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0015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导风叶片组件及接水盘,风道本体上开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口,导风叶片组件设于该安装口中,接水盘设于风道本体的底部并能承接导风叶片组件上流下的冷凝水,风道本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接水槽,接水槽位于导风叶片组件下方,且接水槽的内底面形成有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斜面,接水槽内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引流孔,接水盘安装于接水槽的下方并具有能承接引流孔中流出的冷凝水的容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空调使用过程中,导风叶片组件产生的冷凝水向下流入接水槽中,并快速通过导流斜面及引流孔排入接水盘中进而排出室外,为空调器快速有效的排出冷凝水提供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气候缘故,对空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申请公开号为CN10445688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风道系统及其送风方法、具有该风道系统的风扇和空调器》(申请号:CN201410609384.7)披露了一种结构,其通过设置用于将气流通道分为至少两股分流道的风洞部,风轮将气流从所述进风口处吸入,使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各所述风洞内侧或外围处的出风口向前吹出,风洞为前后贯通的通道,风从进风口进入进风部,流向挤压部后,在风洞部的作用下,气流至少分为两股,并从出风口吹出,出风口出来的风会使得风洞前侧形成空气负压,风洞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从风洞的前端开口流出,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节能环保效果好。申请公开号为CN10411081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空调风道结构及立式空调器》(申请号:CN201410129945.3)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风道部件及安装于风道部件上的上下导风机构,风道部件包括二安装板及安装于二安装板之间的蜗壳件、第一蜗舌和第二蜗舌,第一蜗舌与蜗壳件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二蜗舌与蜗壳件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蜗壳件包括位于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的出口处的第一导流部及连接于第一导流部上的第二导流部;上下导风机构安装于蜗壳件的第一导流部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两个蜗舌与蜗壳件之间形成两个气流通道,蜗壳件于两个气流通道的共同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导流部,并于该第一导流部上安装上下导风机构,使排出的气流经过上下导风机构的导风作用,扩大了送风范围,并提高了送风舒适性。然而,上述现有的空调器风道结构不够合理,在空调制冷过程中,柜内机垂直导风叶片因被吹冷风表面产生的冷凝水无法快速有效的排出室外,存在一定的不便。因此,对于目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快速有效的排出冷凝水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导风叶片组件及接水盘,所述风道本体上开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口,所述导风叶片组件设于该安装口中,所述接水盘设于风道本体的底部并能承接导风叶片组件上流下的冷凝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接水槽,该接水槽位于导风叶片组件下方,且该接水槽的内底面形成有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斜面,所述接水槽内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引流孔,所述接水盘安装于接水槽的下方并具有能承接引流孔中流出的冷凝水的容置槽。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水槽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位于引流孔内侧的插槽,对应的,所述接水盘上设置有能插入该插槽内的卡圈;装配完成状态下,所述引流孔的下端口恰好与接水盘的容置槽相对布置并部分伸入容置槽中。采用该结构,便于将接水盘与接水槽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接水槽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托圈,对应的,所述接水盘上设置有能与该托圈的下表面相抵并对其起到承托作用的托台。该结构使接水盘与接水槽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凑。优选地,所述的引流孔为两个并间隔布置于接水槽内底面的边缘处,以加速冷凝水的排出速度。优选地,所述容置槽上开有能将冷凝水排出的出口,且该出口上连接有导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在风道本体的底部直接成形有与导风叶片组件相对布置的接水槽,且该接水槽的内底面形成有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斜面,接水槽内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引流孔,空调使用过程中,柜内机垂直导风叶片组件因被吹冷风表面会产生冷凝水,该冷凝水向下流入接水槽中,并快速通过导流斜面及引流孔排入接水盘中进而排出室外,为空调器快速有效的排出冷凝水提供了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风道本体与导风叶片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接水盘与接水槽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本实施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1、导风叶片组件及接水盘3,风道本体1上开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口11,导风叶片组件2设于该安装口11中,接水盘3设于风道本体1的底部并能承接导风叶片组件2上流下的冷凝水。具体的,风道本体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接水槽12,该接水槽12位于导风叶片组件2下方,且该接水槽12的内底面形成有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斜面121,接水槽12内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引流孔122,本实施例中的引流孔122为两个并间隔布置于接水槽12内底面的边缘处。接水盘3安装于接水槽12的下方并具有能承接引流孔122中流出的冷凝水的容置槽31。接水槽12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位于引流孔122内侧的插槽120,对应的,接水盘3上设置有能插入该插槽120内的卡圈33,装配完成状态下,引流孔122的下端口恰好与接水盘3的容置槽31相对布置并部分伸入容置槽31中,以便于将接水盘3与接水槽12配合连接。接水槽12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托圈123,对应的,接水盘3上设置有能与该托圈123的下表面相抵并对其起到承托作用的托台34,以使接水盘3与接水槽12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凑。本实施中容置槽12上开有能将冷凝水排出的出口,且该出口上连接有导管,以便于将冷凝水排出室外。在本实施中,空调使用过程中,柜内机垂直导风叶片组件2因被吹冷风表面会产生冷凝水,该冷凝水向下流入接水槽12中,并快速通过导流斜面121及引流孔122排入接水盘3中进而排出室外,为空调器快速有效的排出冷凝水提供了便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导风叶片组件及接水盘,所述风道本体上开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口,所述导风叶片组件设于该安装口中,所述接水盘设于风道本体的底部并能承接导风叶片组件上流下的冷凝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接水槽,该接水槽位于导风叶片组件下方,且该接水槽的内底面形成有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斜面,所述接水槽内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引流孔,所述接水盘安装于接水槽的下方并具有能承接引流孔中流出的冷凝水的容置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导风叶片组件及接水盘,所述风道本体上开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安装口,所述导风叶片组件设于该安装口中,所述接水盘设于风道本体的底部并能承接导风叶片组件上流下的冷凝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接水槽,该接水槽位于导风叶片组件下方,且该接水槽的内底面形成有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向下倾斜的导流斜面,所述接水槽内底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引流孔,所述接水盘安装于接水槽的下方并具有能承接引流孔中流出的冷凝水的容置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位于引流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汤汤张玉忠张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