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3701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3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包括铰接在一起的支撑杆和撬杆,支撑杆和撬杆的尾部均为手柄结构,所述支撑杆的前端设有抱臂,撬杆的前端设有向上翘起的翘起部,所述抱臂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抱臂的横截面为朝下方开口的弧形且抱臂的长度不少于1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杆设置了横截面为弧形并且长度不少于1cm的抱臂,将枢椎撑开时利用抱臂环绕在枢寰椎外部而作为杠杆的支点,因为抱臂与寰椎可以看成是面接触,因此能够在撑开枢椎时具有更稳定的手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寰枢椎复位手术时植骨块或融合器植入时的稳定撑开。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atlantoaxial re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atlantoaxial reduction auxiliary device, including hinged support rods and levers, rear supporting rod and a pry bar are handle structure, the front end of the suppor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holding arm. The fron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cocked tilted part,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arms. And the vertical support rod, cross section of arms for arc toward the lower opening and arms length not less than 1cm. The supporting rod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cross section and transverse arm length not less than 1cm, will be opened by arms around the axis in the atlas atlas outside as the fulcrum of the lever, because arms and atlas can be regarded as surface contact, thus has the surgery effect is more stable in the axis when open.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he stable opening of a bone graft or a fusion cage when the atlantoaxial reduction operation is perform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脊椎治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寰枢椎复位手术中,需要在寰椎与枢椎之间插入一个或多个的融合器或自体骨块,例如CN203089337U所公开的寰枢椎侧块关节微型内固定融合装置。然而寰枢椎复位前一般处于压紧或者仅具有少量空隙的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则要将他们撑开,使其形成可以放入融合器或骨块的较大的空隙。目前医院普遍使用的是用椎板咬骨钳作为一个“杠杆”,以寰椎上的某个点作为一个支点,之后将枢椎撬起。然而,椎板咬骨钳因为作为支点的受力位置是点接触,其支撑稳定性差,医生施术的时候需要小心翼翼,导致手术效率低,并且也存在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使得寰枢椎撑开过程非常稳定。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包括铰接在一起的支撑杆和撬杆,支撑杆和撬杆的尾部均为手柄结构,所述支撑杆的前端设有抱臂,撬杆的前端设有向上翘起的翘起部,所述抱臂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抱臂的横截面为朝下方开口的弧形且抱臂的长度不少于1c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翘起部为圆弧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翘起部直接或间接地与撬杆滑动配合从而能沿撬杆的长度方向滑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撬杆的前部外接有套筒,套筒内滑设有抽拉杆,所述抽拉杆的前部从套筒前端开口伸出形成所述的翘起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尾端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有顶推螺杆,所述顶推螺杆的一端插入套筒内并抵接抽拉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的外壁设有长槽,滑设在长槽上的定位螺钉从侧向伸入套筒内并连接抽拉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支撑杆设置了横截面为弧形并且长度不少于1cm的抱臂,将枢椎撑开时利用抱臂环绕在寰椎外部而作为杠杆的支点,因为抱臂与寰椎可以看成是面接触,因此能够在撑开枢椎时具有更稳定的手术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寰枢椎撑开前示意图;图2是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支撑杆的仰视图;图4是撬杆的俯视图;图5是寰枢椎撑开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的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包括铰接在一起的支撑杆1和撬杆2。支撑杆1和撬杆2的尾部均为手柄结构,通过操作手柄结构可以将两者相对转动。在支撑杆1的前端设有抱臂3,撬杆2的前端设有向上方翘起的翘起部4。抱臂3采用金属或其他医用的高强度材质制成并各处圆滑,抱臂3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垂直,两者呈交叉十字型。所述抱臂3的横截面为朝下方开口的弧形,横截面为弧形的抱臂3可以卡入寰椎中并与寰椎外表面形成面接触,从而抱臂3能够形成稳定的“杠杆”支点以用作撑开(撬起)枢椎。另外抱臂3的长度应不少于1cm,抱臂3长度越短,与寰椎的接触位置就越少,其用作支点的时候越不稳固。参考图5,实施例中的辅助装置可以这样使用:将支撑杆1和翘起部4插入枢椎100、寰椎200之间的空隙中,使得支撑杆1的抱臂3包覆并接触寰椎200外表面,大致形成面接触;以抱臂3作为支点来转动翘起部4使其抵接枢椎100并将枢椎撬起一段距离;上述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使用手柄结构来增加撬杆2的转动量,以满足枢椎不同的抬升量。图5中仅仅用作对于实施例工作过程的示意,实际上,寰椎、枢椎的结构与图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抱臂3也不一定是很完整的圆弧形,不一定能恰好与寰椎形成转动副。但是,弧形并且具有一定长度的抱臂3在实际操作中的确是能够与寰椎形成面接触,从而保持枢椎撑开的稳定性。优选的,翘起部4为圆弧形,圆弧形的翘起部4可以更好的适应于枢椎侧块下方的轮廓。实施例中的翘起部4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撬杆2滑动配合从而能沿撬杆2的长度方向滑移。如图5所示,有时候,单纯通过转动的方式对枢椎进行撑开并不能很好的使寰枢椎到达预定的位置,翘起部4这种能够在外部施力的时候滑移的结构,使得枢椎在逆时针撬起后可以被翘起部4带动而沿左上方移动,使其更靠近寰椎而到达预定的位置。翘起部的滑移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参考图2和图4,撬杆2的前部外接有套筒5,套筒5可以是连接在撬杆2的上端,或者是侧端,套筒5两端开口而具有内部的通孔,该通孔的轴线与撬杆2的轴线平行,在通孔内滑设有抽拉杆6,抽拉杆6的前部从套筒5前端开口伸出形成的翘起部4。为了对抽拉杆6施加外力,套筒5尾端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有顶推螺杆7,顶推螺杆7的一端插入套筒5内并抵接抽拉杆6。另外,套筒5的外壁设有长槽51,滑设在长槽51上的定位螺钉8从侧向伸入套筒5内并连接抽拉杆6。定位螺钉8可以是与抽拉杆6的侧壁螺纹连接,那么将定位螺钉8拧入抽拉杆6后,定位螺钉8的头部螺纹连接套筒5的外壁,从而将抽拉杆6限定。当松开定位螺钉8后,其不会从抽拉杆6中脱出,因此可以使用定位螺钉8操控抽拉杆6沿着长槽51向顶推螺杆7方向滑移。参考图2和图5,撬杆2和支撑杆1的手柄结构包括连接在两个手柄结构之间的簧片91和调位螺杆92,调位螺杆92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另一端穿过撬杆2的长圆孔93后接有调位螺母94。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包括铰接在一起的支撑杆(1)和撬杆(2),支撑杆(1)和撬杆(2)的尾部均为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前端设有抱臂(3),撬杆(2)的前端设有向上翘起的翘起部(4),所述抱臂(3)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垂直,抱臂(3)的横截面为朝下方开口的弧形且抱臂(3)的长度不少于1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包括铰接在一起的支撑杆(1)和撬杆(2),支撑杆(1)和撬杆(2)的尾部均为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前端设有抱臂(3),撬杆(2)的前端设有向上翘起的翘起部(4),所述抱臂(3)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垂直,抱臂(3)的横截面为朝下方开口的弧形且抱臂(3)的长度不少于1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起部(4)为圆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寰枢椎复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起部(4)直接或间接地与撬杆(2)滑动配合从而能沿撬杆(2)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索超艾福志张宇马向阳吴增晖夏虹尹庆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