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ipe joint, which can repair and repair damaged structural components when it is convenient to connect and maintain when the pip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pipe joint includes a first sleeve (10) connected to the first tube body (1), a second tube body (2), and a second sleeve (20) capable of holding an opening of the first sleeve (10). The first sleeve (10) including first (11), second nozzle orifice (12) and third (13), third nozzle orifice (13) compared with second (12) of the nozzle diameter (D12) large diameter (D13), and by first, second (11, 12) such as nozzle groove formed the two part (12t) wall (12tw) supported on the peripheral to freely rotate. The third pipe opening (13) includes at least 1 first convex parts (14) which are protruding to the outer side of the radial dir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econd sleeve (20) includes the notch part (21) and the first concave part (22), and the notched part (21) can accept first convex parts (14), first concave parts (22) accept the 22 convex parts (21) from the notch part (21), and guide the convex part (x) to rotate freely in the inner sleeve of the con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管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上下水道工程、燃气工程或者工厂内的配管更换工程中用于代替配管而临时设置的临时配管路线中,用于形成管路的管接头。
技术介绍
在进行上述配管工程时,通常希望某管(第1管体)的端部能与其它管(第2管体)的端部简便且可靠地连接(能够根据需要拆卸)。例如,作为现有的管接头,以下列举专利文献1~2为例,概述各文献公开的内容。专利文献1、2的管接头中、为了与某管(第1管体)连接,在其它管(第2管体)上安装有具有能容纳第1管体端部的开口的套筒。第1管体上设置(例如焊接)有在其直径方向向外侧突出的至少1个凸部。另一方面,在第2管体的端部设置的其它套筒上,在其开口端的一部分上设有容纳凸部并使其能进一步向内侧内部方向引导的缺口部。进一步地,该其它套筒中形成有凹部,该凹部与缺口部连接,从缺口部接受凸部,并在限制在套筒长边方向上移动的同时自由地引导其在内侧周向上的旋转。专利文献1公开的接头结构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套筒上自由装卸地安装有防脱部件(例如、树脂制的安装件),该防脱部件在第1管体的凸部被导向第2管体的凹部时,堵住缺口部及凹部的一部分,同时防止凸部从缺口部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接头,包括:第1套筒(10),其与第1管体(1)连接;和第2套筒(20),其与第2管体(2)连接且具有能容纳第1套筒(10)的开口,其特征在于,第1套筒(10)包括:第1管口(11),其具有第1外径(D11);第2管口(12),其比第1管口(11)配置在靠第1管体(1)的一侧,且具有第2外径(D12),该第2外径比第1管体(1)的外径(D1)及第1外径(D11)小,在第1套筒(10)的外周上形成有槽部(12t);以及第3管口(13),其具有比第2管口(12)的第2外径(D12)大的内径(d13),且由于上述槽部(12t)的两壁(12tw)而不会从第1套筒(10)脱落,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管接头,包括:第1套筒(10),其与第1管体(1)连接;和第2套筒(20),其与第2管体(2)连接且具有能容纳第1套筒(10)的开口,其特征在于,第1套筒(10)包括:第1管口(11),其具有第1外径(D11);第2管口(12),其比第1管口(11)配置在靠第1管体(1)的一侧,且具有第2外径(D12),该第2外径比第1管体(1)的外径(D1)及第1外径(D11)小,在第1套筒(10)的外周上形成有槽部(12t);以及第3管口(13),其具有比第2管口(12)的第2外径(D12)大的内径(d13),且由于上述槽部(12t)的两壁(12tw)而不会从第1套筒(10)脱落,可在外周向自由旋转,第3管口(13)包括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至少1个第1凸部(14),第2套筒(20)包括:内周面(20i),其具有比第1管口(11)的第1外径(D11)和第3管口(13)的第3外径(D13)大的内径(d20),将第1套筒(10)自开口端(23)向内侧内部引导;缺口部(21),其设于开口端(23)的一部分上,接受第1凸部(14),且能将第1套筒(10)进一步向第2套筒(20)的内侧内部引导;以及第1凹部(22),其与上述缺口部(21)连接,从上述缺口部(21)接受第1凸部(14),在第2套筒(20)的内周向上使第1凸部(14)自由旋转而引导,第2套筒(20)上装卸自由地安装有防脱部件(30a,30b),在第1凸部(14)被导入第1凹部(22)时,堵住上述缺口部(21)及第1凹部(22)的一部分,同时防止第1凸部(14)从上述缺口部(21)脱落。2.根据权利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