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1524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0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可输送高黏稠的固液两相流体,输送最大重量浓度可达35~55%,主要包括有一个后盖板和若干短叶片,长叶片,次长叶片A,次长叶片B以及背叶片,叶轮为半开式离心叶轮,叶片为非等距叶片,所述短叶片与长叶片在叶片进口处相交且圆滑过渡;所述短叶片与所述长叶片、与相邻的长叶片B之间均设置有次长叶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及纸巾,长短纤维等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可避免固体颗粒等在叶轮进口处的堵塞,增大叶轮固体颗粒的透过性能,使叶轮在正常工况内运行,并且平衡性好,运行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
技术介绍
叶轮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直接传给液体,电机带动叶轮转动,用这个离心力是水甩出,在由泵壳将这些能量转化为静压,以增加液体的静压能和动能(主要增加静压能)。在排污泵中,抽送污水污物介质时,因介质中常常会夹杂各种大小颗粒、长纤维、生活垃圾等杂质,从而易造成在泵叶轮的堵塞问题,影响泵的通过性能和运行效率,降低泵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且泵叶轮在受到缠绕时需停机维修处理,影响工作效率,阻碍生产。因此,泵叶轮无堵塞性和高效运行等关键技术的实现对排污泵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排污泵为增大叶轮对污水杂质的通过性能,通常采用具有进口直径和较大通过面积的单、双流道叶轮叶轮实现,此类叶轮通常特别厚重,径向力大,泵机组启停振动噪声强烈,易造成口环、轴承、机械密封等部件磨损严重;对于等距叶片式离心泵叶轮,虽然其效率较高,但其通过性能以及对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适应性较差,随着雨污水中的纸巾、长纤维等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易挂在叶片上,造成叶轮的堵塞,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具体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主要包括有一个后盖板(5)和若干短叶片(1),长叶片(2),次长叶片A(3),次长叶片B(4)以及背叶片(6),其特征在于:该叶轮为半开式离心叶轮,叶片为非等距叶片,所述短叶片(1)与长叶片(2)在叶片进口处相交且圆滑过渡;所述短叶片(1)与所述长叶片(2)之间设置有次长叶片A(3),所述短叶片(1)与相邻的长叶片B(7)之间设置有次长叶片B(4);定义次长叶片A(3)与相邻的短叶片(1)、长叶片(2)之间的叶片间距分别为t1和t2,定义所述短叶片(1)与所述相邻的长叶片B(7)之间的叶片间距为t3,所述次长叶片B(4)与相邻的长叶片B(7)、短叶片(1)之间的叶片间距分别为t31和t32,有t1<t2<t3,并且t1:t2=t31:t32,所述短叶片(1),长叶片(2),次长叶片A(3),次长叶片B(4)为一组叶片,整个叶轮设置2~3组叶片,呈中心对称分布。上述方案中,所述次长叶片A(3)与次长叶片B(4)形状尺寸相同,且叶片的进口边设置在叶轮中径附近,有:D31=(0.4~0.5)D2,其叶片外径等于叶轮外径。上述方案中,所述短叶片(1)与长叶片(2)的叶片外径相等且小于叶轮外径,且有D12=D22=(0.88~0.92)D2。上述方案中,所述短叶片(1)的出口安放角大于所述长叶片(2)的出口安放角,所述短叶片(1)的叶片包角小于所述长叶片(2)的叶片包角。上述方案中,所述叶片之间的间距满足下式:t1:t2:t3=1:2:3.6。上述方案中,所述背叶片(6)设置均布于叶轮背部位于后盖板(5)上,背叶片的叶片数为3~6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叶轮可输送高黏稠的固液两相流体,输送最大重量浓度可达35~55%,叶轮采用非等间距叶片,对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及纸巾,长短纤维等具有极好的适应性,杂质通过性能优良;2.叶片进口处可产生小漩涡,从而减小或避免固体颗粒或纸巾等长纤维在叶轮进口处的堵塞,增大叶轮对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透过性能,使叶轮在正常工况内运行;3.相比与厚重的单、双流道叶轮,本专利技术中的非等距叶片固液两相排污泵叶轮不仅效率高而且质量轻,大大节省了材料的使用,并且由于叶片呈中心对称分布,具有很好的平衡性,径向力小,运行平稳,在机组运行和启停时噪音及振动降低,从而大大提高了机械密封、轴承等转子部件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可靠性高且便于维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的轴面投影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的平面图;图中:1.短叶片;2.长叶片;3.次长叶片A;4.次长叶片B;5.后盖板;6.背叶片;7.长叶片B。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如图1,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实施例的轴面投影图以及平面图。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主要包括有一个后盖板5和若干短叶片1,长叶片2,次长叶片A3,次长叶片B4以及背叶片6,其特征在于:该叶轮为半开式离心叶轮,叶片为非等距叶片,所述短叶片1与长叶片2在叶片进口处相交且圆滑过渡;所述短叶片1与所述长叶片2之间设置有次长叶片A3,所述短叶片1与相邻的长叶片B7之间设置有次长叶片B4;定义次长叶片A3与相邻的短叶片1、长叶片2之间的叶片间距分别为t1和t2,定义所述短叶片1与所述相邻的长叶片B7之间的叶片间距为t3,所述次长叶片B(4)与相邻的长叶片B7、短叶片1之间的叶片间距分别为t31和t32,有t1<t2<t3,并且t1:t2=t31:t32,所述短叶片1,长叶片2,次长叶片A3,次长叶片B4为一组叶片,整个叶轮设置2~3组叶片,呈中心对称分布。上述方案中,所述次长叶片A3与次长叶片B4形状尺寸相同,且叶片的进口边设置在叶轮中径附近,有:D31=(0.4~0.5)D2,其叶片外径等于叶轮外径。上述方案中,所述短叶片1与长叶片2的叶片外径相等且小于叶轮外径,且有D12=D22=(0.88~0.92)D2。上述方案中,所述短叶片1的出口安放角大于所述长叶片2的出口安放角,所述短叶片1的叶片包角小于所述长叶片2的叶片包角。上述方案中,所述叶片之间的间距满足下式:t1:t2:t3=1:2:3.6。上述方案中,所述背叶片6设置均布于叶轮背部位于后盖板5上,背叶片的叶片数为3~6个。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主要包括有一个后盖板(5)和若干短叶片(1),长叶片(2),次长叶片A(3),次长叶片B(4)以及背叶片(6),其特征在于:该叶轮为半开式离心叶轮,叶片为非等距叶片,所述短叶片(1)与长叶片(2)在叶片进口处相交且圆滑过渡;所述短叶片(1)与所述长叶片(2)之间设置有次长叶片A(3),所述短叶片(1)与相邻的长叶片B(7)之间设置有次长叶片B(4);定义次长叶片A(3)与相邻的短叶片(1)、长叶片(2)之间的叶片间距分别为t1和t2,定义所述短叶片(1)与所述相邻的长叶片B(7)之间的叶片间距为t3,所述次长叶片B(4)与相邻的长叶片B(7)、短叶片(1)之间的叶片间距分别为t31和t32,有t1<t2<t3,并且t1:t2=t31:t32,所述短叶片(1),长叶片(2),次长叶片A(3),次长叶片B(4)为一组叶片,整个叶轮设置2~3组叶片,呈中心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式非等距叶片叶轮,主要包括有一个后盖板(5)和若干短叶片(1),长叶片(2),次长叶片A(3),次长叶片B(4)以及背叶片(6),其特征在于:该叶轮为半开式离心叶轮,叶片为非等距叶片,所述短叶片(1)与长叶片(2)在叶片进口处相交且圆滑过渡;所述短叶片(1)与所述长叶片(2)之间设置有次长叶片A(3),所述短叶片(1)与相邻的长叶片B(7)之间设置有次长叶片B(4);定义次长叶片A(3)与相邻的短叶片(1)、长叶片(2)之间的叶片间距分别为t1和t2,定义所述短叶片(1)与所述相邻的长叶片B(7)之间的叶片间距为t3,所述次长叶片B(4)与相邻的长叶片B(7)、短叶片(1)之间的叶片间距分别为t31和t32,有t1&lt;t2&lt;t3,并且t1:t2=t31:t32,所述短叶片(1),长叶片(2),次长叶片A(3),次长叶片B(4)为一组叶片,整个叶轮设置2~3组叶片,呈中心对称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荣生钟伟源杨爱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