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及其悬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1809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挂车及其悬挂系统,挂车的悬挂系统,设置于车架的下方,所述悬挂系统包括:以车架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子悬挂系统,每个子悬挂系统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上前后顺序连接的多个钢板弹簧,该多个钢板弹簧前后排列分别为:前钢板弹簧、至少一中钢板弹簧和后钢板弹簧;其中,所述悬挂系统中的后钢板弹簧的中心距小于前钢板弹簧的中心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挂车的悬挂系统,其后钢板弹簧向车架中心线内缩,为安装自转向车轴提供了安装空间和条件,使用更加方便。

Trailer and its suspens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railer and trailer suspension system, suspension system,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the suspension system includes two sub symmetrical to the center line of the frame set suspension system, each suspension system including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body before and after multiple leaf springs are connected in sequence, and the plurality of leaf spring is arranged respectively: front plate spring, at least one leaf spring and rear leaf spring; wherein, the suspension spring plate after system in the center distance of the center distance is smaller than the front leaf spring.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the trailer, the rear leaf spring, shrinks to the center line of the frame, provides installation space and condition for installing the self steering axle, and is more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车及其悬挂系统
本技术涉及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载多轴挂车及其悬挂系统。
技术介绍
国外许多国家,重载需要采用四轴及以上的多轴挂车,国内许多重型货物的厂内周转也需要采用四轴或四轴以上挂车。但是采用常规四轴及以上的钢板弹簧平衡悬挂系统,挂车轮胎磨损严重、转向阻力大、行驶稳定性差,使用维护成本居高不下。为了降低轮胎磨损,降低维护成本,通常将后两轴或后三轴采用自转向车轴。对于常规多轴钢板弹簧平衡悬挂系统,前后车轴钢板弹簧2'安装距一致,自转向车轴无法安装布置,如图1所示。在目前,也有将自转向车轴与独立悬挂系统(如空气悬挂、液压悬挂等)配合使用,虽然安装容易,但整车购置费用很高,悬挂系统承载量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将自转向车轴应用于挂车悬挂系统上,一直受到技术上和成本上的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挂车及其悬挂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板弹簧平衡悬挂系统与转向车轴无法配合安装,且转向机构的活动空间受限等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挂车的悬挂系统,设置于车架的下方,所述悬挂系统包括:以车架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子悬挂系统,每个子悬挂系统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上前后顺序连接的多个钢板弹簧,该多个钢板弹簧前后排列分别为:前钢板弹簧、至少一中钢板弹簧和后钢板弹簧;其中,所述悬挂系统中的后钢板弹簧的中心距小于前钢板弹簧的中心距。在优选方案中,所述中钢板弹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中钢板弹簧和第二中钢板弹簧;所述第一中钢板弹簧与前钢板弹簧相连,所述第二中钢板弹簧与后钢板弹簧相连;所述悬挂系统的第一中钢板弹簧的中心距与前钢板弹簧的中心距相同;所述悬挂系统的第二中钢板弹簧的中心距与后钢板弹簧的中心距相同。在优选方案中,所述中钢板弹簧还包括:第三中钢板弹簧;所述第三中钢板弹簧分别与所述第二中钢板弹簧和后钢板弹簧相连;所述悬挂系统的第三中钢板弹簧的中心距与后钢板弹簧的中心距相同。在优选方案中,每个子悬挂系统中的前后相邻的两个钢板弹簧之间通过平衡臂相互连接。在优选方案中,连接所述第一中钢板弹簧和第二中钢板弹簧的平衡臂为错层结构平衡臂,所述错层结构平衡臂包括:在车身宽度方向上错位连接的前平衡臂部分和后平衡臂部分;所述后平衡臂部分向车架中心线偏置设置。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后平衡臂部分向车架中心线偏置的距离至少是钢板弹簧宽度的两倍。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平衡臂上连接有中簧支架;所述前钢板弹簧的前端与前簧支架连接,所述后钢板弹簧的后端与后簧支架连接。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悬挂系统中的钢板弹簧的宽度均为90mm;所述悬挂系统的后钢板弹簧的中心距比前钢板弹簧的中心距小180mm~350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挂车,包括行走机构和置于所述行走机构上的车架,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上述的悬挂系统,所述车架包括对称设置于车架中心线两侧的纵梁;所述悬挂系统对应于所述纵梁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纵梁的下方。在优选方案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两侧的车轮,所述车轮位于所述悬挂系统的外侧。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悬挂系统中的前簧支架、中簧支架和后簧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纵梁的底面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挂车的悬挂系统,其后钢板弹簧向车架中心线内缩,为安装自转向车轴提供了安装空间和条件,使用更加方便;且能够使系统各零部件合理布置,保证车轴、轮胎、转向连杆等转向机构的活动空间以及转向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在挂车悬挂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降低了轮胎磨损、改善了转向性能以及增强了挂车行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悬挂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悬挂系统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悬挂系统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悬挂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剖面视图。图7是图5中BB方向的剖面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悬挂系统的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悬挂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钢板弹簧;100、悬挂系统;101、子悬挂系统;21、前钢板弹簧;31、第一中钢板弹簧;32、第二中钢板弹簧;33、第三中钢板弹簧;41、后钢板弹簧;51、第一平衡臂;52、第二平衡臂;53、第三平衡臂;54、第四平衡臂;61、前簧支架;62、第一中簧支架;63、第二中簧支架;64、第三中簧支架;65、第四中簧支架;66、后簧支架;601、侧板;521、前平衡臂部分;522、后平衡臂部分;L0、车架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挂车,其主要是指三轴以上的重型载车,该挂车包括:行走机构和置于行走机构上的车架。其中,车架包括两个分设于车身两侧的纵梁。行走机构包括一悬挂系统和沿车身两侧的车轮,悬挂系统的上端与纵梁的底面相连,车轮位于悬挂系统的外侧。本技术中的悬挂系统为多轴钢板弹簧平衡悬挂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和两个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中心距”是指,两个钢板弹簧沿其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实施例一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挂车的悬挂系统100为四轴悬挂。该悬挂系统10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子悬挂系统101,每个子悬挂系统101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前后顺序连接的多个钢板弹簧,每个钢板弹簧的宽度均为90mm。按照车身前后排列依次分别为:前钢板弹簧21、第一中钢板弹簧31、第二中钢板弹簧32和后钢板弹簧41。其中,悬挂系统100的后钢板弹簧41的中心距小于前钢板弹簧21的中心距,且第一中钢板弹簧31的中心距与前钢板弹簧21的中心距相同,第二中钢板弹簧32的中心距与后钢板弹簧41的中心距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钢板弹簧的个数与挂车的轴数相匹配。进一步地,在每个子悬挂系统101中,每前后相邻的两个钢板弹簧之间通过一平衡臂相互连接。该平衡臂呈长臂状,其具有沿车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口,每一端口位置向其内部具有一容纳空间。钢板弹簧的任意一端能够伸入该平衡臂一端口的容纳空间内,并使其二者相互连接。具体地,第一平衡臂51的前端口和后端口分别与前钢板弹簧21的后端和第一中钢板弹簧31的前端相连,第二平衡臂52的前端口和后端口分别与第一中钢板弹簧31的后端和第二中钢板弹簧32的前端相连,第三平衡臂53的前端口和后端口分别与第二中钢板弹簧32的后端和后钢板弹簧41的前端相连。悬挂系统100还包括多个簧支架,用于将钢板弹簧连接于挂车的纵梁(图中未示出)上,簧支架设置于每两个前后相邻的钢板弹簧之间的平衡臂上,该簧支架的顶端均与挂车的纵梁底部相连。具体地,簧支架包括:前簧支架61、第一中簧支架62、第二中簧支架63、第三中簧支架64和后簧支架66。前钢板弹簧21的前端与前簧支架61连接,且通过前簧支架61与车架上的纵梁相连。后钢板弹簧41的后端与后簧支架66连接,且通过后簧支架66与车架上的纵梁相连。第一中簧支架62、第二中簧支架63和第三中簧支架64分别连接于第一平衡臂51、第二平衡臂52以及第三平衡臂53的中部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挂车及其悬挂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挂车的悬挂系统,设置于车架的下方,所述悬挂系统包括:以车架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子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子悬挂系统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上前后顺序连接的多个钢板弹簧,该多个钢板弹簧前后排列分别为:前钢板弹簧、至少一中钢板弹簧和后钢板弹簧;其中,所述悬挂系统中的后钢板弹簧的中心距小于前钢板弹簧的中心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车的悬挂系统,设置于车架的下方,所述悬挂系统包括:以车架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子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子悬挂系统包括沿车身长度方向上前后顺序连接的多个钢板弹簧,该多个钢板弹簧前后排列分别为:前钢板弹簧、至少一中钢板弹簧和后钢板弹簧;其中,所述悬挂系统中的后钢板弹簧的中心距小于前钢板弹簧的中心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钢板弹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中钢板弹簧和第二中钢板弹簧;所述第一中钢板弹簧与前钢板弹簧相连,所述第二中钢板弹簧与后钢板弹簧相连;所述悬挂系统的第一中钢板弹簧的中心距与前钢板弹簧的中心距相同;所述悬挂系统的第二中钢板弹簧的中心距与后钢板弹簧的中心距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钢板弹簧还包括:第三中钢板弹簧;所述第三中钢板弹簧分别与所述第二中钢板弹簧和后钢板弹簧相连;所述悬挂系统的第三中钢板弹簧的中心距与后钢板弹簧的中心距相同。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子悬挂系统中的前后相邻的两个钢板弹簧之间通过平衡臂相互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第一中钢板弹簧和第二中钢板弹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崇阳周正柱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