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轮手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937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7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轮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轮手板,包括轮轴、轮体及连接轮轴与轮体的多个轮条,轮条包括套筒、滑柱及减震弹簧,套筒自轮轴突伸而成,滑柱自轮体突伸而出,滑柱滑动连接于套筒内,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套筒及滑柱;轮体的外侧设有彼此间隔的第一防滑圈及第二防滑圈,第一突块、第二突块均自轮体一体凸设而成;当汽车由于路面凹凸不平而振动时,减震弹簧吸收轮轴与轮体之间的冲击力,延长车轮的使用寿命,使得汽车的行进更加平稳;当轮胎爆胎后,第一防滑圈、第二防滑圈抵接住爆胎后的轮胎,增大车轮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车轮与轮胎打滑的几率,进而降低爆胎后的汽车因车轮打滑或空转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风险。

A car wheel hand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wheel, especially discloses a vehicle wheel board, including wheel and wheel body and connecting axle and the wheel body of a plurality of wheels, a wheel comprises a sleeve, a slide cylinder and a damping spring, a wheel sleeve from the axon extension, since the sliding column wheel body protruding out. The sliding column is connected to the sliding sleeve, both ends of the damping spring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sleeve and the sliding column; the first and two lateral slip ring slip ring of the wheel is provided with spaced lugs, the first and second blocks from the wheel body are integrally and convexly arranged; when the car due to uneven surface vibration, damping spring absorb the impact force between the axle and the wheel body,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wheel, make the car run more smoothly; when the tire bursts, the first slip ring and second ring to catch a skid tire, wheel and tire increases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wheels and the tire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sliding between the wheels and tires, and then reduces the risk of safety accidents caused by the skidding or turning of the wheels after the blow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轮手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轮
,尤其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轮手板。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逐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出行工具之一,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因路面凹凸不平而产生振动,由于现有车轮结构设计不合理,频繁遭受凹凸冲击的车轮寿命会大大降低,且影响使用者的乘坐效果;此外,当汽车的轮胎爆胎后,现有汽车的车轮与爆胎后的轮胎之间会发生打滑或者空转,特别是汽车在高速行进时,致使汽车的行进方向无法正常控制,会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轮手板,利用减震弹簧吸收轮轴与轮体之间的冲击力,延长车轮的使用寿命,使得汽车的行进更加平稳;第一防滑圈、第二防滑圈抵接住爆胎后的轮胎,进而降低爆胎后的汽车因车轮打滑或空转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车轮手板,包括轮轴、轮体及连接轮轴与轮体的多个轮条,轮体环绕轮轴设置,多个轮条围绕轮轴呈环形阵列,所述轮条包括套筒、滑柱及减震弹簧,套筒自轮轴突伸而成,滑柱自轮体突伸而出,滑柱滑动连接于套筒内,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套筒及滑柱;轮体的外侧设有彼此间隔的第一防滑圈及第二防滑圈,第一防滑圈包括围绕轮轴呈环形阵列的多个第一突块,第二防滑圈包括围绕轮轴呈环形阵列的多个第二突块,第一突块、第二突块均自轮体一体凸设而成。其中,所述轮轴的一端套设有转动的车标,车标的一端设有配重块。其中,所述轮轴的一端套设有轴承,车标套设在轴承的外侧。其中,任一所述第一突块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突块之间,任一第二突块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块之间。其中,所述滑柱滑动连接有滑块,减震弹簧套设于滑柱的外侧,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滑块及套筒;滑块螺接有螺纹柱,滑柱设有彼此间隔的多个螺纹孔,螺纹柱用于螺接在螺纹孔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汽车由于路面凹凸不平而振动时,减震弹簧吸收轮轴与轮体之间的冲击力,延长车轮的使用寿命,使得汽车的行进更加平稳;当轮胎爆胎后,第一防滑圈、第二防滑圈抵接住爆胎后的轮胎,增大车轮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车轮与轮胎打滑的几率,进而降低爆胎后的汽车因车轮打滑或空转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轮轴2—轮体3—轮条4—套筒5—滑柱6—减震弹簧7—第一突块8—第二突块9—车标11—配重块12—轴承13—滑块14—螺纹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一种汽车车轮手板,包括轮轴1、轮体2及连接轮轴1与轮体2的多个轮条3,轮体2环绕轮轴1设置,多个轮条3围绕轮轴1呈环形阵列,所述轮条3包括套筒4、滑柱5及减震弹簧6,套筒4自轮轴1突伸而成,滑柱5自轮体2突伸而出,套筒4、滑柱5均位于轮轴1与轮体2之间,滑柱5滑动连接在套筒4内,减震弹簧6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套筒4上及滑柱5上;轮体2的外侧设置有彼此间隔的第一防滑圈及第二防滑圈,第一防滑圈包括围绕轮轴1呈环形阵列的多个第一突块7,第二防滑圈包括围绕轮轴1呈环形阵列的多个第二突块8,第一突块7、第二突块8均自轮体2的外表面一体凸设而成。当汽车由于路面凹凸不平而振动时,减震弹簧6吸收轮轴1与轮体2之间的冲击力,延长车轮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减震弹簧6对车轮的振动进行缓冲,使得汽车的行进更加平稳,提升使用者的乘坐效果;当轮胎爆胎后,第一防滑圈的多个第一突块7、第二防滑圈的第二突块8抵接住爆胎后的轮胎,利用多个第一突块7、第二突块8“咬合”住爆胎后的轮胎,增大车轮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车轮与轮胎之间打滑的几率,当轮胎爆胎后,使得驾驶员可以基本正常控制汽车的行进方向,进而降低爆胎后的汽车因车轮打滑或空转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风险。本实施例中,所述轮轴1的一端套设有转动的车标9,车标9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11;当汽车停放之后,车标9在配重块11的作用下自动转动停留在“摆正”的位置,辅助提升车轮的使用效果。所述轮轴1一端的外侧套设有轴承12,车标9套设在轴承12的外侧,本实施例中,轴承12的内圈套设在轮轴1的外侧,车标9套设在轴承12的外圈上,当汽车停放之后,配重块11驱动车标9连带轴承12的外圈转动,使得车标9停留在“摆正”的位置。任一所述第一突块7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突块8之间,任一第二突块8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块7之间,即第一突块7与第二突块8交错设置,当轮胎爆胎后,第一突块7、轮胎之间的“咬合”位置与第二突块8、轮胎之间的“咬合”位置位于轮体2径向的不同区域,进一步辅助增加车轮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滑柱5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柱5贯穿滑块13,减震弹簧6套设在滑柱5的外侧,减震弹簧6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滑块13上及套筒4上;滑块13上螺接有螺纹柱14,滑柱5设置有彼此间隔的多个螺纹孔,多个螺纹孔沿滑柱5的轴向方向排列,螺纹孔自滑柱5的外表面凹设而成,螺纹柱14用于螺接在螺纹孔内。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沿滑柱5的轴向方向调整滑块13的位置,进而调整减震弹簧6的受压缩程度,使得车轮适用于不同驾驶员的减震效果要求。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车轮手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轮手板,包括轮轴、轮体及连接轮轴与轮体的多个轮条,轮体环绕轮轴设置,多个轮条围绕轮轴呈环形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条包括套筒、滑柱及减震弹簧,套筒自轮轴突伸而成,滑柱自轮体突伸而出,滑柱滑动连接于套筒内,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套筒及滑柱;轮体的外侧设有彼此间隔的第一防滑圈及第二防滑圈,第一防滑圈包括围绕轮轴呈环形阵列的多个第一突块,第二防滑圈包括围绕轮轴呈环形阵列的多个第二突块,第一突块、第二突块均自轮体一体凸设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轮手板,包括轮轴、轮体及连接轮轴与轮体的多个轮条,轮体环绕轮轴设置,多个轮条围绕轮轴呈环形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条包括套筒、滑柱及减震弹簧,套筒自轮轴突伸而成,滑柱自轮体突伸而出,滑柱滑动连接于套筒内,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套筒及滑柱;轮体的外侧设有彼此间隔的第一防滑圈及第二防滑圈,第一防滑圈包括围绕轮轴呈环形阵列的多个第一突块,第二防滑圈包括围绕轮轴呈环形阵列的多个第二突块,第一突块、第二突块均自轮体一体凸设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轮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丰锐模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