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0384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5:39
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包括吸尘器、充电桩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充电桩为圆形或半圆形结构,充电桩的外圆表面设置有电能极,电能极设置有上下两部分,包括电能正极和电能负极,充电桩的上部分设置有透光部,透光部包绕的内部区域设置有全方位发射引导信号的发射塔;吸尘器的前端设置有前检测件,前检测件为半圆弧形,且前检测件的弧形面设置有充电正极和充电负极,前检测件的上部设置有与发射塔位置对应的接收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吸尘器的无限位自主充电,吸尘器可以从各个方向上与充电桩对接充电,更高效可靠,对接充电更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智能家居的智能吸尘器
,具体涉及到吸尘器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智能吸尘器的电能保持充足、清扫时间更长、更智能化,目前大多数的智能吸尘器均能实现自动返回到充电座自动充电,当智能吸尘器的电能快用完之后,吸尘器自主寻找充电座进行充电,现有的智能吸尘器充电座通过设置红外发射管给智能吸尘器发送红外信号,智能吸尘器通过设置红外接收管接受红外信号寻找充电座,但是该方案的充电座无法区分智能吸尘器在充电座的左、右、前、后的具体哪个方向的位置上,导致智能吸尘器寻找充电座需要的时间较长,且导致智能吸尘器无法实现自动返回充电。现有的智能吸尘器自动返回充电座充电的主要方式为,充电座上的红外发射管至少设置三部分区域以上来引导智能吸尘器进入到充电座的周围区域,且进入周围区域后智能吸尘器上的红外接受管必须与充电座上的各个部分区域分别对应,这样就约束了智能吸尘器必须在充电座的正面沿对应的区域行走到充电座上充电,这样就导致智能吸尘器很容易出现行走过程中偏位,进而导致智能吸尘器与充电座的对接充电偏位无法实现准确对接充电,智能吸尘器充电失败;可见上述的现有智能吸尘器的自动返回充电技术限制了智能吸尘器的返回充电轨迹,且容易导致充电对接偏位而充电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该装置实现了智能吸尘器的自主充电,提高了自主充电的自主性和可靠性,避免了自主充电失效和接触不良导致的充电异常问题,更安全可靠,且生产成本更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包括吸尘器、充电桩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充电桩为圆形或半圆形结构,充电桩的外圆表面设置有电能极,电能极设置有上下两部分,包括电能正极和电能负极,充电桩的上部分设置有透光部,透光部包绕的内部区域设置有全方位发射引导信号的发射塔;吸尘器的前端设置有前检测件,前检测件为半圆弧形,且前检测件的弧形面设置有充电正极和充电负极,前检测件的上部设置有与发射塔位置对应的接收塔。前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所述透光部设置为圆锥形,发射塔发射出的引导信号穿透吸尘器的透光部,并形成以充电桩为中心的环形引导信号区域。前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所述接收塔至少部分接收发射塔发出的引导信号。前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所述前检测件的弧形面设置有单个或多个接收塔,单个接收塔能独立接收到发射塔发射出的引导信号,多个接收塔能同时接收到发射塔发射出的引导信号。前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所述发射塔与接收塔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同一高度。前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所述电能极为圆弧形,也可以为一个整体的圆环形;电能正极与充电正极位置对应设置,电能负极与充电负极位置对应设置。前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所述电能正极与电能负极之间设置有绝缘件。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包括吸尘器、充电桩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充电桩为圆形或半圆形结构,充电桩的外圆表面设置有电能极,电能极设置有上下两部分,包括电能正极和电能负极,电能正极与电能负极之间的竖直高度上设置有透光部,透光部包绕的内部区域设置有全方位发射引导信号的发射塔;吸尘器的前端设置有前检测件,前检测件为半圆弧形,且前检测件的弧形面设置有充电正极和充电负极,前检测件设置有与发射塔位置对应的接收塔。前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所述发射塔与接收塔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同一高度,接收塔至少部分接收发射塔发出的引导信号,电能正极与充电正极位置对应设置,电能负极与充电负极位置对应设置。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主要设置一种圆形结构的充电桩来实现吸尘器的自主返回充电,充电桩可以放置到室内的中间位置、靠墙壁位置、靠墙角位置等,均能实现吸尘器直接返回充电桩直接对接充电,无需固定吸尘器的返回轨迹,对接充电方向的灵活性更大,范围更广;通过在充电桩的内部设置全方位的发射塔,来发射引导信号,形成围绕充电桩为中心的环形引导信号区域,吸尘器对应设置接收塔,且多个接收塔环形分布在吸尘器的前检测件上,来实现充电桩对吸尘器的引导充电对接,吸尘器进入到该环形引导信号区域内,即减速向充电桩靠拢对接,通过电能极实现对接充电。本技术实现了吸尘器的无限位自主充电,吸尘器可以从各个方向上与充电桩对接充电,更高效可靠,对接充电更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充电桩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充电桩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充电桩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充电桩的发射塔的信号分布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充电桩与吸尘器对接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充电桩与吸尘器之间信号引导对接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充电桩与吸尘器已对接到位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中间位置时吸尘器从S方向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中间位置时吸尘器从E方向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中间位置时吸尘器从W方向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中间位置时吸尘器从N方向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中间位置时吸尘器从斜侧方向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靠墙壁位置时吸尘器从充电桩前侧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靠墙壁位置时吸尘器从充电桩右侧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靠墙壁位置时吸尘器从充电桩左侧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靠墙壁位置时吸尘器从充电桩斜侧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靠墙角位置时吸尘器从充电桩左侧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靠墙角位置时吸尘器从充电桩前侧对接充电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充电桩在室内靠墙角位置时吸尘器从充电桩斜侧对接充电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充电桩,1001—透光部,30—吸尘器,1—电能极,101—电能正极,102—电能负极,2—发射塔,201—引导信号,3—绝缘件,6—前检测件,601—充电正极,602—充电负极,603—接收塔,A—墙壁,B—图5中的局部部分,N—北方向,S—南方向,W—西方向,E—东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效果更加的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依据。实施例:本技术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构成如图1至图20所示,包括吸尘器30、充电桩10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充电桩10为圆形或半圆形结构,充电桩10的外圆表面设置有电能极1,电能极1设置有上下两部分,包括电能正极101和电能负极102,充电桩10的上部分设置有透光部1001,透光部1001包绕的内部区域设置有全方位发射引导信号201的发射塔2;吸尘器30的前端设置有前检测件6,前检测件6为半圆弧形,且前检测件6的弧形面设置有充电正极601和充电负极602,前检测件6的上部设置有与发射塔2位置对应的接收塔603。所述透光部1001设置为圆锥形如图3,发射塔2发射出的引导信号201穿透吸尘器3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包括吸尘器、充电桩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充电桩为圆形或半圆形结构,充电桩的外圆表面设置有电能极,电能极设置有上下两部分,包括电能正极和电能负极,充电桩的上部分设置有透光部,透光部包绕的内部区域设置有全方位发射引导信号的发射塔;吸尘器的前端设置有前检测件,前检测件为半圆弧形,且前检测件的弧形面设置有充电正极和充电负极,前检测件的上部设置有与发射塔位置对应的接收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包括吸尘器、充电桩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充电桩为圆形或半圆形结构,充电桩的外圆表面设置有电能极,电能极设置有上下两部分,包括电能正极和电能负极,充电桩的上部分设置有透光部,透光部包绕的内部区域设置有全方位发射引导信号的发射塔;吸尘器的前端设置有前检测件,前检测件为半圆弧形,且前检测件的弧形面设置有充电正极和充电负极,前检测件的上部设置有与发射塔位置对应的接收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透光部设置为圆锥形,发射塔发射出的引导信号穿透吸尘器的透光部,并形成以充电桩为中心的环形引导信号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塔至少部分接收发射塔发出的引导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检测件的弧形面设置有单个或多个接收塔,单个接收塔能独立接收到发射塔发射出的引导信号,多个接收塔能同时接收到发射塔发射出的引导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限位自主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忠甘嵩凡海洋邓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匠龙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