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4016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包括基板、驱动气缸、机械手、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基板的正面安装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基板的反面安装有机械手和驱动气缸;机械手驱动基板进行移动和翻转;驱动气缸驱动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做相对运动;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包括纵向设置的固定杆和横向设置的安装杆;安装杆上横向排列安装有定位柱或塑胶管吸头;每个定位柱对应一个塑胶管吸头;基板上安装有料带吸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可以实现塑胶管的自动化下料,以及塑胶管与料带的分离,脱模下料效率快,生产成本低,采用吸附的方式,不会导致产品变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A kind of plastic pipe screw lay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astic spiral pipe fee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ubstrate, a driving cylinder, manipulator, the first and second mounting frame mounti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first substrate; mounting frame and second mounting frame; the opposite substrate mounted manipulator and the manipulator driving cylinder; the driving substrate moving and turning drive; the first and second cylinder to drive the mounting frame mounting frame relative motion; the first and second mounting rod mounting frame mounting frame comprises a longitudinal rod and a fixed set of transversely arranged; mounting rod horizontal arrangement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column or a plastic tube suction head; each positioning column corresponds to a plastic tube suction head is installed on the substrate material; with a suction hea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automatic blanking of plastic pipes, separation of plastic pipes and material belts, quick deformability and low production cost, and the adoption of adsorption mode will not cause product deformation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胶制品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结合图3,图中为一种带料带的塑胶管产品,产品注塑后4个一组,带有料带。塑胶管在注塑成型后一般是用人工拿取产品使产品脱离模芯,或者使用机械手臂抓取产品脱离模芯。采用人工拿取的方式,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采用机械手臂抓取的方式,容易导致塑胶管变形,影响后续装配,同时无法自动化实现塑胶管与料带的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采用定位柱与吸附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配合料带吸头,解决了传统方式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易导致产品变形,影响产品质量,同时无法进行塑胶管与料带分离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包括基板、驱动气缸、机械手、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所述基板的正面安装所述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所述基板的反面安装有所述机械手和驱动气缸;所述机械手驱动所述基板进行移动和翻转;所述驱动气缸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连接,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做相对运动;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包括纵向设置的固定杆和横向设置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为多根,纵向排列;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连接固定;所述安装杆上横向排列安装有定位柱或塑胶管吸头;所述第一安装框上安装排列有定位柱的安装杆一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上排列有塑胶管吸头的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框上安装排列有塑胶管吸头的安装杆一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上排列有定位柱的安装杆;每个所述定位柱对应一个所述塑胶管吸头;所述基板上安装有料带吸头;所述塑胶管吸头和所述料带吸头连接有气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械手通过L形安装板与所述基板固定;所述L形安装板的一侧边与所述基板固定;所述机械手包括连接臂、驱动臂、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所述连接臂与所述驱动臂竖直设置;所述连接臂与所述L形安装板的内侧可转动的铰接;所述驱动臂、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依次可转动的铰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L形安装板的外侧可转动的铰接;所述驱动臂做竖直方向的运动,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驱动所述基板做翻转运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缓冲挡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气缸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安装杆连接,驱动两所述安装杆做相近或相离的运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安装杆都为4根;所述第一安装框上安装有所述塑胶管吸头的安装杆与安装有所述定位柱的安装杆纵向相邻交错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框上安装有所述塑胶管吸头的安装杆与安装有所述定位柱的安装杆纵向相邻交错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塑胶管吸头包括波纹管连接段和喇叭形吸嘴;所述波纹管连接段与所述喇叭形吸嘴连接。其中,与基板接近的一侧为L形安装板的内侧,与基板远离的一侧为L形安装板的外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可以实现塑胶管的自动化下料,以及塑胶管与料带的分离,脱模下料效率快,生产成本低,采用吸附的方式,不会导致产品变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基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塑胶管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第一安装框2.第二安装框3.定位柱4.塑胶管吸头5.料带吸头6.驱动气缸7.L形安装板8.连接臂9.驱动臂10.第一传动轴11.第二传动轴12.缓冲挡柱13.管体14.料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结合图1、图2、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包括基板、驱动气缸6、机械手、第一安装框1和第二安装框2;基板的正面安装第一安装框1和第二安装框2;基板的反面安装有机械手和驱动气缸6;机械手驱动基板进行移动和翻转;驱动气缸6穿过基板与第一安装框1和第二安装框2连接,驱动第一安装框1和第二安装框2做相对运动;第一安装框1和第二安装框2包括纵向设置的固定杆和横向设置的安装杆;安装杆为多根,纵向排列;安装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连接固定;安装杆上横向排列安装有定位柱3或塑胶管吸头4;第一安装框1上安装排列有定位柱3的安装杆一侧设置有安装于第二安装框2上排列有塑胶管吸头4的安装杆;第一安装框1上安装排列有塑胶管吸头4的安装杆一侧设置有安装于第二安装框2上排列有定位柱3的安装杆;每个定位柱3对应一个塑胶管吸头4;基板上安装有料带吸头5;塑胶管吸头4和料带吸头5连接有气管。机械手具体可采用以下结构:机械手通过L形安装板7与基板固定;L形安装板7的一侧边与基板固定;机械手包括连接臂8、驱动臂9、第一传动轴10、第二传动轴11;连接臂8与驱动臂9竖直设置;连接臂8与L形安装板7的内侧可转动的铰接;驱动臂9、第一传动轴10、第二传动轴11依次可转动的铰接;第二转动轴与L形安装板7的外侧可转动的铰接;驱动臂9做竖直方向的运动,带动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11,驱动基板做翻转运动。为了对基板翻转进行定位和缓冲,在连接臂8上设置有缓冲挡柱12。作为优选结构,驱动气缸6分别与第一安装框1的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框2的安装杆连接,驱动两安装杆做相近或相离的运动。第一安装框1与第二安装框2的安装杆都为4根;第一安装框1上安装有塑胶管吸头4的安装杆与安装有定位柱3的安装杆纵向相邻交错设置;第二安装框2上安装有塑胶管吸头4的安装杆与安装有定位柱3的安装杆纵向相邻交错设置。为了更好的实现塑胶管吸头4与塑胶管的管体13之间进行吸附和分离,塑胶管吸头4包括波纹管连接段和喇叭形吸嘴;波纹管连接段与喇叭形吸嘴连接。其中,与基板接近的一侧为L形安装板7的内侧,与基板远离的一侧为L形安装板7的外侧。本技术的工作过程:驱动臂9向下运动,使基板保持竖直状态,然后机械手驱动基板运动至塑胶管模具前期,模具将带料带14的产品顶出,定位柱3插入塑胶管的管体13内部,塑胶管吸头4接触管体13的外壁,而料带吸头5接近料带14,通过气管抽气,使塑胶管吸头4吸附管体13,料带吸头5吸附料带14,机械手驱动基板再次运动,完成脱模过程;基板移动至料带14收集处上方,驱动臂9向上收缩,带动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11,使基板绕连接臂8的铰接处进行翻转,保持基板处于水平状态,然后与料带吸头5连接的气管吹气,使料带14与管体13脱离,料带14落入料带收集处;机械手再次驱动基板运动至输送平台,对管体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驱动气缸、机械手、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所述基板的正面安装所述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所述基板的反面安装有所述机械手和驱动气缸;所述机械手驱动所述基板进行移动和翻转;所述驱动气缸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连接,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做相对运动;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包括纵向设置的固定杆和横向设置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为多根,纵向排列;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连接固定;所述安装杆上横向排列安装有定位柱或塑胶管吸头;所述第一安装框上安装排列有定位柱的安装杆一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上排列有塑胶管吸头的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框上安装排列有塑胶管吸头的安装杆一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上排列有定位柱的安装杆;每个所述定位柱对应一个所述塑胶管吸头;所述基板上安装有料带吸头;所述塑胶管吸头和所述料带吸头连接有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驱动气缸、机械手、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所述基板的正面安装所述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所述基板的反面安装有所述机械手和驱动气缸;所述机械手驱动所述基板进行移动和翻转;所述驱动气缸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连接,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做相对运动;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包括纵向设置的固定杆和横向设置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为多根,纵向排列;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连接固定;所述安装杆上横向排列安装有定位柱或塑胶管吸头;所述第一安装框上安装排列有定位柱的安装杆一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上排列有塑胶管吸头的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框上安装排列有塑胶管吸头的安装杆一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上排列有定位柱的安装杆;每个所述定位柱对应一个所述塑胶管吸头;所述基板上安装有料带吸头;所述塑胶管吸头和所述料带吸头连接有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管螺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通过L形安装板与所述基板固定;所述L形安装板的一侧边与所述基板固定;所述机械手包括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佑嘉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