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0153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包括:电源开关、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交流接触器、第一整流桥、预充电电路、第一直流接触器、充电电容、放电电阻。该检测装置可以对充电电容进行充电、加压运行、试验、停止等;同时,利用对该充电电容施加所需电压后,可以加装逆变器IGBT,进而对该IGBT进行测试,进而鉴别出IGBT电气元件是否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气元件检测的
,特别涉及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煤矿现场运行的电铲驱动系统一般均通过逆变器来实现,比如6SE70逆变器。在电铲运行出现故障时,需要维修人员去设备现场进行控制板更换;由于设备现场不允许对控制板逐一试验,变频器厂家实行严格的技术保密,维修车间也没有条件试验,从而导致维修人员需要更换大堆电路板,比如逆变器电子箱的电源变换板、分压板、信号集中接口板、触发板,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元件,但维修人员并不清楚故障究竟出在具体哪一板上。这种条件下,有时用真正已损坏的电气元件来修复设备,可能会引起故障进一步扩大,使故障复杂化。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维修人员不能及时检测逆变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包括:电源开关、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交流接触器、第一整流桥、预充电电路、第一直流接触器、充电电容、放电电阻;所述电源开关的输入端与外部交流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一路开关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互为同名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的另一路开关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预充电电路、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放电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放电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充电电路包括预充电电阻和第二直流接触器;所述预充电电阻与所述第二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并联,且所述预充电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整流桥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主控制开关、时间继电器、第二整流桥、第一启动开关、第一停止开关、第二启动开关和第二停止开关;所述主控制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开关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主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停止开关、第一启动开关、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后与所述主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串联的所述第一启动开关和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组成的电路并联;所述主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时间继电器的线圈后与所述主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主控制开关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主控制开关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停止开关、第二启动开关、第二直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第一直流接触器的线圈后与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串联的所述第二启动开关和第二直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组成的电路并联;且所述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直流接触器的线圈组成的串联电路与串联的所述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和第一直流接触器的线圈组成的电路并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整流桥包括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二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均为AC220V/380V变压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可以对充电电容进行充电、加压运行、试验、停止等;同时,利用对该充电电容施加所需电压后,可以加装逆变器IGBT,进而对该IGBT进行测试,进而鉴别出IGBT电气元件是否故障,从而解决了现场不具备检测逆变器电子箱的电源变换板、分压板、信号集中接口板、触发板、IGBT等电气元件的性能试验,提高了逆变器电气元件检测的准确性,提高了设备的实动率及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的第一电路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的第二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的第三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参见图1所示,包括:电源开关Q091、第一变压器T091、第二变压器T092、交流接触器KM1、第一整流桥、预充电电路、第一直流接触器KC1、充电电容C、放电电阻R1。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变压器T091和第二变压器T092均可以为AC220V/380V变压器,第一整流桥可以为桥式整流电路,其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其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开关、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交流接触器、第一整流桥、预充电电路、第一直流接触器、充电电容、放电电阻;所述电源开关的输入端与外部交流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一路开关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互为同名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的另一路开关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预充电电路、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放电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放电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逆变器电气元件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开关、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交流接触器、第一整流桥、预充电电路、第一直流接触器、充电电容、放电电阻;所述电源开关的输入端与外部交流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的一路开关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互为同名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交流接触器的另一路开关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预充电电路、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放电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放电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充电电容的另一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充电电路包括预充电电阻和第二直流接触器;所述预充电电阻与所述第二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并联,且所述预充电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桥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为所述第一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行保卫李长发耿庆山姜国辉程金营刘振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