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25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骨外科用的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器。其由普通寰枢椎万向螺钉(1)、寰枢椎万向提拉螺钉(2)和连接棒(3)组成。普通寰枢椎万向螺钉(1)由钉体(11)、钉帽(12)和螺母(13)组成;寰枢椎万向提拉螺钉(2)的钉帽(22)较普通寰枢椎万向螺钉(1)的钉帽(12)长,外表面中间有腰状V形凹陷(26),凹陷后方为帽翼(25);两种寰枢椎万向螺钉的钉帽两侧分别设有U形凹槽(14)或(24),其宽度与连接棒(3)的外径匹配,将两种寰枢椎万向螺钉通过钉帽的U形凹槽用螺母固定于连接棒,即成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术中提拉复位功能,实现了三点式固定,使失稳的寰枢椎固定牢靠,融合率提高,手术操作也变得简便易行。(*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由普通寰枢椎万向螺钉(1)、寰枢椎万向提拉螺钉(2)和连接棒(3)组成,普通寰枢椎万向螺钉(1)由钉体(11)、钉帽(12)和螺母(13)组成;寰枢椎万向提拉螺钉(2)的钉体(21)和螺母(23)同普通寰枢椎万向螺钉(1),其钉帽(22)较长,外表面中间设有腰状V形凹陷(26),凹陷前方与普通寰枢椎万向螺钉(1)的钉帽(12)相同,后方则为帽翼(25);两种寰枢椎万向螺钉的钉帽中空,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螺母的外螺纹匹配,钉帽两侧分别设有U形凹槽(14)或(24);钉帽中央设有螺钉孔,钉体就安插于此;连接棒(3)的外径与U形凹槽(14)或(24)的宽度匹配,将两种寰枢椎万向螺钉通过钉帽的U形凹槽用螺母固定于连接棒,即成本实用新型的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斌王明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