产。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包括如下部件:埋设在混凝土墙4内的外钢管3;埋设在混凝土墙4内的由拉结钢筋9、竖向分布钢筋7和水平分布钢筋8交织构成的钢筋网;所述外钢管3的上下端,部分伸出混凝土墙4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外钢管3的内部套设有内钢管1;所述内钢管1内部填充有高强混凝土柱2;所述外钢管3与内钢管1伸出混凝土墙4的部分,通过横向螺栓11径向贯穿固定,用于防止两者之间轴向和周向的相对运动。所述外钢管3有若干根,成排并相互间隔埋设在混凝土墙4内。所述外钢管3的外壁,沿着外钢管3轴向方向分布有若干抗剪环筋10。所述混凝土墙4的下部间隔埋设有多个竖向钢筋套筒6,上部间隔埋设有多个竖向连接钢筋5。所述外钢管3与内钢管1伸出混凝土墙4的部分长度为80mm~120mm。各抗剪环筋1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0mm~1000mm。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在施工时的装配方法如下:第一层的混凝土墙4的安装:将混凝土墙4固结安装在地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混凝土墙4下部外钢管3的外露部分埋入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第二层的混凝土墙4的安装:将第二层的混凝土墙4下部的竖向钢筋套筒6与第一层的混凝土墙4上部的竖向连接钢筋5对接,即竖向钢筋套筒6插入竖向连接钢筋5内,此时外钢管3和内钢管1对位,然后焊接它们的接合处,并在外钢管3与内钢管1伸出混凝土墙4的部分,通过横向螺栓11径向贯穿固定,防止两者之间轴向和周向的相对运动;楼板的安装:在第一层的混凝土墙4的上缘面,即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混凝土墙的之间,安装楼板12的预制部分,将楼板12的端部的预制钢筋与混凝土墙4连接;在第一层与第二层的混凝土墙4以及楼板12之间的衔接处,灌注混凝土完成座浆层施工,同时完成楼板12的现浇部分,使与楼板12相邻的上层和下层混凝土墙4形成整体;依次循环,完成整片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每完成2至3层楼板的装配后,向内钢管1内灌注混凝土,以此类推。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部分预制、部分现浇”的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以“部分现浇”制作的内钢管1及其内的高强混凝土柱2作为连接相邻上下“部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部件,使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套装在钢管高强混凝土柱上整体,从而显著提高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面外抗压稳定性;贯通连续的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剪和抗弯能力,能显著提高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水平连接接缝处的水平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由于提高了整体性、抗压稳定性,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具有很好的抗震耗能性能、冗余弹塑性变形能力,充分发挥混凝土剪力墙在高层结构应用中优势,提高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建造高度;采用贯通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减少甚至取消竖向连接钢筋,简化施工工艺,保障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外钢管3与内钢管1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层和下层的混凝土墙4之间内外钢管连接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F代表焊缝。图5为图4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包括埋设在混凝土墙4(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的外钢管3;埋设在混凝土墙4内的由拉结钢筋9、竖向分布钢筋7和水平分布钢筋8交织构成的钢筋网;所述外钢管3的上下端,部分伸出混凝土墙4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外钢管3的内部套设有内钢管1;所述内钢管1内部填充有高强混凝土柱2;所述外钢管3与内钢管1伸出混凝土墙4的部分,通过横向螺栓11径向贯穿固定,用于防止两者之间轴向和周向的相对运动。所述外钢管3有若干根,成排并相互间隔埋设在混凝土墙4内。所述外钢管3的外壁,沿着外钢管3轴向方向分布有若干抗剪环筋10。所述混凝土墙4的下部间隔埋设有多个竖向钢筋套筒6,上部间隔埋设有多个竖向连接钢筋5。所述外钢管3与内钢管1伸出混凝土墙4的部分长度为80mm~120mm。各抗剪环筋1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0mm~1000mm。内钢管1内的混凝土柱为施工现场浇筑。外钢管3以其2~6倍直径的间距布置。所述外围带外钢管的混凝土剪力墙在工厂预制,运输到现场拼接,墙内配置竖向分布钢筋7和水平分布钢筋8构成的两片钢筋网,用拉结钢筋9拉结两片钢筋网,混凝土墙4上部预埋少量竖向连接钢筋5,下部预留少量竖向连接钢筋套筒6,墙体下部预留灌浆孔,嵌入混凝土墙4的外钢管3每隔500mm~1000mm的间距在圆周贴焊抗剪环筋10,嵌入墙体的外钢管3与混凝土墙4同步预制,外钢管3伸出墙体上下缘面80mm~120mm,并预留横向螺栓11紧固孔,外钢管3便于内钢管的混凝土柱穿过且有足够的滑动空间。本技术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在施工时的装配方法如下:第一层的混凝土墙4的安装:将混凝土墙4固结安装在地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混凝土墙4下部外钢管3的外露部分埋入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第二层的混凝土墙4的安装:将第二层的混凝土墙4下部的竖向钢筋套筒6与第一层的混凝土墙4上部的竖向连接钢筋5对接,即竖向钢筋套筒6插入竖向连接钢筋5内,此时外钢管3和内钢管1对位,然后焊接它们的接合处,并在外钢管3与内钢管1伸出混凝土墙4的部分,通过横向螺栓11径向贯穿固定,防止两者之间轴向和周向的相对运动;楼板(预制叠合楼板)的安装:在第一层的混凝土墙4的上缘面,即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混凝土墙的之间,安装楼板12的预制部分,将楼板12的端部的预制钢筋与混凝土墙4连接;在第一层与第二层的混凝土墙4以及楼板12之间的衔接处,灌注混凝土完成座浆层施工,同时完成楼板12的现浇部分,使与楼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件:埋设在混凝土墙(4)内的外钢管(3);埋设在混凝土墙(4)内的由拉结钢筋(9)、竖向分布钢筋(7)和水平分布钢筋(8)交织构成的钢筋网;所述外钢管(3)的上下端,部分伸出混凝土墙(4)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外钢管(3)的内部套设有内钢管(1);所述内钢管(1)内部填充有高强混凝土柱(2);所述外钢管(3)与内钢管(1)伸出混凝土墙(4)的部分,通过横向螺栓(11)径向贯穿固定,用于防止两者之间轴向和周向的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件:埋设在混凝土墙(4)内的外钢管(3);埋设在混凝土墙(4)内的由拉结钢筋(9)、竖向分布钢筋(7)和水平分布钢筋(8)交织构成的钢筋网;所述外钢管(3)的上下端,部分伸出混凝土墙(4)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外钢管(3)的内部套设有内钢管(1);所述内钢管(1)内部填充有高强混凝土柱(2);所述外钢管(3)与内钢管(1)伸出混凝土墙(4)的部分,通过横向螺栓(11)径向贯穿固定,用于防止两者之间轴向和周向的相对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装配式双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管(3)有若干根,成排并相互间隔埋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靖方小丹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