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及汽车储气筒固定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1863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及汽车储气筒固定架,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包括支撑梁和箍带,支撑梁包括支承板、连接板以及吊挂板,支撑板两端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缺口,两个第一缺口均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用于将支撑板固定,支撑板还开设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用于放置储气筒,吊挂板焊接于第二缺口,箍带从吊挂板邻近第二缺口的一侧穿过,并将储气筒紧固。通过将支撑梁固定在车架的左、右纵梁之间,再将储气筒安装在支撑梁上开设的第二缺口位置,并通过箍带进行固定,使储气筒稳固。可防止储气筒被撞坏,尤其适合于竞赛用牵引汽车。

Support device for automobile air storage cylinder and fixed frame of automobile air storage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及汽车储气筒固定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及汽车储气筒固定架。
技术介绍
牵引汽车制动系统的储气筒一般用专用的支架支承在车架纵梁外侧。竞赛用牵引汽车需在赛道上进行高强度的竞赛行驶,车辆侧面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的概率较高。如仍然采用普通牵引汽车的方法,将储气筒布置在车架纵梁外侧,将很可能因为储气筒被撞坏而退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及汽车储气筒固定架,以提高储气筒的稳定性,可预防储气筒被撞坏。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包括支撑梁和箍带,所述支撑梁包括支承板、连接板以及吊挂板,所述支撑板两端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缺口,两个所述第一缺口均焊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将所述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还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于放置储气筒,所述吊挂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箍带从所述吊挂板邻近所述第二缺口的一侧穿过,并将所述储气筒紧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缺口为矩形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为弧形缺口,所述支承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弧形缺口。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为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焊接于所述矩形接口,所述连接板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L形连接板通过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固定于汽车的车架。进一步地,所述吊挂板为弧形吊挂板,所述弧形吊挂板焊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弧形缺口处。进一步地,所述箍带的两端均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箍带的两端弯曲焊接成环套,所述环套用于安装连接销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销轴包括第一连接销轴和第二连接销轴,所述第一连接销轴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销轴设置有第二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并将所述箍带紧固。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储气筒固定架,包括车架及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所述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包括支撑梁和箍带,所述支撑梁包括支承板、连接板以及吊挂板,所述支撑板两端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缺口,两个所述第一缺口均焊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将所述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还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于放置储气筒,所述吊挂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箍带从所述吊挂板邻近所述第二缺口的一侧穿过,并将所述储气筒紧固,所述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与所述车架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左纵梁下翼和右纵梁下翼,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左纵梁下翼和所述右纵梁下翼的顶部,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固定于所述车架。进一步地,包括一个所述车架及两个所述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两个所述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间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包括支撑梁和箍带,所述支撑梁包括支承板、连接板以及吊挂板,所述支撑板两端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缺口,两个所述第一缺口均焊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将所述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还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于放置储气筒,所述吊挂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箍带从所述吊挂板邻近所述第二缺口的一侧穿过,并将所述储气筒紧固。通过将支撑梁固定在车架的左、右纵梁之间,再将储气筒安装在支撑梁上开设的第二缺口位置,并通过箍带进行固定,使储气筒稳固。可防止储气筒被撞坏,尤其适合于竞赛用牵引汽车。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储气筒固定架与储气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储气筒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储气筒支撑装置的剖视图的局部结构。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储气筒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汽车储气筒固定架;20-储气筒;100-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110-支撑梁;111-支承板;112-连接板;113-吊挂板;114-第一缺口;115-第二缺口;120-箍带;121-第一连接销轴;122-第二连接销轴;200-车架;201-第一螺栓;202-第二螺栓;203-左纵梁下翼;204-右纵梁下翼。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储气筒固定架10与储气筒2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储气筒固定架10用于安装储气筒20,使储气筒20稳固,以防止由于汽车碰撞引起储气筒20被撞坏。所述汽车储气筒固定架10包括车架200及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100,车架200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100设置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如图1所示,储气筒20可以设置于车架200内,也可以安装于车架200外部,所述车架200主要起将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100稳固,进一步将储气筒20稳固,以及保护储气筒20的作用。请参考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储气筒固定架1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汽车储气筒固定架10包括车架20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及汽车储气筒固定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和箍带,所述支撑梁包括支承板、连接板以及吊挂板,所述支撑板两端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缺口,两个所述第一缺口均焊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将所述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还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于放置储气筒,所述吊挂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箍带从所述吊挂板邻近所述第二缺口的一侧穿过,并将所述储气筒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和箍带,所述支撑梁包括支承板、连接板以及吊挂板,所述支撑板两端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缺口,两个所述第一缺口均焊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将所述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还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于放置储气筒,所述吊挂板焊接于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箍带从所述吊挂板邻近所述第二缺口的一侧穿过,并将所述储气筒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为矩形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为弧形缺口,所述支承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弧形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焊接于所述矩形接口,所述连接板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L形连接板通过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固定于汽车的车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板为弧形吊挂板,所述弧形吊挂板焊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弧形缺口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储气筒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李斌龙云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