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触点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851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1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双触点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电磁线圈、第一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出端子,转动连接于绝缘本体的衔铁组件,与衔铁组件连接的推片,还包括动簧片,第一输出端子装设有两个静触点,动簧片设有同向延伸的两个第一弹片、设于两个第一弹片的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第一动触点突伸出第二动触点;使用时,相较于第二动触点,当触点闭合时,第一动触点先接触与其配合的静触点,当触点断开时,第一动触点后与其接触的静触点分离;如此,当第二动触点与其配合的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两者之间不存在压降,大大降低两者之间因压降而产生的电弧火花,延长第二动触点的使用寿命。

A double contact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elays, especially discloses a double contact relay, which comprises an insulation body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a first output terminal and a two output terminal connected to the rotating armature component of the insulating body, push piece connected with the armature assembly also includes a movable spring, a first output terminal is installed two static contacts, a movable sp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ving contact and the same to the two first extension in two shrapnel, shrapnel two first movable contact, the first movable contact projecting second movable contacts; when in use, compared to the second movable contact, when the contact is closed, the first movable contact first contact matched with the static contact and when the contact is opened, the first dynamic static contact contact after contact with; so, when the second movable contact and static contact or separated, two There is no pressure drop between the two,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arc sparks caused by the pressure drop between the two and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econd moving conta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触点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尤其公开了一种双触点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作为电路中的“自动开关”,已经是诸多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件之一,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继电器需要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频繁切换,这就需要继电器的触点频繁地接通与断开,在继电器的触点接通与断开时,触点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电弧火花,由于现有继电器的触点构造设计不合理,触点之间的电弧火花会大大降低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触点继电器,当第二动触点与其配合的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两者之间不存在压降,大大降低两者之间因压降而产生的电弧火花,延长第二动触点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双触点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电磁线圈、第一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出端子,转动连接于绝缘本体的衔铁组件,与衔铁组件连接的推片,还包括动簧片,推片用于驱动动簧片移动,第一输出端子装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静触点,动簧片包括装设于第二输出端子的装配部、自装配部同向延伸且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一弹片、分别装设于两个第一弹片的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均位于第一弹片与静触点之间,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分别用于抵接两个静触点,沿远离第一弹片的方向,第一动触点突伸出第二动触点。优选地,所述第一动触点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动触点的横截面面积。优选地,两个所述静触点包括用于抵接第一动触点的第一静触点及用于抵接第二动触点的第二静触点,第一静触点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静触点的横截面面积。优选地,沿远离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的方向,第一静触点突伸出第二静触点。优选地,所述衔铁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绝缘本体的塑胶块、装设于塑胶块的第一衔铁、第二衔铁及永磁铁,第一衔铁、第二衔铁彼此间隔设置,永磁铁位于第一衔铁与第二衔铁之间,永磁铁分别抵接第一衔铁及第二衔铁,电磁线圈突伸入第一衔铁与第二衔铁之间,推片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塑胶块,推片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弹片远离装配部的一端,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均位于推片与装配部之间。优选地,所述电磁线圈包括铁芯、缠绕于铁芯外侧的线圈单元、与铁芯的两端分别连接的两个轭铁,衔铁组件位于两个轭铁之间,两个轭铁分别自衔铁组件的两端突伸至第一衔铁与第二衔铁之间。优选地,所述轭铁包括与铁芯连接的第一板体及自第一板体弯折延伸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装设有用于抵接推片一端的第二弹片。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装设于基座的上盖,基座设有用于收容电磁线圈、第一输出端子、第二输出端子、衔铁组件、推片、动簧片、两个静触点、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的收容槽,上盖用于遮盖收容槽,塑胶块的两侧均设有枢轴,塑胶块一侧的枢轴枢接于基座,塑胶块另一端的枢轴枢接有压板,压板设有装设于基座的凸板,压板装设于基座与上盖之间。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夹臂,两个夹臂之间装设有抵接于绝缘本体的连接座体,连接座体设有两个端子孔,两个端子孔内分别装设有与电磁线圈导通的两个电源端子。优选地,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位于衔铁组件与第一输出端子之间,第二输出端子设有通孔,推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推片经由通孔驱动动簧片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相较于第二动触点,当触点闭合时,第一动触点先接触与其配合的静触点,当触点断开时,第一动触点后与其接触的静触点分离;如此,当第二动触点与其配合的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两者之间不存在压降,大大降低两者之间因压降而产生的电弧火花,延长第二动触点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磁线圈、衔铁组件、推片、第一输出端子、第二输出端子及动簧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磁线圈、衔铁组件、推片、第一输出端子、第二输出端子及动簧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绝缘本体2—电磁线圈3—第一输出端子4—第二输出端子5—衔铁组件6—推片7—动簧片8—第一弹片9—第一静触点10—第二静触点11—第一动触点12—第二动触点13—塑胶块14—第一衔铁15—第二衔铁16—永磁铁17—铁芯18—线圈单元19—轭铁21—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23—第二弹片24—夹片25—基座26—上盖27—收容槽28—枢轴29—压板31—夹臂32—连接座体3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一种双触点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1,绝缘本体1采用塑料制成,装设在绝缘本体1上的电磁线圈2、第一输出端子3及第二输出端子4,第一输出端子3、第二输出端子4均突伸出绝缘本体1,转动连接在绝缘本体1上的衔铁组件5,与衔铁组件5连接的推片6;还包括动簧片7,推片6用于驱动动簧片7移动,当电磁线圈2通电产生磁场后,电磁线圈2驱动衔铁组件5连带推片6移动,推片6移动时即可驱动动簧片7移动;第一输出端子3上装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静触点,静触点通过铆接的方式装设在第一输出端子3上,动簧片7包括装设在第二输出端子4上的装配部、自装配部同向延伸且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一弹片8、分别装设在两个第一弹片8上的第一动触点11及第二动触点12,第一动触点11、第二动触点12均位于第一弹片8与静触点之间,优选地,第一动触点11、第二动触点12均位于第一弹片8远离装配部的一端上,第一动触点11、第二动触点12分别用于抵接两个静触点,沿远离第一弹片8的方向,第一动触点11突伸出第二动触点12,即自第一弹片8朝靠近静触点的方向,第一动触点11的高度大于第二动触点12的高度。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相较于仅设有第二动触点12,当触点闭合时,第一动触点11先接触与其配合的静触点,当触点断开时,第一动触点11后与其接触的静触点分离;如此,当第二动触点12与其配合的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第二动触点12与其配合的静触点两者之间不存在压降,即两者之间由于第一动触点11与其配合的静触点接触已经导通而不存在电压差,大大降低第二动触点12与其配合的静触点之间因压降而产生的电弧火花,延长第二动触点12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第一动触点11与其配合的静触点切换,第二动触点12与其配合的静触点载流,增设两个动触点同时亦可大大提升继电器的抗电流冲击能力,优选地,第一动触点11与第二动触点12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例如,第一动触点11可以采用银氧化锡(AgSnO2)制成,提升第一动触点11的耐冲击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触点11的主体轮廓、第二动触点12的主体轮廓均大致为圆柱状,第一动触点1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动触点12的横截面面积,第一动触点11与其配合的静触点仅用于切换,降低触点的制造成本;第二动触点12与其配合的静触点载流,保证第二动触点12与其配合的静触点的接触稳定性。两个所述静触点包括用于抵接在第一动触点11上的第一静触点9及用于抵接在第二动触点12上的第二静触点10,优选地,第一静触点9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静触点10的横截面面积。为了进一步提升本技术的双触点继电器的使用性能,优选地,沿远离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触点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触点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电磁线圈、第一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出端子,转动连接于绝缘本体的衔铁组件,与衔铁组件连接的推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簧片,推片用于驱动动簧片移动,第一输出端子装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静触点,动簧片包括装设于第二输出端子的装配部、自装配部同向延伸且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一弹片、分别装设于两个第一弹片的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均位于第一弹片与静触点之间,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分别用于抵接两个静触点,沿远离第一弹片的方向,第一动触点突伸出第二动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触点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电磁线圈、第一输出端子及第二输出端子,转动连接于绝缘本体的衔铁组件,与衔铁组件连接的推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簧片,推片用于驱动动簧片移动,第一输出端子装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静触点,动簧片包括装设于第二输出端子的装配部、自装配部同向延伸且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一弹片、分别装设于两个第一弹片的第一动触点及第二动触点,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均位于第一弹片与静触点之间,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分别用于抵接两个静触点,沿远离第一弹片的方向,第一动触点突伸出第二动触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触点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动触点的横截面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静触点包括用于抵接第一动触点的第一静触点及用于抵接第二动触点的第二静触点,第一静触点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静触点的横截面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的方向,第一静触点突伸出第二静触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触点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绝缘本体的塑胶块、装设于塑胶块的第一衔铁、第二衔铁及永磁铁,第一衔铁、第二衔铁彼此间隔设置,永磁铁位于第一衔铁与第二衔铁之间,永磁铁分别抵接第一衔铁及第二衔铁,电磁线圈突伸入第一衔铁与第二衔铁之间,推片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塑胶块,推片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世刚
申请(专利权)人: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