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泵底座及输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855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液泵底座及输液泵,输液泵底座,包括底板、支板和插座,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放泵体的滑槽;所述支板和插座分别处于所述滑槽的两端,所述支板与底板连接,所述插座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底板的上方;所述插座远离支板的一端与电源线和信号线固定连接,其靠近支板的一端为输电端和信号端;所述支板上设置有开口。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输液泵本体与插座快速准确可靠的插合及分离,实现快速拆卸和安装,操作简单,提升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泵底座及输液泵
本技术涉及输液泵
,特别涉及输液泵底座及输液泵。
技术介绍
高效液相色谱(HPLC)广泛运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开发与检测、化工、食品科学、环境监测、商检和法检等方面的分离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系统由储液器、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高压输液泵是液相色谱仪等高压精密仪器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其主要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自动进样器取样过程中,通过高压输液泵精确控制取样体积送到色谱系统。现有的高压输液泵多为模块化单机形式,通常与储液器、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摆放在一起使用,当需要对高压输液泵进行检测、保养、替换时,需将高压输液泵后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等逐一拔下,当检测、保养完时,高压输液泵需重新连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系统时,需将高压输液泵后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等逐一插上,操作繁琐,无法实现快速简单拆卸或安装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泵底座及输液泵: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操作繁琐,无法实现快速简单拆卸或安装复位。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输液泵底座,包括底板、支板和插座,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放泵体的滑槽;所述支板和插座分别处于所述滑槽的两端,所述支板与底板连接,所述插座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底板的上方;所述插座远离支板的一端与电源线和信号线固定连接,其靠近支板的一端为输电端和信号端;所述支板上设置有开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输液泵本体与插座的输电端和信号端连接,实现与外部电源线和信号线连接,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输液泵本体与插座快速准确可靠的插合及分离,实现输液泵本体与输液泵底座快速拆卸和安装,操作简单,提升便利性;底板、支板和插座构成的输液泵底座便于输液泵本体进行散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底板与支板一体成型,且所述支板与底板垂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板和安装板对输液泵本体进行限位,底板与支板一体成型,能提升稳固性。进一步,所述开口的下端低于所述滑槽的槽底。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开口的底部低于所述滑槽的槽底,便于通过开口将输液泵本体装入滑槽内。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输液泵,包括输液泵底座和输液泵本体,所述输液泵本体的下端设置有导轨,所述输液泵本体置于所述输液泵底座的底板上,所述导轨处于所述输液泵底座的滑槽内;所述输液泵本体靠近插座处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伸入插座内,并与插座的输电端和信号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输液泵本体的导轨滑入滑槽内,对输液泵本体进行固定,同时输液泵本体的插头与插座的输电端和信号端连接,实现与外部电源线和信号线连接,插座采用浮动安装结构,以及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输液泵本体与插座快速准确可靠的插合及分离,实现输液泵本体与输液泵底座快速拆卸和安装,操作简单,提升便利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导轨与所述滑槽结构匹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将导轨和滑槽匹配结合,提升拆装效率。进一步,所述输液泵本体呈方状结构,所述输液泵本体穿设在所述支板的开口中,所述输液泵本体远离插座的一端面的边缘均为法兰边,且该端面处于所述支板的开口中。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法兰边便于与支板的开口贴合,限制输液泵本体进一步推入,防止损坏输液泵底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输液泵底座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输液泵底座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输液泵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输液泵的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输液泵本体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输液泵本体的后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板,2、支板,3、插座,4、滑槽,5、安装板,6、输液泵底座,7、输液泵本体,8、插头,9、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输液泵底座,包括底板1、支板2和插座3,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放泵体的滑槽4;所述支板2和插座3分别处于所述滑槽4的两端,所述支板2与底板1连接,所述插座3通过安装板5固定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插座3远离支板2的一端与电源线和信号线固定连接,其靠近支板2的一端为输电端和信号端;所述支板2上设置有开口9。当安装时,将输液泵本体7从开口11处导入,使输液泵本体7的下端滑入滑槽4内,对输液泵本体7进行固定,同时输液泵本体7与插座3的输电端和信号端连接,实现与外部电源线和信号线连接,插座3采用浮动安装结构,以及滑槽4的导向作用,使得输液泵本体7与插座3快速准确可靠的插合及分离,实现输液泵本体7与输液泵底座6快速拆卸和安装,操作简单,提升便利性;底板1、支板2和插座3构成的输液泵底座便于输液泵本体7进行散热。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与支板2一体成型,且所述支板2与所述底板1垂直。通过支板2和安装板5对输液泵本体7进行限位,底板1与支板2一体成型,能提升稳固性。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1的下端低于所述滑槽4的槽底。开口11的底部低于所述滑槽4的槽底,便于通过开口11将输液泵本体7装入滑槽4内。实施例3:如图3至图6所示,输液泵,包括输液泵底座6和输液泵本体7,所述输液泵本体7的下端设置有导轨,所述输液泵本体7置于所述输液泵底座6的底板1上,所述导轨处于所述输液泵底座6的滑槽4内;所述输液泵本体7靠近插座3处设置有插头8,所述插头8伸入插座3内,并与插座3的输电端和信号端连接;所述输液泵本体7靠近支板2的一端与支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安装时,将输液泵本体7从开口11处导入,使输液泵本体7的导轨滑入滑槽4内,对输液泵本体7进行固定,同时输液泵本体7的插头8与插座3的输电端和信号端连接,实现与外部电源线和信号线连接,插座3采用浮动安装结构,以及滑槽4的导向作用,使得输液泵本体7与插座3快速准确可靠的插合及分离,实现输液泵本体7与输液泵底座6快速拆卸和安装,操作简单,提升便利性。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与所述滑槽4结构匹配。便于将导轨和滑槽4匹配结合,提升拆装效率。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输液泵本体7呈方状结构,所述输液泵本体7穿设在所述支板2的开口9中,所述输液泵本体7远离插座3的一端面的边缘均为法兰边,且该端面处于所述支板2的开口9中。法兰边便于与支板2的开口11贴合,限制输液泵本体7进一步推入,防止损坏输液泵底座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输液泵底座及输液泵

【技术保护点】
输液泵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支板(2)和插座(3),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放泵体的滑槽(4);所述支板(2)和插座(3)分别处于所述滑槽(4)的两端,所述支板(2)与底板(1)连接,所述插座(3)通过安装板(5)固定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插座(3)远离支板(2)的一端与电源线和信号线固定连接,其靠近支板(2)的一端为输电端和信号端;所述支板(2)上设置有开口(9)。

【技术特征摘要】
1.输液泵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支板(2)和插座(3),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放泵体的滑槽(4);所述支板(2)和插座(3)分别处于所述滑槽(4)的两端,所述支板(2)与底板(1)连接,所述插座(3)通过安装板(5)固定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插座(3)远离支板(2)的一端与电源线和信号线固定连接,其靠近支板(2)的一端为输电端和信号端;所述支板(2)上设置有开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与支板(2)一体成型,且所述支板(2)与底板(1)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泵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9)的下端低于所述滑槽(4)的槽底。4.输液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秦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