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鼓式碎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676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8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鼓式碎浆机,利用配重辊配合碎浆筒,有效地提高废纸浆中纤维的回收率,同时能减少最终的成浆胶粘物,后续造纸网毯上的胶粘物明显的减少;而未能通过筛选筒的浆料在经过碎浆筒中浸泡、撞击、润涨之后,此时废纸纤维已经极易疏解,利用旧瓦楞纸箱碎浆机即可充分碎解;该转鼓式碎浆机还可一机多用,能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废旧箱板纸的破碎,综合利用率高,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实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鼓式碎浆机
本技术涉及造纸
,尤其涉及一种转鼓式碎浆机。
技术介绍
通常废旧箱板纸(简称OCC)原料一般考虑用低浓的立式水力碎浆机进行碎解,它的机械作用力强,能够有效地把各种OCC,甚至是一些强度较高的废旧牛皮纸打散,因此纤维原料成浆率高。但是它的强机械力在疏解OCC原料的同时,也能够破坏废纸中的杂质以及胶粘物,把这些大块的杂质及胶粘物碎解成胶粘物离子混在纤维原料中,使得在后段处理中难以去除,给纸机生产带来诸多不便。而转鼓碎浆机具有温和的碎解特性,不破坏杂质及胶粘物,使得大块胶粘物很容易在后段去除,良浆质量洁净,胶粘物含量低。同时,由于转鼓式碎浆机属于高浓碎浆,碎浆机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浆料的势能,因此能耗要比立式碎浆机低10%~30%;节能效果明显。但是由于转鼓碎浆机的温和性,使得常有一些高强度的OCC在转鼓中难以被疏解,会同杂质一道排除,造成纤维流失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转鼓式碎浆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转鼓式碎浆机,包括转鼓、托轮装置,所述转鼓包括进料筒、碎浆筒和筛选筒,所述进料筒的内腔为圆柱形,所述进料筒的尾端固设有第一封盖,所述进料筒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的内腔与进料筒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料筒的下方设置有排料管,排料管的内腔与进料筒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阀;所述碎浆筒的内腔为圆台形,所述碎浆筒尾端的内径为D,所述碎浆筒首端的内径为d,d<D;所述碎浆筒的尾端与进料筒的首端转动连接,所述碎浆筒的内腔与进料筒的内腔连通;所述碎浆筒的内部设置有配重辊,所述配重辊的外径为w,所述配重辊的首端与碎浆筒的首端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长度相等的第一限位绳,第一限位绳的长度为x,所述第一限位绳的一端与碎浆筒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一限位绳的另一端与配重辊的外壁铰接,所述配重辊的尾端与碎浆筒的尾端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长度相等的第二限位绳,第二限位绳的长度为y,y>x,所述第二限位绳的一端与碎浆筒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二限位绳的另一端与配重辊的外壁铰接,所述碎浆筒的内壁固设有多个轴向刮板,所述刮板与配重辊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刮板的高度为z,x+w+z<d<2x+w,y+w+z<D<2y+w;所述筛选筒的内腔为圆柱形,所述筛选筒的内腔与碎浆筒的内腔连通,所述筛选筒的尾端与碎浆筒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筒的首端固设有第二封盖,所述筛选筒的筒壁设置有多个筛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配重辊的内部设置有配重腔,所述配重辊的首端设置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尾端与配重辊的首端固定连接且第一软管的内腔与配重腔连通,所述第二封盖的中央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尾端设置在筛选筒的内部且进水管的首端设置在筛选筒的外部,所述进水管与第二封盖转动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尾端与第一软管的首端固定连接且进水管的内腔与第一软管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水管的首端设置有进水阀;所述配重辊的尾端设置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尾端与配重辊的尾端固定连接且第二软管的内腔与配重腔连通,所述第一封盖的中央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尾端设置在进料筒的内部且排水管的首端设置在进料筒的外部,所述排水管与第一封盖转动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尾端与第二软管的首端固定连接且排水管的内腔与第二软管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水管的首端设置有排水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软管的长度大于筛选筒的长度,所述第二软管的长度大于进料筒的长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料筒的内径等于碎浆筒尾端的内径,所述筛选筒的内径等于碎浆筒首端的内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碎浆筒内腔的锥角为α,0°<α<5°。本技术所述转鼓式碎浆机利用配重辊配合碎浆筒,有效地提高废纸浆中纤维的回收率,同时能减少最终的成浆胶粘物,后续造纸网毯上的胶粘物明显的减少;而未能通过筛选筒的浆料在经过碎浆筒中浸泡、撞击、润涨之后,此时废纸纤维已经极易疏解,利用旧瓦楞纸箱碎浆机即可充分碎解;该转鼓式碎浆机还可一机多用,能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废旧箱板纸的破碎,综合利用率高,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实施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转鼓式碎浆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转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碎浆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碎浆筒结构示意图(侧视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所述转鼓式碎浆机,包括水平设置的转鼓、托轮装置4,所述转鼓包括进料筒1、碎浆筒2和筛选筒3,所述进料筒1的内腔为圆柱形,所述进料筒1的尾端固设有第一封盖11,所述进料筒1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12,进料斗12的内腔与进料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料筒1的下方设置有排料管13,排料管13的内腔与进料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料管13上设置有排料阀14;所述碎浆筒2的内腔为圆台形,所述碎浆筒2尾端的内径为D,所述碎浆筒2首端的内径为d,d<D;所述碎浆筒2的尾端与进料筒1的首端转动连接,其转动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例如,在碎浆筒2尾端和进料筒1首端的外部设置有一个密封圈,密封圈与碎浆筒2尾端之间设置有轴承,密封圈与进料筒1首端之间也设置有轴承;所述碎浆筒2的内腔与进料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碎浆筒2的内部设置有配重辊5,所述配重辊5的外径为w,所述配重辊5的首端与碎浆筒2的首端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长度相等的第一限位绳6,第一限位绳6的长度为x,所述第一限位绳6的一端与碎浆筒2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一限位绳6的另一端与配重辊5的外壁铰接,所述配重辊5的尾端与碎浆筒2的尾端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长度相等的第二限位绳7,第二限位绳7的长度为y,y>x,所述第二限位绳7的一端与碎浆筒2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二限位绳7的另一端与配重辊5的外壁铰接,所述碎浆筒2的内壁固设有多个轴向刮板21,所述刮板21与配重辊5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刮板21的高度为z,x+w+z<d<2x+w,y+w+z<D<2y+w;所述筛选筒3的内腔为圆柱形,所述筛选筒3的内腔与碎浆筒2的内腔连通,所述筛选筒3的尾端与碎浆筒2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筒3的首端固设有第二封盖31,所述筛选筒3的筒壁设置有多个筛孔32。所述转鼓式碎浆机来处理OCC浆料的过程如下:废纸和水通过进料斗12进入到进料筒1、碎浆筒2,由于所述碎浆筒2的尾端与进料筒1的首端转动连接,因为当碎浆筒2转动时,进料筒1固定不动;随着碎浆筒2转动,废纸被刮板21反复兜起到一定高度跌落,并与转鼓坚硬的碎浆筒2内壁表面以及刮板21撞击,这样产生温和有效的剪切力及纤维之间摩擦作用的增强,使废纸分离成纤维,外来杂质不被碎解;碎浆筒2中的混合物的质量浓度为15~20%,碎解温度55~65℃,碎解时间20~25min。由于所述碎浆筒2的内腔为圆台形,所述碎浆筒2尾端的内径为D,所述碎浆筒2首端的内径为d,d<D,即废纸浆在碎浆筒2的内腔中存在一个倾角,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越靠近筛选筒3的废纸浆中的轻质(纤维)含量高且重杂质(外来杂质)含量低,再加上碎浆筒2不断回转,靠近进料筒1处的轻质、重杂质不断反冲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转鼓式碎浆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鼓式碎浆机,包括转鼓、托轮装置(4),所述转鼓包括进料筒(1)、碎浆筒(2)和筛选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1)的内腔为圆柱形,所述进料筒(1)的尾端固设有第一封盖(11),所述进料筒(1)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12),进料斗(12)的内腔与进料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料筒(1)的下方设置有排料管(13),排料管(13)的内腔与进料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料管(13)上设置有排料阀(14);所述碎浆筒(2)的内腔为圆台形,所述碎浆筒(2)尾端的内径为D,所述碎浆筒(2)首端的内径为d,d<D;所述碎浆筒(2)的尾端与进料筒(1)的首端转动连接,所述碎浆筒(2)的内腔与进料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碎浆筒(2)的内部设置有配重辊(5),所述配重辊(5)的外径为w,所述配重辊(5)的首端与碎浆筒(2)的首端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长度相等的第一限位绳(6),第一限位绳(6)的长度为x,所述第一限位绳(6)的一端与碎浆筒(2)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一限位绳(6)的另一端与配重辊(5)的外壁铰接,所述配重辊(5)的尾端与碎浆筒(2)的尾端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长度相等的第二限位绳(7),第二限位绳(7)的长度为y,y>x,所述第二限位绳(7)的一端与碎浆筒(2)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二限位绳(7)的另一端与配重辊(5)的外壁铰接,所述碎浆筒(2)的内壁固设有多个轴向刮板(21),所述刮板(21)与配重辊(5)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刮板(21)的高度为z,x+w+z<d<2x+w,y+w+z<D<2y+w;所述筛选筒(3)的内腔为圆柱形,所述筛选筒(3)的内腔与碎浆筒(2)的内腔连通,所述筛选筒(3)的尾端与碎浆筒(2)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筒(3)的首端固设有第二封盖(31),所述筛选筒(3)的筒壁设置有多个筛孔(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鼓式碎浆机,包括转鼓、托轮装置(4),所述转鼓包括进料筒(1)、碎浆筒(2)和筛选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1)的内腔为圆柱形,所述进料筒(1)的尾端固设有第一封盖(11),所述进料筒(1)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12),进料斗(12)的内腔与进料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进料筒(1)的下方设置有排料管(13),排料管(13)的内腔与进料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料管(13)上设置有排料阀(14);所述碎浆筒(2)的内腔为圆台形,所述碎浆筒(2)尾端的内径为D,所述碎浆筒(2)首端的内径为d,d<D;所述碎浆筒(2)的尾端与进料筒(1)的首端转动连接,所述碎浆筒(2)的内腔与进料筒(1)的内腔连通;所述碎浆筒(2)的内部设置有配重辊(5),所述配重辊(5)的外径为w,所述配重辊(5)的首端与碎浆筒(2)的首端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长度相等的第一限位绳(6),第一限位绳(6)的长度为x,所述第一限位绳(6)的一端与碎浆筒(2)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一限位绳(6)的另一端与配重辊(5)的外壁铰接,所述配重辊(5)的尾端与碎浆筒(2)的尾端之间设置有最少三根长度相等的第二限位绳(7),第二限位绳(7)的长度为y,y>x,所述第二限位绳(7)的一端与碎浆筒(2)的内壁铰接,所述第二限位绳(7)的另一端与配重辊(5)的外壁铰接,所述碎浆筒(2)的内壁固设有多个轴向刮板(21),所述刮板(21)与配重辊(5)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刮板(21)的高度为z,x+w+z<d<2x+w,y+w+z<D<2y+w;所述筛选筒(3)的内腔为圆柱形,所述筛选筒(3)的内腔与碎浆筒(2)的内腔连通,所述筛选筒(3)的尾端与碎浆筒(2)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筒(3)的首端固设有第二封盖(3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正奉陈学萍王传颂刘文明宋杰方江生徐爱民裴献喜
申请(专利权)人: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