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3787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速加快、有利于污染物排出、提高膜表面冲洗效果并减少浓差极化现象的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包括外壳(1)、上盖(2)、下盖(3)、中心集水管(4)、膜袋(5),膜袋(5)数量为奇数个且最少有三个,膜袋(5)内端固定于中心集水管(4)上,各膜袋(5)依次沿中心集水管(4)同向紧密缠绕,形成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相邻膜袋(5)间形成流道(8),上盖(2)、下盖(3)从上方和下方套在中心集水管(4)上并与外壳(1)固定密封连接,将圆柱体限位固定在内部,上盖(2)上设有原水进水孔(20),下盖(3)上设有废水出水孔(30),流道(8)的纵断面呈多次迂回状,原水在沿纵向流动时迂回往复流动转向调头偶数次,最后从废水出水孔(30)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反渗透膜领域。

Antifouling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for reciprocating flow passage

\u672c\u5b9e\u7528\u65b0\u578b\u516c\u5f00\u4e86\u4e00\u79cd\u6d41\u901f\u52a0\u5feb\u3001\u6709\u5229\u4e8e\u6c61\u67d3\u7269\u6392\u51fa\u3001\u63d0\u9ad8\u819c\u8868\u9762\u51b2\u6d17\u6548\u679c\u5e76\u51cf\u5c11\u6d53\u5dee\u6781\u5316\u73b0\u8c61\u7684\u5f80\u590d\u5f0f\u6d41\u9053\u6297\u6c61\u67d3\u53cd\u6e17\u900f\u819c\uff0c\u5305\u62ec\u5916\u58f3(1)\u3001\u4e0a\u76d6(2)\u3001\u4e0b\u76d6(3)\u3001\u4e2d\u5fc3\u96c6\u6c34\u7ba1(4)\u3001\u819c\u888b(5)\uff0c\u819c\u888b(5)\u6570\u91cf\u4e3a\u5947\u6570\u4e2a\u4e14\u6700\u5c11\u6709\u4e09\u4e2a\uff0c\u819c\u888b(5)\u5185\u7aef\u56fa\u5b9a\u4e8e\u4e2d\u5fc3\u96c6\u6c34\u7ba1(4)\u4e0a\uff0c\u5404\u819c\u888b(5)\u4f9d\u6b21\u6cbf\u4e2d\u5fc3\u96c6\u6c34\u7ba1(4)\u540c\u5411\u7d27\u5bc6\u7f20\u7ed5\uff0c\u5f62\u6210\u591a\u5c42\u819c\u888b\u5c42\u6784\u6210\u7684\u5706\u67f1\u4f53\uff0c\u76f8\u90bb\u819c\u888b(5)\u95f4\u5f62\u6210\u6d41\u9053(8)\uff0c\u4e0a\u76d6(2)\u3001\u4e0b\u76d6(3)\u4ece\u4e0a\u65b9\u548c\u4e0b\u65b9\u5957\u5728\u4e2d\u5fc3\u96c6\u6c34\u7ba1(4)\u4e0a\u5e76\u4e0e\u5916\u58f3(1)\u56fa\u5b9a\u5bc6\u5c01\u8fde\u63a5\uff0c\u5c06\u5706\u67f1\u4f53\u9650\u4f4d\u56fa\u5b9a\u5728\u5185\u90e8\uff0c\u4e0a\u76d6(2)\u4e0a\u8bbe\u6709\u539f\u6c34\u8fdb\u6c34\u5b54(20)\uff0c\u4e0b\u76d6(3)\u4e0a\u8bbe\u6709\u5e9f\u6c34\u51fa\u6c34\u5b54(30)\uff0c\u6d41\u9053(8)\u7684\u7eb5\u65ad\u9762\u5448\u591a\u6b21\u8fc2\u56de\u72b6\uff0c\u539f\u6c34\u5728\u6cbf The longitudinal flow circuitous reciprocating flow to a U-turn, finally from the wastewater outlet (30) outflow.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尤其涉及一种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
技术介绍
反渗透膜是净水机中常用的耗材性部件,其安装于膜壳中,用于将原水通过反渗透方式进行处理,以生产纯水,同时产生废水并排出。为了节省空间和使用安装方便,传统的反渗透膜部件都是采用将单个膜袋沿中心产水管螺旋缠绕的方式,最终形成多层紧密的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其中心管作为集水管,膜袋的多层纯水收集到在元件中心的集水管。这种现有的反渗透膜中,其进水通道与废水通道是直通的,即流道与中心管在纵向上方向一致,在相同膜元件外形的情况下,由废水阀决定的相同废水流量条件下,如要增加进水通道水流流速,只能减小进水流道的宽度,以提高冲洗效果。但是由于进水流道宽度变窄,会产生浓差极化现象,导致颗粒物、胶体等污染物不容易排出,造成堵塞,减少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流速加快、提高膜表面冲洗效果并减少浓差极化现象的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该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有利于颗粒物、胶体等污染物的排出。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外壳、上盖、下盖、中心集水管、膜袋,所述膜袋的数量为奇数个且最少有三个,所述膜袋的内端固定于所述中心集水管上,各所述膜袋依次沿所述中心集水管同向紧密缠绕,形成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相邻的所述膜袋之间形成流道,所述上盖、所述下盖分别从上方和下方套在所述中心集水管上并与所述外壳相固定密封连接,将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限位固定在内部,所述上盖上设有若干个原水进水孔通入所述流道,所述下盖上设有若干个废水出水孔从所述流道引出,所述流道的纵断面呈多次迂回状,原水在沿纵向流动时迂回往复流动转向调头偶数次,最后从所述废水出水孔流出。所述上盖内侧设有第一螺旋槽,相邻的所述第一螺旋槽之间为第一台面,所述下盖内侧设有第二螺旋槽,相邻的所述第二螺旋槽之间为第二台面,所述膜袋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台面平齐,所述膜袋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台面平齐,所述流道的转向调头处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槽及所述第二螺旋槽内。原水沿纵向流动的流道总长度相当于所述膜袋高度的倍数,该倍数值等于所述膜袋的数量,原水沿纵向流动的转向调头次数等于所述膜袋的数量减1。所述原水进水孔纵向穿过所述第一台面,所述废水出水孔纵向穿过所述第二台面。所述中心集水管包括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底部为纯水出口,所述集水腔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膜袋相通的集水孔,原水通过反渗透进入所述膜袋内,并通过所述集水孔收集到所述集水腔内,再通过所述纯水出口出纯水。所述膜袋包括反渗透膜片、导布、格网。所述膜袋的内端与所述中心集水管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或粘接固定。所述中心集水管的下部外围套有防渗环。所述防渗环至少有两个,所述防渗环为O型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所述膜袋的数量为奇数个且最少有三个,所述膜袋的内端固定于所述中心集水管上,各所述膜袋依次沿所述中心集水管同向紧密缠绕,形成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相邻的所述膜袋之间形成流道,所述上盖、所述下盖分别从上方和下方套在所述中心集水管上并与所述外壳相固定密封连接,将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限位固定在内部,所述上盖上设有若干个原水进水孔通入所述流道,所述下盖上设有若干个废水出水孔从所述流道引出,所述流道的纵断面呈多次迂回状,原水在沿纵向流动时迂回往复流动转向调头偶数次,最后从所述废水出水孔流出;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不改变现有反渗透膜外形和主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迂回状的所述流道将流道长度加长数倍,原水在所述流道内需要折返数次后才能经所述废水出水孔流出,使得在相同膜元件外形的情况下,由废水阀决定的相同废水流量条件下,不减小进水通道宽度,使得所述流道内的流速加快,进而提高膜表面的冲洗效果,并减少浓差极化现象,由于不减小进水通道宽度,有利于颗粒物、胶体等污染物的排出,故本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其流速加快、提高膜表面冲洗效果并减少浓差极化现象,有利于颗粒物、胶体等污染物的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I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拆开上盖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盖与下盖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包括外壳1、上盖2、下盖3、中心集水管4、膜袋5,所述膜袋5的数量为奇数个且最少有三个,本实施例中,所述膜袋5的数量为三个,即膜袋51、52、53,所述膜袋5的结构同现有一致,包括反渗透膜片、导布、格网,所述膜袋5的内端固定于所述中心集水管4上,各所述膜袋5依次沿所述中心集水管4同向紧密缠绕,形成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所述膜袋5的内端与所述中心集水管4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或粘接固定,相邻的所述膜袋5之间形成流道8,所述上盖2、所述下盖3分别从上方和下方套在所述中心集水管4上并与所述外壳1相固定密封连接,将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限位固定在内部,所述中心集水管4的下部外围套有防渗环6,所述防渗环6至少有两个,本实施例中为两个,所述防渗环6为O型密封圈,所述上盖2上设有若干个原水进水孔20通入所述流道8,所述下盖3上设有若干个废水出水孔30从所述流道8引出,所述流道8的纵断面呈多次迂回状,原水在沿纵向流动时迂回往复流动转向调头偶数次,本实施例中为2次,最后从所述废水出水孔30流出;所述上盖2内侧设有第一螺旋槽21,相邻的所述第一螺旋槽21之间为第一台面22,所述下盖3内侧设有第二螺旋槽31,相邻的所述第二螺旋槽31之间为第二台面32,所述膜袋5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台面22平齐,所述膜袋5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台面32平齐,所述流道8的转向调头处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槽21及所述第二螺旋槽31内;所述原水进水孔20纵向穿过所述第一台面22,所述废水出水孔30纵向穿过所述第二台面32;原水沿纵向流动的流道总长度相当于所述膜袋5高度的倍数,该倍数值等于所述膜袋5的数量,即本实施例中原水沿纵向流动的流道总长度相当于所述膜袋5高度的3倍,是传统流道长度的3倍,相当于原水沿纵向流动的转向调头次数等于所述膜袋5的数量减1,本实施例中掉头次数为2;本技术中,所述膜袋5的数量为奇数的原因在于:原水沿纵向流动的转向调头次数应为偶数,以便使得废水与原水在反渗透膜的进出口处的流向相同,因此原水从进入反渗透膜到离开反渗透膜的流道实际上包含比掉头次数多一个数量的若干个平行流道,该平行流道的数量为奇数,而整个流道包括相邻的同一个膜袋(例如图6中的膜袋51)及被夹在二者中间的所有其它膜袋(例如图6中的膜袋52、53),所有其它膜袋的数量应为偶数个,那么整个反渗透膜中的膜袋数量则在此基础上加1,因此应为奇数个;所述中心集水管4包括集水腔41,所述集水腔41的底部为纯水出口,所述集水腔41的侧壁设有若干个与所述膜袋5相通的集水孔42,原水通过反渗透进入所述膜袋5内,并通过所述集水孔42收集到所述集水腔41内,再通过所述纯水出口出纯水。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包括外壳(1)、上盖(2)、下盖(3)、中心集水管(4)、膜袋(5),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袋(5)的数量为奇数个且最少有三个,所述膜袋(5)的内端固定于所述中心集水管(4)上,各所述膜袋(5)依次沿所述中心集水管(4)同向紧密缠绕,形成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相邻的所述膜袋(5)之间形成流道(8),所述上盖(2)、所述下盖(3)分别从上方和下方套在所述中心集水管(4)上并与所述外壳(1)相固定密封连接,将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限位固定在内部,所述上盖(2)上设有若干个原水进水孔(20)通入所述流道(8),所述下盖(3)上设有若干个废水出水孔(30)从所述流道(8)引出,所述流道(8)的纵断面呈多次迂回状,原水在沿纵向流动时迂回往复流动转向调头偶数次,最后从所述废水出水孔(30)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包括外壳(1)、上盖(2)、下盖(3)、中心集水管(4)、膜袋(5),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袋(5)的数量为奇数个且最少有三个,所述膜袋(5)的内端固定于所述中心集水管(4)上,各所述膜袋(5)依次沿所述中心集水管(4)同向紧密缠绕,形成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相邻的所述膜袋(5)之间形成流道(8),所述上盖(2)、所述下盖(3)分别从上方和下方套在所述中心集水管(4)上并与所述外壳(1)相固定密封连接,将多层膜袋层构成的圆柱体限位固定在内部,所述上盖(2)上设有若干个原水进水孔(20)通入所述流道(8),所述下盖(3)上设有若干个废水出水孔(30)从所述流道(8)引出,所述流道(8)的纵断面呈多次迂回状,原水在沿纵向流动时迂回往复流动转向调头偶数次,最后从所述废水出水孔(30)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内侧设有第一螺旋槽(21),相邻的所述第一螺旋槽(21)之间为第一台面(22),所述下盖(3)内侧设有第二螺旋槽(31),相邻的所述第二螺旋槽(31)之间为第二台面(32),所述膜袋(5)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台面(22)平齐,所述膜袋(5)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台面(32)平齐,所述流道(8)的转向调头处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槽(21)及所述第二螺旋槽(3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式流道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安特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